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千
- 作品数:18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郑州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丹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参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大鼠心脏仅穿结扎线不进行结扎;模型组和丹参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丹参组大鼠每天给予注射用丹参(250 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14 d。记录各组大鼠心律失常情况,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和心肌缺血范围,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丹参组大鼠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均低于模型组(P<0. 05),丹参组心律失常出现时间长于模型组(P<0. 05),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短于模型组(P<0. 05)。丹参组心肌梗死范围和心肌缺血范围均小于模型组(P<0. 05)。模型组和丹参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DA和LDH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 05),丹参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DA和LDH含量低于模型组(P<0. 05),模型组和丹参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OD含量低于假手术组(P<0. 05),丹参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OD含量高于模型组(P<0. 05)。模型组和丹参组IL-6、IL-10、TNF-α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 05),丹参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 05),丹参组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P<0. 05)。结论丹参对大鼠心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丹参可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和LDH含量、提高心肌组织中SOD含量、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冯敏王丽蕊徐大千
- 关键词:丹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
- 盐酸纳洛酮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β-内啡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研究盐酸纳洛酮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纳洛酮组,每组10只。对照组:股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股静脉注射油酸(0. 15 ml·kg^(-1)),2 h后注射生理盐水(1. 0 ml·kg^(-1));纳洛酮组:股静脉注射油酸(0. 15 ml·kg^(-1)),2 h后股静脉注射1. 0 ml·kg^(-1)盐酸纳洛酮。计算左肺湿干比重,测定血浆中β-内啡肽、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验右肺匀浆TNF-α、IL^(-1)β、IL-6、IL-8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DS模型组大鼠的左肺湿干比重、β-内啡肽、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显著升高,CD8+T细胞显著降低(P <0. 05)。与ARDS模型组比较,纳洛酮组大鼠的左肺湿干比重、β-内啡肽、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显著降低,CD8+T细胞显著升高(P <0. 05)。结论:盐酸纳洛酮通过抑制血浆β-内啡肽升高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轻肺泡水肿,对ARDS起保护作用。
- 冯敏刘刚徐大千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Β-内啡肽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
- 布加综合征合并脾动脉瘤一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患者女,43岁,因“腹壁静脉曲张2年,双下肢间断水肿并色素沉着1年余”于2010年7月26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意中发现腹壁静脉曲张,无明显不适,未治疗。1年前发现腹壁静脉曲张逐渐加重,双下肢出现间断性水肿,踝部出现色素沉着,以左侧明显。入院体检:肝病面容,皮肤黏膜无溃疡、出血点,无肝掌和蜘蛛痣。
- 党晓卫马南徐大千李鹏杨志强张永帅许培钦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脾动脉瘤腹壁静脉曲张入院体检肝病面容皮肤黏膜
- 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观察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改良脾.肺固定术后不同时期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补体(C3、C4)、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与术前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脾-肺固定术术后6个月白细胞由(3.27±1.93)×10^9/L上升至(6.70±2.12)×10^9/L,血小板由(77.60±44.14)×10^9/L上升至(164.00±66.78)×10^9/L;C3含量由(0.83±0.06)g/L上升至(1.03±0.15)g/L,C4含量由(0.12±0.02)g/L上升至(0.16±0.02)g/L,CD4由(25.07±5.35)%上升至(31.18±5.26)%,CD4/CD8由(1.74±0.25)上升至(2.03±0.36);自由门静脉压由(43.92±5.50)cmH,0(1cmH2O=0.098kPa)降至(33.92±5.50)cmH2O,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脾一肺间侧支循环形成。结论改良脾一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既能纠正脾功能亢进、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又能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 杨志强党晓卫乔师师李鹏王兆阳徐大千许培钦
-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
- 分期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附21例报告
- 党晓卫马亮张永帅许培钦李路豪乔师师徐大千王兆阳姚振涛朱岩举李鹏杨志强
- 布-加综合征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 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9 例手术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分型、手术方式、术后用药等相关研究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的职业、劳动强度、临床分型、术后用药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等是B-CS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B-CS术后复发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改善患者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合理的治疗方式选择、按时足量服药和保持良好的肝脏功能等有可能降低B-CS术后的复发率.
- 党晓卫朱岩举徐大千马亮亮李鹏许培钦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术后复发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脓毒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6
- 2016年
- 背景:研究发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用于治疗粒细胞减少症,关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脓毒症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脓毒症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内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建立脓毒症小鼠动物模型,建模后6,30 h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观察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变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水平。结果与结论:(1)治疗后小鼠支气管上皮尚完整,间质轻度增生,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治疗后1,3,7 d治疗组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3)治疗后1,3,7 d治疗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低于模型组(P<0.05);(4)结果表明,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具有增强脓毒症小鼠中性粒细胞功能和抗炎作用。
- 冯敏常思远徐大千刘刚
- 关键词:脓毒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小鼠
- 2-甲氧基雌二醇对布-加综合征模型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OE2)对布-加综合征(BCS)所致肝纤维化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BCS组、BCS+2-MeOE2组采用下腔静脉部分结扎法制备BCS模型,假手术组和2-MeOE2组行造模操作但不结扎;2-MeOE2组和BCS+2-MeOE2组每隔1日腹腔注射2-MeOE2(15 mg/kg)1次。6周后处死小鼠,取血清检测ALT与AST水平;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FN)、Ⅰ型胶原(ColⅠ)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BCS组小鼠肝脏淤血,胶原沉积,ALT、AST水平升高,α-SMA表达水平升高,FN、ColⅠ、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2-MeOE2可拮抗BCS导致的上述指标的变化(P<0.05)。结论:2-MeOE2可以改善BCS所致的小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肝细胞缺氧有关。
- 徐大千李素新杨净冯敏党晓卫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纤维化2-甲氧基雌二醇缺氧小鼠
-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隔膜相关基因筛选及其靶基因分布预测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9带选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隔膜相关基因及其靶基因分布规律,从基因角度探讨布-加综合征(B-CS)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隔膜和正常下腔静脉壁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应用相关软件预测对应的靶基因分布。结果病变隔膜与正常上腔静脉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的基因有9371个,其中4986个存病变隔膜基因表达谱中出现上调,4385个出现下调。在数据库中能预测到这些差异基因的靶基因近百个,其中有涉及细胞代跚、细胞增殖、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的靶基因,也有部分与已知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相关的基因。结论基因芯片能有效分析出B-CS下腔静脉病变隔膜的相关基因表达谱,并利用相关软件预测出其可能的靶基因,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病变隔膜的形成。
- 党晓卫吴阳李捷郭文治徐大千乔师师张弓许培钦张水军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基因芯片靶基因
- 吻合方法、抗凝治疗对犬下腔静脉吻合口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观察吻合方法、抗凝治疗对犬下腔静脉吻合口血栓形成的影响,探讨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30条,随机分6组,即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连续吻合抗凝组、连续吻合不抗凝组、间断吻合抗凝组、间断吻合不抗凝组.采用不同的吻合方法制造犬下腔静脉吻合模型,术后抗凝组给予抗凝治疗,其余各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测定各组实验犬血清血栓前体蛋白(TpP)的含量,术后1周各实验犬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经股静脉行下腔静脉造影观察下腔静脉通畅情况,造影后切取吻合处及两端少许正常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血管造影、彩超、TpP的含量测定及形态学检查结果均显示,连续吻合不抗凝组和间断吻合不抗凝组血栓形成指标与其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阳性率分别为80%(4/5)、100%(5/5).结论 静脉血管吻合术后缺乏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时有效的抗凝治疗有助于减少术后血栓的形成.不同的血管吻合方法不是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 党晓卫朱岩举马亮亮徐大千李鹏许培钦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