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骨折
  • 12篇股骨
  • 11篇髓内
  • 10篇髓内钉
  • 9篇内固定
  • 7篇手术
  • 7篇股骨粗隆
  • 7篇粗隆
  • 6篇胫骨
  • 6篇关节
  • 5篇腰椎
  • 5篇膨胀髓内钉
  • 5篇固定术
  • 5篇并发
  • 5篇并发症
  • 4篇胸腰椎
  • 4篇切除
  • 4篇切口
  • 4篇小切口
  • 4篇疗效

机构

  • 28篇同济大学附属...
  • 13篇上海市东方医...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新疆医学院第...
  • 1篇上海市第七人...

作者

  • 42篇彭庄
  • 21篇蔡俊丰
  • 19篇祝建光
  • 14篇李增春
  • 11篇尹峰
  • 11篇席秉勇
  • 9篇黄宇峰
  • 9篇陆晴友
  • 8篇徐根宝
  • 6篇尹峰
  • 4篇林研
  • 3篇谭军
  • 3篇李立钧
  • 3篇张振
  • 3篇刘林
  • 2篇孙万驹
  • 2篇李国风
  • 2篇吴德升
  • 2篇董天华
  • 2篇印心奇

传媒

  • 8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2007SI...
  • 4篇骨与关节损伤...
  • 3篇生物骨科材料...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泛长江流域骨...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第二届泛长江...
  • 1篇第七届全国创...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2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1
  • 1篇1990
  • 1篇198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选择(附12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手术指征、减压范围、固定融合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27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平均年龄53.4岁,平均病程51个月。手术方式:A组:全椎板切除+根管扩大31例;B组:半椎板切除+根管扩大23例;C组:椎板间开窗+根管扩大48例;D组: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25例。结果 127例平均随访62个月,四种手术方式优良率分别为77.4%、82.6%、89.6%、84%,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6%、17.4%、12.5%、16%。结论 临床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是决定手术与否的关键;CT和MRI等影像检查显示的狭窄因素与症状体征的一致性是决定手术减压范围的关键;腰椎稳定与否是决定固定和植骨融合的指征。
彭庄李增春尹峰李旭李国风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式持续硬膜外麻醉
可膨胀PF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部骨折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expandable PF intramedullary femoral na...
彭庄尹峰祝建光蔡俊丰黄宇峰
脊柱定位尺在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脊柱定位尺在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6月~2009年10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应用自行研制的脊柱定位尺为74例胸腰椎疾病拟行后路手术的患者行术前定位,其中胸腰椎骨折38例,胸腰椎椎管内占位15例,胸腰椎体血管瘤9例,胸腰椎黄韧带骨化症12例。同时每例患者术前分别应用髂前上棘定位法、肋骨定位法、伤椎形态定位法、皮肤标记物定位法和克氏针定位法进行定位。比较不同定位方法的定位准确率、定位时间、透视次数及确定椎弓根穿刺点的准确性,并根据术中探查及术后摄X线片评价定位病椎及椎弓根穿刺点的准确率。结果:应用脊柱定位尺法与髂前上棘定位法、肋骨定位法、伤椎形态定位法、皮肤标记物定位法、克氏针定位法定位病椎的准确率分别为100%、55.4%、87.8%、84.2%、90.5%、91.9%,脊柱定位尺定位法优于传统定位方法(P<0.05);定位时间分别为5.3±1.9min、2.2±0.9min、5.3±1.4min、2.6±1.1min、11.2±2.4min、7.9±1.7min,脊柱定位尺定位法优于皮肤标记物定位法、克氏针定位法(P<0.05),与肋骨定位法无明显差异(P>0.05),长于髂前上棘定位法和伤椎形态定位法(P<0.05);透视次数分别为5.7±1.6次、0次、5.0±1.3次、6.2±1.8次、7.1±2.0次、9.6±2.1次,脊柱定位尺定位法优于皮肤标记物定位法、克氏针定位法(P<0.05),与伤椎形态定位法无明显差异(P>0.05),多于肋骨定位法(P<0.05),髂前上棘定位法不需要透视。应用脊柱定位尺定位法同时能确定椎弓根穿刺点,而传统定位方法不能。结论:脊柱定位尺联合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病椎及椎弓根穿刺点准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前定位方法。
蔡俊丰彭庄祝建光刘林谭军
关键词:脊柱椎弓根
自制扩张器械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胸腰椎骨折后,椎体内骨小梁支撑系统被挤压破坏,治疗往往不能完全恢复椎体原有高度。球囊扩张法可以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又减少了渗漏的危险,临床效果比较满意,但价格昂贵是其最大缺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
李增春王振平李国风蔡俊丰彭庄
文献传递
选择性扩髓交锁髓内钉在开放性长骨干骨折中的应用(附20例报告)被引量:25
2001年
目的 探索选择性扩髓交锁髓内钉在开放性长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 2 0例开放性长骨干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 (选择性扩髓 )固定后临床疗效的分析 ,综合评价该手术的可行性和积极性。结果 随访 6月~ 3年 ,平均 1年零 8个月 ,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手术时机 ,并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感染率可得到满意控制。骨折固定时抗旋转、抗弯曲、抗剪力强 ,骨畸形愈合、骨不连明显降低。
孙万驹徐根宝尹峰彭庄顾宁祝剑光席秉勇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交锁髓内钉长骨干骨折骨折固定术
股骨近端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42~88岁,平均73.2岁,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7例,Ⅲ28例,Ⅳ13例,Ⅴ型5例,均采用...
陆晴友彭庄祝建光李立钧
胫骨平台骨折术中下肢力线的恢复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中的下肢力线的恢复与疗效。[方法]45例胫骨平台骨折,行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并恢复正常的下肢力线,下肢力线的恢复以健侧为参照标准。测量方法:自髂前上棘至第一、二趾间拉一直线,...
陆晴友彭庄席秉勇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下肢力线
文献传递
髋臼钛板加颗粒植骨治疗髋臼严重骨缺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髋臼钛板加颗粒植骨治疗髋臼严重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该技术治疗27例患者,髋臼骨缺损分型(AAOS分类)Ⅰ型6例,ⅡC型4例,Ⅲ型17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7分,术后根据临床及X线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该方法重建髋臼,术后假体脱位1例,原因是重建钛板前倾过多与大粗隆发生撞击,经凿去部分粗隆骨质消除撞击因素后治愈。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平均随访3a,Harris评分平均87分。X线无1例患者的髋臼骨床、移植骨、重建钛板和聚乙烯内衬交界面出现透亮带。[结论]髋臼钛板加颗粒植骨可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为假体提供坚强的初始固定,具有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作用。
彭庄李增春尹峰祝建光蔡俊丰黄宇峰
关键词:骨缺损髋臼翻修术
Cable-Pin系统加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1
2012年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采用Cable-Pin加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6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组共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为(38.0±7.3)岁。其中左侧脱位9例,右侧7例;跌伤8例,车祸伤4例,重物砸伤4例。受伤时间均不超过2周。根据Rockwood分型[1]标准,Ⅲ型10例,Ⅳ型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即刻、取内固定时、取内固定后6个月行前后位(以肩锁关节为中心,
席秉勇邵钦张琰彭庄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平均年龄受伤时间内固定
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ind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anterolateral mini-incision for the total hi...
彭庄祝建光蔡俊丰黄宇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