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稚香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因素、MTHFR基因多态性和青年脑梗死的研究
- 高娟张琳华魏志敏王景艳张稚香滑志娟等
- 该课题对40例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因素和MTHFR基因多态性研究,同时对年龄、性别尽量与之匹配的30例神经系统非血管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做对照,证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脑血管病的发生...
- 关键词: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
- 医院重点科室院感监测及管理对策
- 2012年
- 目的:探讨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方法。方法: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质量进行全面监测,采样检测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无菌物品后分析原因,制定和实施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区感染管理控制措施。结果:物表、医护人员的手、使用中消毒剂、无菌物品合格率在实施院感控制管理措施后得到显著效果。结论:加强重点科室感染质量监测与管理,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 张稚香
- 关键词:管理对策
- 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讨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导管排气与否对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200例不孕患者进行417个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IUI导管排气组(221周期);B组为IUI导管未排气组(196周期)。结果:417个IUI周期共有50例临床妊娠,总周期妊娠率为11.99%,总病例妊娠率为25.00%。其中A组周期妊娠率为12.22%,B组周期妊娠率为11.73%,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组的周期妊娠率虽然无明显差异,但A组周期妊娠率略高于B组周期妊娠率,在临床中有推广的必要。
- 张青梅张红茹李冬石岚张稚香
- 关键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
-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导管排气对周期妊娠率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观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导管排气对周期妊娠率的影响,为临床医护人员采取措施提高IUI周期妊娠率提供依据。方法将200例不孕患者进行IUI的417个周期随机分为排气组(221周期)与未排气组(196周期)。两组行IUI时操作者将1 ml注射器去除针头,先抽取0.35 ml空气,再吸取处理好的精子悬液0.30~0.50 ml,进而连接IUI导管。此时未排气组直接将连接好的IUI导管置于宫腔内,然后将处理好的精液和抽取的0.35 ml空气缓缓注入宫腔(约3 min),停留1 min缓慢取出IUI导管。排气组则将连接好的IUI导管先排气(约排出空气0.35 ml)后再置于宫腔内,其他步骤同未排气组。结果 417个IUI周期共有50例临床妊娠,总周期妊娠率为11.99%。其中排气组周期妊娠率为12.22%,未排气组为11.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I导管排气与否对周期妊娠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但排气组周期妊娠率略高于未排气组,有待于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 张青梅李冬张红茹石岚张朝晖张稚香
- 关键词:不孕症周期妊娠率
- 叶酸和维生素B_6、B_(12)联合治疗青年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观察叶酸和维生素B6、B12联合治疗青年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50例青年脑卒中合并高Hcy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叶酸和维生素B6、B12治疗组(低剂量组)、高剂量叶酸和维生素B6、B12治疗组(高剂量组)、对照组,每组50例。用药剂量:低剂量组给予叶酸2.5mg/d、维生素B610mg/d、维生素B120.5mg/d,高剂量组给予叶酸5mg/d、维生素B630mg/d、维生素B121.5mg/d,连续给药4周,对照组不予叶酸和维生素B6、B12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浆Hcy浓度,治疗后血浆Hcy浓度<15μmol/L为有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70.4%、71.6%,与对照组(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血浆Hcy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下降33.9%和36.1%)(均P<0.01);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浆Hcy浓度无明显下降。3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叶酸和维生素B6、B12联合治疗青年脑卒中合并的高Hcy血症有明显效果,而且高、低两种剂量均有效;无不良反应。
- 高娟李颖张稚香郭力
- 关键词: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脑卒中
- 临床标本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分析
- 2012年
- 本文分析临床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菌现状,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收集2011年我科796例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分析:共分离出130株微生物,分离率为16.3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1株,占85.38%;革兰阳性球菌18株,占13.85%;以G-菌占主导地位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40.62%应引起临床重视。
- 张稚香
- 关键词:临床标本病原菌药敏分析
- 分娩期胎儿宫内窘迫的急救与护理
- 2000年
- 张稚香张少玲
- 关键词:胎儿宫内窘迫急救分娩期护理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