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雅林

作品数:231 被引量:898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霍英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1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2篇生物学
  • 51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0篇蝉科
  • 73篇叶蝉科
  • 71篇亚科
  • 62篇叶蝉亚科
  • 57篇同翅目
  • 34篇半翅目
  • 27篇英文
  • 21篇鳞翅目
  • 20篇斑蝥
  • 20篇斑蝥素
  • 19篇苹果
  • 18篇昆虫
  • 17篇苹果蠹蛾
  • 17篇蠹蛾
  • 16篇新种记述
  • 16篇小叶蝉
  • 16篇角顶叶蝉亚科
  • 15篇小叶蝉亚科
  • 12篇新属
  • 12篇缘脊叶蝉亚科

机构

  • 194篇西北农林科技...
  • 25篇西北农业大学
  • 8篇教育部
  • 6篇绍兴文理学院
  • 5篇西安植物园
  • 4篇南开大学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贵州大学
  • 3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滨州学院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28篇张雅林
  • 22篇袁锋
  • 17篇王敦
  • 16篇尚素琴
  • 13篇戴武
  • 13篇魏琮
  • 10篇刘吉元
  • 9篇房丽君
  • 8篇冯纪年
  • 8篇王应伦
  • 8篇黄敏
  • 8篇魏永平
  • 7篇沈林
  • 7篇郑胜礼
  • 7篇孙文博
  • 6篇田润刚
  • 6篇吴正伟
  • 6篇沈林
  • 6篇魏永平
  • 6篇秦道正

传媒

  • 77篇Entomo...
  • 2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2篇动物分类学报
  • 13篇昆虫学报
  • 10篇环境昆虫学报
  • 7篇西北农业学报
  • 5篇植物保护学报
  • 5篇应用昆虫学报
  • 4篇昆虫知识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4篇西北农业大学...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生物安全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11篇2014
  • 9篇2013
  • 12篇2012
  • 15篇2011
  • 18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12篇2007
  • 9篇2006
  • 13篇2005
2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果园生物多样性对害虫生态治理的作用被引量:16
2003年
从果园植被多样性对害虫生态控制的作用、生境岛屿和周边生境生物多样性对果园天敌的增助作用、果园天敌昆虫多样性对害虫的生态控制作用。
魏永平张雅林花蕾李春游
关键词:果园生物多样性害虫生态治理
中国瓢蜡蝉科一新记录属——德里瓢蜡蝉属被引量:2
2006年
报道了瓢蜡蝉科中国1新记录属——德里瓢蜡蝉属Delhina Distant及中国新记录种德里瓢蜡蝉D.eurybrachydoides Distant,绘制了其主要外形特征,首次描记雄性外生殖器特征。
车艳丽张雅林王应伦
关键词:半翅目蜡蝉总科瓢蜡蝉科
二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提供如下通式(I)二苯基吡唑类化合物或其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为一种靶向害虫GSTs的新型抑制剂,对多种害虫体内的GSTs具有广泛的抑制活性,可有效延缓害虫GSTs对杀虫剂的体内代谢,从而降低害虫对杀虫剂的代谢抗性,适合...
刘吉元张雅林
中国沟顶叶蝉属种类记述(同翅目:叶蝉科:缘脊叶蝉亚科)被引量:3
1998年
本文记述中国3种沟顶叶蝉,其中包括1新种和1中国新记录种,即:双突沟顶叶蝉Bhatiabiconjugara,sp.n.,萨摩沟顶叶蝉Bhatiasatsumensis(Matsumura),newrec.和绿沟顶叶蝉B.olivacea(Melichar)。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中山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和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标本室(文中已分别注明)。
张文珠张雅林
关键词:同翅目叶蝉科缘脊叶蝉亚科
宁夏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蝶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被引量:13
2010年
对宁夏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保护区有蝴蝶5科68属130种,其中,蛱蝶科的属数和物种数最多,为33属68种;凤蝶科最少,为2属2种.灰蝶科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1.75和0.84;蛱蝶科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01;粉蝶科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90;凤蝶科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均最低,分别为0.37、0.40和0.蛱蝶科中,眼蝶亚科的属数和种数最多,为13属24种;喙蝶亚科最少,仅1属1种;闪蛱蝶亚科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1.11和0.84;线蛱蝶亚科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4;眼蝶亚科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96.
房丽君张雅林
关键词:昆虫纲鳞翅目物种丰富度
利用ENFA生态位模型分析玉带凤蝶和箭环蝶异地放飞的适生性被引量:15
2008年
活体蝴蝶异地放飞存在潜在的入侵风险。本文采用生态位因素分析(ENFA)模型分析包括气候、地形、生境结构、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在内的影响玉带凤蝶Papilio polytes Linnaeus和箭环蝶Stichophthalma howqua(Westwood)两种放飞蝴蝶分布的生态地理变量,模拟其在中国的适宜生境,评估其入侵风险。对现有分布记录的分析表明:影响这两种蝴蝶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与其生态学特性相一致,且影响其扩散范围的主要因素为年总积温和冬季低温等;同时,人类活动的干扰对其分布影响很大。根据适生性图推测,这两种蝴蝶的适宜生境大部分重叠,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中部及东南部,其扩散趋势由东南向西北发展。为防止活体蝴蝶放飞带来的潜在入侵风险,根据不同适生等级提出:HSI≥50的地方,不能开展室外放飞;5≤HSI<50的地方,可采取限制性室外放飞;HSI<5的地方,可进行自由室外放飞。
杨瑞张雅林冯纪年
关键词:生境适宜性
大麦虫Zophobas morio对塑料的取食和降解作用研究被引量:22
2010年
研究了大麦虫Zophobas morio对不同塑料制品的喜食性,并对大麦虫取食不同塑料原料制品后的排泄物进行了热重分析同步差热分析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试验结果确定大麦虫取食聚氯乙烯后的排泄物与聚氯乙烯相比,红外特征峰以及热特性均发生较大的变化。
苗少娟张雅林
关键词:大麦虫塑料降解作用热分析
东洋区宽锤小叶蝉属Platfusa并记一新种(半翅目:叶蝉科)
2023年
宽锤小叶蝉属Platfusa Dworakowska,1993在中国首次报道,并记述该属1新种:片突宽锤小叶蝉P.lamellaris Kang&Zhang sp.nov.,绘制了形态特征图。文中还提供了种名录和检索表。
宋圆圆亢菊侠黄敏张雅林
中国园粉蝶属Cepora Billberg分类研究(鳞翅目:粉蝶科)
2011年
首次基于雌、雄性外生殖器对中国园粉蝶属Cepora Billberg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了外生殖器结构图、成虫照片和前、后翅脉序图,编制了分种及分亚种检索表;同时通过解剖吴氏园粉蝶C.wui Chou&Zhang正模的外生殖器,结合形态特征提出其为栗斑粉蝶Delias levicki的新异名,明确了其分类地位,且为中国新记录种;最后对本属种类的地理分布做了分析,华南区为其优势分布地。所有研究标本均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丁昌萍尚素琴张雅林
关键词:鳞翅目粉蝶科新异名
基于Cyt b基因的网翅蝗科系统发生重建(英文)被引量:6
2007年
研究测定了蝗总科25种蝗虫的线粒体Cyt b部分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19种蝗亚目昆虫的Cyt b基因相应序列片段。本文目的是要建立网翅蝗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并说明网翅蝗科在蝗总科中的分类地位。以瘤锥蝗科的云南蝗Yunnanites coriacea和长额橄蝗Tagasta marginella作为外群,用MP法和贝叶斯法重建系统发生树。比对后的序列长度是384 bp,包括167个简约信息位点。A+T平均含量为70.7%,C+G 平均含量29.3%。分子系统树表明:网翅蝗科并不是一个单系群。网翅蝗亚科和竹蝗亚科并非单系群。现存的雏蝗属并非单系群,应该是多系群。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和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的网翅蝗科分类体系有很大的不同。
霍光明蒋国芳孙正莉刘殿锋张雅林吕林
关键词:蝗亚目网翅蝗科单系性亚科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