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雯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40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地质
  • 4篇麻粒
  • 4篇麻粒岩
  • 4篇火山
  • 3篇岩带
  • 3篇同位素
  • 3篇盆地
  • 2篇地质环境
  • 2篇新生代
  • 2篇遥感
  • 2篇早前寒武纪
  • 2篇中-新生代
  • 2篇碎屑
  • 2篇碎屑组成
  • 2篇年代学
  • 2篇盆地充填
  • 2篇前寒武纪
  • 2篇中生代
  • 2篇卫星遥感
  • 2篇南设得兰群岛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16篇张雯华
  • 4篇李任伟
  • 4篇郭敬辉
  • 4篇李忠
  • 4篇翟明国
  • 4篇孙枢
  • 4篇李永刚
  • 3篇刘嘉麒
  • 3篇阎月华
  • 2篇胡德永
  • 2篇何国金
  • 2篇郭正府
  • 2篇从柏林
  • 2篇李江海
  • 1篇江茂生
  • 1篇赵长英
  • 1篇吴根耀
  • 1篇王毅
  • 1篇李克鲁
  • 1篇金福全

传媒

  • 4篇岩石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极地研究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2
  • 2篇2001
  • 3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卫星遥感数据的信息融合:理论、方法与实践被引量:160
1999年
首先介绍了信息融合技术的有关内容,进而对多卫星遥感数据融合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在此基础上,以地质应用为目标,探讨了多卫星数据融合的小波变换方法,研究了不同长度的小波基对融合结果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小波融合模型(CMWD)。同时,对比评价了基于小波变换CMWD、IHS变换、PCA 分析的融合结果在提高空间分辨率、保持原始图象光谱信息的优劣。最后,提出了基于MultiAgent思想的多卫星遥感信息融合系统框架构想。
何国金李克鲁胡德永从柏林张雯华
关键词:卫星遥感信息融合小波变换
大别山南麓中生代盆地充填记录对造山作用属性的反映被引量:21
2002年
大别山南麓暨江汉盆地北部中生代充填序列显示5个演化阶段:①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为陆缘海相碳酸盐岩(T1)海陆交互相细碎屑岩沉积(T2-T31);②晚三叠世中晚期:抬升剥蚀,反映挤压构造背景;③晚三叠世晚期到早-中诛罗世:为准平原化陆相含铁质结核细碎屑岩沉积(T33)、辫状河流相碎屑岩及含煤沉积(J1-2);④晚诛罗世至早白垩世:酸性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的旋回充填,区域构造背景转换为陆内伸展;⑤晚白垩世:粗碎屑类磨拉石堆积.砂岩碎屑和砾石组成特征并结合沉积相研究表明,第1至第3演化阶段的陆源碎屑主要来自扬子大陆,其物源具有“再旋回造山带”属性;第5阶段碎屑岩矿组合反映物源具有“弧造山带”类型特征,其源区为大别山.研究区没有与大别山“晚三叠世同碰撞造山作用”直接相关的沉积记录,而上白垩统类磨拉石建造显然是大别山碰撞后造山作用(陆内造山作用)和伸展体制下强烈剥露作用的反映.此外讨论并指出了大别山南。
李忠李任伟孙枢张雯华
关键词:大别山南麓中生代盆地充填碎屑组成充填序列
滇西临沧花岗岩带的成因类型及其物源的讨论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所指的临沧花岗岩带是指沿澜沧江断裂带西侧分布的花岗岩类岩石,包括习称的临沧花岗岩基和南边的小岩体。临沧花岗岩带的成因众说纷纭,我们试图通过对该带花岗岩类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讨论岩浆活动的成因类型、构造环境和物源区。临沧花岗岩带南北长约350km,宽15—45km,总面积达8000km^2。北起昌宁、凤庆,南至中缅边境的勐宋、布朗山。沿澜沧江两侧呈近南北向反“S”形长条状展布,根据本区岩浆活动的空间位置、侵入时代和岩石特征,将本带分为三部分:(Ⅰ)临沧花岗岩基;(Ⅱ)凤庆—昌宁岩体;(Ⅲ)景洪南小岩体群。
张雯华秦元季王毅
关键词:花岗岩类同位素研究岩浆活动小岩体二长花岗岩
南极南设得兰群岛中-新生代火山作用与地质环境被引量:7
2002年
本文对采自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纳尔逊岛、利文斯顿岛、欺骗岛和南极半岛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进行了岩石化学和Sr、Nd同位素分析 ,Ar Ar和K Ar年龄测定。研究表明 ,南设得兰群岛火山岩属于玄武岩 安山岩 英安岩岩石组合 ,它们的Sr、Nd同位素比值非常接近 ,87Sr/86Sr比值普遍比较低 ,为 0 .70 32 97- 0 .70 35 0 7;1 4 3Nd/1 4 4 Nd比值普遍比较高 ,为 0 .5 1 2 835 - 0 .5 1 3779,二者呈负相关 ,εNd 87Sr/86Sr相关图显示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火山岩形成时代集中于96Ma、91Ma、78Ma、60Ma和 35Ma等时段。 35Ma之后 ,火山活动长时间消沉 ,直到晚中新世和第四纪才时有发生 ;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 ,正是南极大陆冰盖逐渐形成之时。是气候变冷抑制了火山活动 ?还是火山活动的减弱和停止导致气候变冷 ?尚待进一步研究 ;但冷期火山活动减弱或停止 ,暖期火山活动活跃和增强 ,这一对应关系是存在的。火山作用的时空分布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暗示 ,南设得兰群岛处于一个岛弧的地质环境 ,早期群岛基本上与南极半岛连在一起 ,在德雷克板块的俯冲下 ,群岛逐渐与半岛分离 ,形成布兰斯菲尔德海峡 (裂谷 ) 。
刘嘉麒张雯华郭正府
关键词:中-新生代南设得兰群岛火山活动年龄地质环境
大别地块北缘侏罗系花岗岩类砾石的Rb-Sr年代学特征被引量:20
2001年
大别地块北缘、合肥盆地南缘的侏罗系凤凰台组(J2^2)底部冲积扇砾岩中发现花岗岩类砾石,占砾石体积的5%-10%,对精选出的两个花岗岩砾石样品中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和全岩进行Rb-Sr同位素测定,利用等时线定年方法计算,获得(428±20)和(430±54)Ma两上年龄,表明株罗纪大别山物源区曾发育早古生代花岗岩类岩浆侵入岩,根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判别它们具有碰撞后隆升花岗岩的成因特征。
李忠李任伟孙枢张雯华
关键词:大别地块合肥盆地RB-SR同位素年代学沉积物源
南极洲柯林斯冰帽冰芯火山灰的主要矿物特征被引量:4
1997年
柯林斯(Collins)冰帽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冰帽总面积达1300km^2,占全岛面积的90%.1992年5月~10月中国国家南极科学考察队对柯林斯冰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冰川学考察,并在柯林斯冰帽西南小冰穹钻取了6支冰芯,发现有多层火山灰沉积层,为确定南极地区火山活动序列提供了有力证据.研究用的冰芯位于小冰穹顶,海拔252m,全长80.36m,是所有冰芯中最长的一支.我们对其中的火山物质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重点讨论火山灰的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特征.1 一般特征冰芯中火山灰的分布状态可分为三种类型:(1)明显的致密层状态沉积物,厚约Icm(图1;(2)黑色呈小团块或聚片状分散在约3cm厚的范围内;(3)
张雯华王长江刘嘉麒
关键词:火山灰冰芯柯林斯冰帽矿物学
南极南设得兰群岛中-新生代火山作用与地质环境
<正>南设得兰群岛由乔治王、纳尔逊、罗伯特、格林威治、利文斯顿、斯诺和欺骗等岛屿和岛礁组成,位于西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西侧,东侧为南极半岛,北侧与南美洲的合思角遥遥相望。从大地构造位置来看,该群岛处于南美和南极两大板块...
刘嘉麒张雯华郭正府
文献传递
华北太古宙退变质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含义被引量:51
1995年
1993年,Smelov等报道在西伯利亚阿尔丹地盾奥列克玛晚太古代花岗绿岩区内有退变质为麻粒岩和角闪岩的榴辉岩.1994年,Williams等又在加拿大地盾晚太古代斯垂汀-阿斯巴斯卡花岗糜棱岩带发现原称为麻粒岩的岩石是榴辉岩.这是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重大进展.1 地质概况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太古宙变质岩石出露区可以划分为3个岩石构造单元,即(1)
翟明国郭敬辉李永刚闫月华张雯华李江海
关键词:麻粒岩榴辉岩岩相学
怀安蔓菁沟早前寒武纪高压麻粒岩混杂岩带地质特征、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被引量:90
1993年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怀安蔓菁沟高压麻粒岩混杂岩带产在太古宙怀安杂岩南缘与花岗岩带交界处,由高压基性麻粒岩、辉长质麻粒岩、英云闪长质麻粒岩和少量夕线石榴片麻岩相间排列的席状岩层构成,岩层间被高应变带或剪切带分隔。高压基性麻粒岩是石榴辉石麻粒岩。据石榴石斑晶内包裹的早期矿物(Cpx+Q)估算的早期高压变质作用条件:T=800℃,P>1.4GPa。环绕斑晶的后成合晶反应边矿物组合(P1+Opx+Hb+Cpx)的变质条件为:T=820℃,P为0.7~0.9GPa。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2.65Ga,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1.82Ga,锆石U-Pb一致线年龄1.83Ga。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原岩代表晚太古代陆壳的最下部,大约在2.7Ga从上地幔分异出来,可能经壳下垫托作用加在早期陆壳底部,随后经历高压变质作用。早元古代晚期,由于地壳规模的大型逆冲作用,使其上升,并经受褶皱形变、剪切推覆和退变质等作用的改造,形成高压麻粒岩混杂岩带。
郭敬辉翟明国张毅刚李永刚阎月华张雯华
关键词:早前寒武纪麻粒岩混杂岩带
晋冀内蒙交界地区麻粒岩地体中两条花岗岩带及其对早前寒武纪地壳生长的意义被引量:26
1996年
晋冀内蒙太古宙地区大面积出露的是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也有一些花岗质片麻岩或混合片麻岩,以及很有限出露的紫苏花岗岩。两条线性分布而不是面状分布的花岗岩带引人注目的在区内穿过,无论在产状、构造、围岩特征和岩石组合特征上都在华北克拉通与众不同。这两条花岗岩带在本文中分别被称为凉城-土贵乌拉石榴花岗岩带和桑干钾质花岗岩带。凉城-土贵乌拉石榴花岗岩带发育在孔兹岩系内部,沿韧性剪切带及其两侧分布。岩带的中间部位,断断续续出露一系列的变质辉长岩-辉石岩的透镜体。在石榴花岗岩带的外侧,则与孔兹岩在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上逐渐过渡,没有明确的截然界限。石榴花岗岩与孔兹岩有密切成因联系,具有陆内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桑干构造带花岗岩带是以花岗岩为主的古老剪切带,其内构造混杂有包括高压麻粒岩和退变榴辉岩的不同岩片和透镜体。该带分隔了怀安古陆和恒山古陆。钾质花岗岩以一系列的岩席、岩株和小侵入体,从山西繁峙县向北东一直到河北宣化县,断续相连,北东东向延伸近200km,延伸方向与区域片麻理和主构造线方向一致。它们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与显生宙碰撞型壳熔花岗岩相似。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受桑干构造带控制。本区两条线状分布的花岗岩带,?
翟明国李永刚郭敬辉张雯华阎月华
关键词:麻粒岩地体花岗岩带早前寒武纪地壳生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