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建刚

作品数:18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角膜
  • 5篇新生淋巴管
  • 5篇移植后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管
  • 5篇角膜新生淋巴...
  • 5篇角膜移植
  • 4篇新生血管
  • 4篇血管
  • 4篇排斥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小梁
  • 3篇免疫排斥
  • 2篇蛋白
  • 2篇地塞米松
  • 2篇炎症
  • 2篇英文
  • 2篇原发性
  • 2篇溶酶

机构

  • 18篇中山大学
  • 3篇广州市妇女儿...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18篇徐建刚
  • 6篇黎韦华
  • 6篇凌士奇
  • 6篇余敏斌
  • 5篇杨扬帆
  • 4篇梁凌毅
  • 4篇邝文辉
  • 2篇林浩添
  • 2篇李朝阳
  • 2篇刘祖国
  • 2篇陈子东
  • 1篇吴开力
  • 1篇张雪菲
  • 1篇高国全
  • 1篇林明楷
  • 1篇林羡钗
  • 1篇钟华
  • 1篇张慧
  • 1篇陈家祺
  • 1篇刘扬

传媒

  • 5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广州医药
  • 1篇眼科学报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力霉素抑制角膜移植后的新生血管(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角膜移植后40%~60%的患者发生了角膜新生血管,移植后的角膜新生血管加速了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抑制角膜移植后的角膜新生血管有利于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提高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目的:探讨强力霉素对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设计、时间及单位:随机对照,动物实验观察,于2007-03/08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DA105054)完成。材料:健康清洁级SD大鼠48只作为角膜移植受体,Wistar大鼠24只作为供体,受体眼为右眼,供体眼为双眼。CD31-PE荧光抗体由美国Sigma公司提供,VEGFELISA试剂盒由美国RapidBio公司提供。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48只受体鼠随机分为2组:盐水对照组和强力霉素用药组,24只/组。术前20min以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植片直径为2.75mm,植床直径为2.5mm。术后盐水对照组右眼结膜囊内滴用生理眼水,3次/d;强力霉素用药组右眼结膜囊内滴用1%强力霉素眼药水,3次/d;直至术后30d。主要观察指标:全角膜免疫荧光法检测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血管的发展,ELISA动态检测角膜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强力霉素用药组植片存活(20.67±3.01)d,比盐水对照组(9.67±2.73)d明显延长(P<0.01)。②角膜移植后3,7,14d盐水对照组新生血管面积相对百分比分别为(4.00±1.00)%,(14.33±4.04)%,(31.33±3.51)%;强力霉素用药组新生血管面积相对百分比分别为(1.67±1.15)%,(4.67±1.53)%,(18.33±1.53)%。其中7,14d时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角膜移植后强力霉素用药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水平均低于盐水对照组(P<0.01)。角膜移植后3,7,14d,盐水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水平为(541.00±75.44),(960.00±90.14),(976.00±130.41)ng/g;强力霉素用药组为(115.33±9.29),(239.00±41.62),(361.00±65.20)ng/g,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力霉素能抑制角膜移植后角膜�
黎韦华徐建刚张雪菲凌士奇
关键词:角膜移植血管
Kringle 5 mut1滴眼液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角膜移植是众多器官和组织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然而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角膜移植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上皮排斥线、上皮水肿粗糙、Bowman层下白色沉积物、植片基质层水...
徐建刚
关键词:滴眼液免疫排斥纤溶酶原
文献传递
高危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与颈淋巴结切除(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颈淋巴结是角膜的引流区淋巴结。角膜移植后,抗原提呈细胞随着房水经由脉络膜巩膜外途径引流至颈淋巴结而诱发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目的:观察在碱烧伤的角膜植床上行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现象,认识颈淋巴结切除抑制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的效应。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材料:实验于2005-05/2007-02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完成(眼科学国家重点试验室。实验室编号2006DA105054)。选用SD大鼠104只,Wistar大鼠40只,均为雄性,鼠龄1~2个月,均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所用的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ELISA试剂盒由美国Biource International公司提供。实验过程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在眼科研究使用动物的ARVO声明。方法:以SD鼠为受体,Wistar鼠为供体,所有受体大鼠均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受体鼠被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行正常角膜移植;B组为颈淋巴结切除组:正常大鼠切除双侧颈淋巴结;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角膜碱烧伤后21d时行角膜移植;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角膜碱烧伤后立即行双侧颈淋巴结切除,21d后再行角膜移植;每组20只。应用ELISA法检测角膜移植后各组植片中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蛋白的表达,记录角膜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并比较各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其余24只受体鼠用于在裂隙灯下及组织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碱烧伤后角膜炎症及新生血管的动态变化。结果:①病理组织学:正常角膜无炎症及新生血管。碱烧伤后3天时,角膜基质中存在着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3周末时无明显的炎症征象,但角膜新生血管达到高峰。碱烧伤后8周时,角膜新生血管已完全消退。②植片平均存活时间:正常对照组、颈淋巴结切除组、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分别为(10.40±1.14),(46.30�
凌士奇张慧林浩添徐建刚邝文辉
关键词: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
悬垂滤过泡的手术治疗及组织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手术后并发症悬垂滤过泡的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探讨悬垂滤过泡无缝线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悬垂滤过泡的病例,共9例(10眼),均施行了无缝线部分切除术,分析其年龄、性别、症状、青光眼类型、既往滤过性手术方式、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及术前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角膜表面情况、手术并发症等,以及切除物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所有患者随访4个月至5年.手术前后眼压测量值及视力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随访(28.8±19.8)个月.所有患眼术前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均显示悬垂的滤过泡组织与结膜滤过泡不相通,与角膜上皮融合,与角膜前弹力层有明显分界.所有病例均成功施行无缝线部分滤过泡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滤过泡功能正常,角膜保持透明.在随访期内,未见悬垂滤过泡复发.未见滤过泡渗漏、低眼压及眼内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被切除的组织主要为增生和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被覆上皮或有上皮嵌入.结论 无缝线的悬垂滤过泡部分切除术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滤过泡重建方法,有助于缓解眼表不适,同时不影响眼压控制.
杨扬帆林羡钗徐建刚钟华余敏斌
关键词:青光眼眼外科手术
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炎症反应指数间的关联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角膜碱烧伤后的角膜新生淋巴管与炎症反应指数间的关联.方法 实验研究.制备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采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ALP)双重酶组织化学染色及全角膜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碱烧伤后1、3 d,1、2、3、4、5、6、7及8周的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淋巴管计数(LVC)和血管计数(BVC).同时,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炎症反应的变化,记录炎症反应指数(IF),并比较LVC和IF之间的关联.11例人角膜取自碱烧伤后行角膜移植的11例患者.淋巴管内皮细胞受体(LYVE-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标记人角膜中的新生淋巴管,LVC和IF之间的关联运用Pearson's相关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角膜中存在淋巴管和不存在淋巴管的患者之间IF、炎性细胞计数、碱烧伤病史、年龄的差异.结果 碱烧伤后,角膜基质层存在着新生淋巴管.碱烧伤后3 d时出现角膜新生淋巴管,2周末达到高峰,5周末消退.新生淋巴管的出现滞后于炎症反应,但先于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而消退.LVC与IF之间呈正相关(r=0.572,P<0.01).11例患者中3例存在着角膜新生淋巴管.与另8例角膜中无新生淋巴管的患者相比,前者IF显著性升高(t=3.28,P<0.05)、炎性细胞计数显著性增加(t=2.42,P<0.05),年龄显著性下降(t=2.62,P<0.05),而碱烧伤病史无显著性差异(t=1.28,P>0.05).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有淋巴管生成,角膜新生淋巴管和炎症反应指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凌士奇黎韦华徐建刚邝文辉李朝阳
关键词:角膜眼烧伤淋巴管生成炎症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替代药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替代药物治疗POAG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SOLO(R) SLT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仪对正在接受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眼压控制≤21 mmHg(1 mmHg =0.133 kPa)的进展期POAG患者45例(67只眼)进行SLT治疗.采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生成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标准能量治疗组:34只眼接受标准能量270°前房角小梁网SLT治疗;另一组为阈下能量治疗组:33只眼接受阈下能量360°前房角小梁网SLT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日眼压曲线,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及并发症等指标.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6.4个月.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如基本资料、日眼压波动、激光能量使用双侧t检验或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用药种类使用非参数检验的Mann-Whitney U 检验或Wilcoxon rank检验.计数资料成功率和并发症采用卡方或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治疗前标准能量治疗组和阈下能量治疗组抗青光眼药物种类分别为(2.3±0.5)种和(2.1±0.4)种,治疗后最后一次随访用药种类分别为(1.3±0.5)种和(1.1±0.3)种,治疗前后用药种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477,-5.396;P <0.05).标准能量治疗组和阈下能量治疗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1.1% 和87.9% (P-0.70).标准能量治疗组和阈下能量治疗组日眼压波动在治疗前分别为(3.6±1.0) mmHg和(3.9±1.4)mmHg,治疗后分别为(2.3±1.0)mmHg和(2.4±0.9)mmHg,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11,4.679;P<0.05).标准能量治疗组激光治疗总能量为(47.8±6.0) mJ高于阈下能量治疗组(43.2±5.1) mJ(t =12.006,3.233;P <0.05),两组间在日眼压波动,治疗成功率、减少药物种类、治疗前后眼压及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SLT作为POAG患者抗青光眼药物替代治疗的方法,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患�
张洪洋杨扬帆徐建刚余敏斌
关键词:激光疗法小梁网
人纤溶酶原K5突变体滴眼液对大鼠角膜移植植片存活时间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人纤溶酶原K5突变体(mK5)滴眼液预防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实验研究。以F344大鼠30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60只作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模型。另取15只Lewis大鼠行自体原位角膜移植,即A组为15只F344大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方案,将60只Lewis大鼠(60只右眼)分为B、C、D及E组。术后术眼4次:/d滴眼液,每次1滴,A组和B组滴生理盐水,C组和D组滴mK5滴眼液,浓度分别为5mg/L和10mg/L,E组给予0.1%地塞米松滴眼液,连续用药14d。根据Holland排斥反应评分标准,判断术后植片排斥情况。比较各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并观察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计算其面积。术后第14天,对各组大鼠角膜植片做组织学检查。采用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对以上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C、D、E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9.3±2.1)、(21.1±7.3)、(23.5±10.8)及(28.2±19.1)d;C、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24,13.47;P〈0.05);E组植片存活情况较C、D组好,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54,1.49;P〉0.05)。术后A、B、c、D及E组角膜新生血管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别为(3.1±0.8)、(2.6±O.5)、(6.4±0.5)、(7.8±0.7)及(5.3±1.0)d;C、D、E组与A组比较(q=31.58,51.21,19.98;P〈0.05);C、D、E组也较B组明显延长(q=43.87,67.14,24.53;P〈0.05);C、D及E组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1.41,20.37,9.67;P〈0.05)。术后C、D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明显较B组少(q=30.76,62.14;P〈0.05),且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5.20,25.64;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B组角膜植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
徐建刚刘祖国高国全王华李朝阳凌士奇陈小平刘扬彭娟
关键词:角膜移植移植物排斥纤维蛋白溶酶原肽碎片移植物存活
瞬时受体电位M7在地塞米松诱导的小梁细胞骨架蛋白重塑中的作用
2018年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M7(TRPM7)在地塞米松诱导的小梁细胞骨架重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人小梁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第3~6代小梁细胞用于实验。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对TRPM7在小梁细胞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0.2mg地塞米松处理小梁细胞4d,终浓度分别为1×10^-5、1×10^-6和1×10^-7mol/L,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TRPM7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量。将培养的小梁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siRNA转染组、TRPM7-siRNA1转染组和TRPM7-siRNA2转染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TRPM7和p-cofilin相对蛋白表达量。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RPM7-siRNA转染组、地塞米松处理组和TRPM7-siRNA转染+地塞米松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法观察各组细胞中细胞骨架蛋白Phalloidin和黏着斑蛋白Vinculin的表达。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处理组、siRNA转染组、TRPM7-siRNA转染组、TRPM7抑制剂2-APB处理组和钙离子螯合剂EGTA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各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变化。结果TRPM7主要分布于小梁细胞的细胞膜,TRPM7蛋白相对表达量随着地塞米松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0,P〈0.05),1×10^-4mol/L地塞米松组细胞中TRPM7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与正常对照组和siRNA转染组比较,TRPM7-siRNAl组和TRPM7-siRNA2组细胞中TRPM7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地塞米松处理组和TRPM7-siRNA转染组细胞突起减少,细胞体稍变大。免疫荧光法显示地塞米松处理组小梁细胞骨架张力纤维和黏着斑蛋白增多,TRPM7-siRNA转染组细胞中张力纤维变少、变细。与正常对照组和siRNA转染组比较,地塞米松处理组和TRPM7-siRNA转染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
刘丽玲徐建刚欧阳智琨杨扬帆吴开力余敏斌
关键词:小梁细胞瞬时受体电位地塞米松小干扰RNA
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间的关联(英文)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间关联。方法:人角膜取自行二次角膜移植的19名患者。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se-Alkaline phosphatase,5-NA-ALP)双重酶组织化学染色及淋巴内皮细胞受体(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receptor,LYVE-1)、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decule-1,PECAM-1)双重免疫组化法标记角膜中的新生血管和淋巴管,并进行淋巴管计数(lymphatic vessels counting,LVC)和血管计数(blood vessels counting,BVC),比较BVC与LVC之间的关联。结果:角膜中存在角膜新生血管12例(63%),存在角膜新生淋巴管5例(26%)。角膜新生淋巴管仅出现在血管化角膜中。角膜移植后BVC与LVC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725;P<0.01)。结论:人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凌士奇柳灿黎韦华徐建刚邝文辉
关键词:角膜新生淋巴管新生血管
大鼠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炎症指数间的关系。方法实验研究。制备大鼠角膜移植模型,于移植后第1、3、7、10、14、30、60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全角膜免疫荧光法标记角膜新生淋巴管,并进行淋巴管计数(LVC),检测淋巴管的动态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VEGF-C的蛋白和mRNA的变化;同时记录炎症指数以评估角膜移植后的炎症反应。运用配对t检验比较角膜移植后3d和14d时VEGF—CmRNA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LVC和炎症指数、LVC和VEGF—C之间的关联。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角膜移植后3d角膜基质中出现了新生淋巴管,LVC为(1.8±0.3)个,14d时达到高峰,为(9.1±1.5)个。角膜移植后VEGF.C的分泌迅速增加,3d时达到第1个高峰,VEGF.CmRNA为(1.62±0.08)copies/g,以后逐渐减少,7d时角膜基质中几乎无VEGF.C的表达,继而VEGF—C的分泌再次增加,14d时达到第2个高峰,VEGF-CmRNA为(2.48±0.03)copies/g,与3d时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6,P=0.020)。LVC与VEGF—C、炎症指数间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r=0.51,P=0.003和r=0.55,P=0.003)。结论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VEGF—C及炎症指数间密切相关。
凌士奇黎韦华梁凌毅徐建刚邝文辉
关键词:角膜移植角膜淋巴管生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