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鸿举

作品数:33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动脉
  • 13篇心肌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9篇心肌梗死
  • 9篇梗死
  • 7篇介入
  • 7篇急性心肌梗死
  • 6篇预后
  • 6篇急诊
  • 6篇冠状动脉介入
  • 5篇急诊PCI
  • 4篇脑钠肽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 4篇冠脉
  • 4篇病变
  • 3篇电图
  • 3篇动脉病变
  • 3篇心病
  • 3篇心电

机构

  • 31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张鸿举
  • 16篇梁毅
  • 10篇王相智
  • 9篇叶兴
  • 8篇李莉
  • 7篇杨剑峰
  • 6篇李文
  • 5篇吴慧敏
  • 5篇刘孝钧
  • 4篇尚咏琦
  • 3篇王又平
  • 3篇李利强
  • 3篇刘田
  • 2篇胡铭
  • 2篇张卫东
  • 2篇陈文
  • 2篇张瑞红
  • 1篇刘玉玲
  • 1篇刘孝军
  • 1篇杨建峰

传媒

  • 7篇徐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江苏实用心电...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5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尿酸(U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ACS患者268例(ACS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成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3支);另选同期冠脉造影阴性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UA、血浆Fib,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ACS组血清UA、血浆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多支组明显高于双支组及单支组(P均<0.05),双支组与单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在控制可能影响UA、Fib水平的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后,UA、Fib与冠脉病变程度明显相关(P均<0.01)。结论 UA、Fib升高与ACS发生和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李莉张鸿举丁少娟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尿酸纤维蛋白原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感知R波抑制型起搏器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心室起搏心室感知R波抑制型(VVI)起搏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入选9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术后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75~150 mg/d;对照组未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随访6个月均检测血浆脑利钠肽(BNP),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监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右心室内径(RVD),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后6个月LVEDD、LVESD、RVD和BNP均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LVEDD(49.21±7.21)mm vs(46.75±8.05)mm,LVESD(30.31±7.26)mm vs(28.65±6.97)mm,RVD(20.57±1.23)mm vs(18.15±1.16)mm,BNP(232.4±23.36)ng/L vs(168.7±21.65)ng/L,LVEF有明显增高,LVEF(44.85±5.95)%vs(49.67±6.72)%(P〈0.05或〈0.01);对照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LVEDD、LVESD、RVD和BNP均比治疗前升高,LVEDD(50.12±7.52)mm vs(53.46±8.15)mm,LVESD(29.72±7.63)mm vs(32.69±8.05)mm,RVD(19.86±1.62)mm vs(20.25±1.87)mm,BNP(230.5±21.85)ng/L vs(250.6±25.65)ng/L,LVEF有明显降低,LVEF(45.25±6.35)%vs(42.35±4.95)%(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LVEF、RVD和BN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VI起搏器植入后常规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不失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病情及预后十分有益。
杨剑峰张鸿举梁毅
关键词:心律失常抗高血压药
急性心肌梗死残余心肌缺血和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及ACEI的干预
1999年
通过24h动态心电图(DCG)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残余心肌缺血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并了解ACEI对心肌缺血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1997年7月~1998年9月在本院CCU病房住院的42例AMI患者。
张鸿举李莉杨剑峰刁绍光
关键词:残余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RR间期心肌缺血发作24H动态心电图
97岁高龄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一例被引量:2
2005年
患者,男,97岁,因反复数次晕厥1周,以“病窦综合征,高血压病”收入院。入院后安装永久起搏器,完全符合起搏标准。术后患者无并发症,起搏器功能良好。结论:高龄不是安装永久起搏器的绝对禁忌证。
张鸿举梁毅叶兴汪爱虎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病窦综合征高龄永久起搏器
苯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1998年
张鸿举刁绍先丁少娟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苯那普利药物疗法疗效
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超声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中的应用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入选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A组,观察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管腔狭窄≥50%,A组患者再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亚组;B组,对照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管腔狭窄〈50%。分别对各组的HbAlC、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合并糖尿病资料进行比较,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HbAlc明显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明显,斑块形成及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多,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支数越多,相对应HbAlc数值越高,内膜中层增厚患者越多,双支、三支亚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斑块形成及合并糖尿病,单支病变亚组患者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支及三支病变亚组患者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lC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更好地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及程度,对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杨剑峰梁毅张鸿举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预后评价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TIMI)的影响。方法 116例STEMI患者根据PCI术中是否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分为常规治疗组(66例)和替罗非班组(50例),对比2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观察2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0%vs 84.8%,P<0.05);校正的TIMI计帧数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5.9)帧vs(29.6±6.2)帧,P<0.01〕。术后1周替罗非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为安全,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
陈文张鸿举王相智王又平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替罗非班
应激性高血糖对非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与非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422例住院非糖尿病ACS患者,以入院即刻的随机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血糖正常组(A组)156例,入院血糖〈6.1 mmol/L;轻-中度SHG组(B组)137例,入院血糖6.1~10.0 mmol/L;重度SHG组(C组):血糖〉10.0 mmol/L。分析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A、B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冠状动脉双支病变、3支病变、弥漫性病变较A组显著增多(P〈0.05)。C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心源性病死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非糖尿病ACS患者中SHG提示更加广泛的冠状动脉病变,是与近期预后不良相关的危险因素。
李莉张鸿举王相智梁毅
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的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将急诊PCI术成功后1 h的18导联心电图(ECG)与入院当时ECG比较,分别测定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段高度,按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分为A组:ST段下降≥50%,B组:ST段下降<50%,均测定HbA1c,并确定是否合并糖尿病,对其相关性的观察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经急诊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大,HbA1c数值偏低,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少,而B组患者经急诊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小,HbA1c数值偏高,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PCI术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HbA1c数值明显相关,可以作为早期干预临床治疗的实用指标,并进一步指导AMI的临床治疗。
杨剑峰梁毅张鸿举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糖化血红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近期疗效评价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冠状动脉(冠脉)内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IIIa(GPⅡb/Ⅲa)受体阻断药替罗非班对冠脉灌注、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87例发生急性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组(冠脉组,n=45)与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组(静脉组,n=42)。冠脉组在支架释放后即刻在冠脉内3min注入替罗非班12μg/kg作为负荷量,随后以0.15μg/(kg·min)静脉维持24~48h;静脉组在支架释放后3min内静脉注入替罗非班12μg/kg作为负荷量,随后以0.15μg/(kg·min)静脉维持24~48h;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TFG)、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心肌灌注显影分级(MBG);并比较两组PCI术后1周心脏超声指标、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即刻两组TFG、CTFC、TMPG、MBG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给予替罗非班冠脉内或静脉内给药后,两组TFG、CTFC、MBG、TMPG指标均较未给药前显著改善,冠脉给药组TFG、CTFC优于静脉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PCI术后1周心超结果(LVEF、LVEDD、LVESD)未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院内MACE事件发生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1月和3月随访期MACE发生率两组亦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可显著地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微循环血流,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李文张鸿举王相智梁毅丁少娟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替罗非班心肌灌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