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秋兰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理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蛋白
  • 9篇牛血清白蛋白
  • 8篇光谱
  • 8篇光谱法
  • 5篇相互作用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光谱
  • 3篇食品
  • 3篇瘦肉
  • 3篇化学计量
  • 3篇化学计量学
  • 3篇MCR-AL...
  • 2篇丁胺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源
  • 2篇动物源性
  • 2篇动物源性食品
  • 2篇盐酸克伦特罗
  • 2篇荧光光谱法
  • 2篇源性食品

机构

  • 1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1篇张秋兰
  • 8篇倪永年
  • 1篇庹浔
  • 1篇张方圆

传媒

  • 3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谱法研究刺芒柄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在生理pH7.4条件下,应用光谱法研究药物小分子刺芒柄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理。通过荧光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确定了刺芒柄花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采用Stern-Volmer方程求出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双对数方程求出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进而利用热力学公式判别作用力类型。结果表明:刺芒柄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方式,298 K时结合常数Ka为1.39×106L.mol-1,结合位点数为1,而主要作用力类型是静电作用。用紫外与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刺芒柄花素对BSA构象的影响。
倪永年张方圆张秋兰
关键词:刺芒柄花素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
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瘦肉精与血清蛋白相互作用规律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由于农药和兽药的大量使用而对食品安全性产生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食用动物源性食品时,就必然要接触残留在动物体内的药物或激素。其中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促生长...
张秋兰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瘦肉精化学计量学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
文献传递
光谱法结合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呋喃唑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理被引量:5
2017年
在人体生理(pH=7.4)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药物呋喃唑酮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机理,确定了呋喃唑酮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采用Stern-Volmer方程求出其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并由双对数方程求出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采用热力学方法判别作用力类型。实验结果指出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荧光猝灭属静态方式,298K下结合常数Ka为6.50×106 L·mol^(-1),结合位点数n约为1,而作用力类型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另外,还采用红外(IR)光谱、圆二色谱(C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呋喃唑酮对BSA构象的影响。
张秋兰逯露李璋倪永年
关键词:呋喃唑酮牛血清白蛋白光谱法原子力显微镜
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利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两种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证实了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猝灭均为静态猝灭过程,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沙丁胺醇与特布他林在BSA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分别为2.78nm和3.55nm。另外由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推断出沙丁胺醇与特布他林与BSA之间分别为氢键和静电引力结合。用同步荧光和红外光谱技术探讨了两种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BSA构象的影响。
张秋兰倪永年
关键词: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牛血清白蛋白光谱法
MCR-ALS结合分子对接研究隐色孔雀石绿与BSA的作用过程被引量:1
2019年
孔雀石绿(LMG)在治理鱼卵中霉菌和杀灭鱼体寄生虫等方面的效果显著,广泛应用于水产运输和养殖。孔雀石绿进入动物机体后,通过生物转化代谢为脂溶性的隐色孔雀石绿(LMG), LMG的毒性超过MG; LMG能快速在组织中蓄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副作用。白蛋白可与多种内源和外源化合物结合,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载体蛋白,也是药物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和靶标。模拟pH 7.4的生理条件,通过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法(CD)采集两种不同滴加方式的LM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动态作用过程中的多维数据,并应用化学计量学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对多维波谱数据进行解析和描述,从重叠严重的光谱数据中同时得到作用体系的定量和定性信息。从解析得到的浓度趋势图中,说明体系在LMG∶BSA=2∶1时达到动态平衡,并可确认复合物LMG_2-BSA的生成;解析得到的与所测量的BSA荧光和CD图符合,印证由MCR-ALS获得的浓度趋势图的可靠性和正确性;通常由重叠光谱中无法辨别的LMG_2-BSA复合物荧光光谱和CD谱图也可由数学解析获得,进一步印证了复合物的存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结果表明BSA与LMG结合后, BSA的形貌发生改变,表面粗糙度(RMS)由(1.24±0.28) nm增至(13.47±0.53) nm;同时由CD实验结果可知LMG与BSA作用达到平衡时,α-螺旋结构的含量从46.5%降低到42.3%,推测是BSA所处微环境和构象发生变化所致。荧光探针实验发现经典siteⅠ标记物华法林加入后, LMG-BSA的猝灭常数由2.65×10~6 L·mol^(-1)降低为1.88×10~6 L·mol^(-1),但加入siteⅡ标记物布洛芬后, LMG-BSA的猝灭常数变化不明显,由此推断LMG可能结合在蛋白质的亚域ⅡA,即siteⅠ位。分子对接证实BSA的Ⅰ位有足够的空间容纳LMG,且LMG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是疏水作用力。该研究从分子水平了解LMG与生物大分子的作用机制,并为LMG的毒副作用研�
张秋兰谢立昕杨林慧庹浔倪永年
关键词:光谱法分子对接牛血清白蛋白
光谱法结合MCR-ALS研究盐酸克伦特罗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2009年
瘦肉精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饲料添加剂,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虽然中国政府规定禁用瘦肉精,但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这类物质的使用却是合法的。所以,研究克伦特罗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不仅可以知道克伦特罗在体内作用的过程,而且可以为食品安全提供有用的信息。本实验用MCR-ALS处理两种光谱方法得到扩展的数据矩阵,全面地分析了盐酸克伦特罗与BSA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得到了更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张秋兰倪永年
关键词:盐酸克伦特罗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光谱法瘦肉生长
光谱法结合MCR-ALS研究盐酸克伦特罗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7
2010年
模拟人体生理条件(pH=7.4),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研究盐酸克伦特罗(Cle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采用同一滴加模式及荧光和紫外光谱方法研究盐酸克伦特罗与BSA的相互作用,对经典的荧光和紫外光谱数据矩阵加以扩展,增加实验数据的信息量;由渐进因子分析法(EFA)得到的因子数和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初值后,应用MCR-ALS对该扩展的2种光谱矩阵进行迭代计算,较好地分辨出传统方法无法得到的动态作用中各种物质的光谱图和浓度变化趋势图,并根据浓度趋势图计算出Clen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和结合比,结果与用双对数方程得到的结合常数和作用位点数吻合。通过同步荧光光谱法进一步发现克伦特罗对BSA的构象有一定的影响。
张秋兰倪永年
关键词:盐酸克伦特罗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法
光谱和伏安法研究沙丁胺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8
2014年
模拟人体生理条件(pH=7.4)下,用伏安法、荧光、紫外和圆二色谱法研究沙丁胺醇(SA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Stern-Volmer和双对数方程处理荧光数据,得到沙丁胺醇与BSA的结合常数为3.12×106L·mol-1、结合位点数约为1。循伏安法确定了SAL与BSA的结合比,并计算了结合常数,结果与用双对数方程计算得到的常数吻合。用紫外和圆二色谱验证了BSA与沙丁胺醇作用时构象的改变。
张秋兰倪永年
关键词:光谱法伏安法圆二色谱沙丁胺醇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瘦肉精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规律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由于农药和兽药的大量使用而对食品安全性产生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食用动物源性食品时,就必然要接触残留在动物体内的药物或激素。其中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促生长...
张秋兰
关键词:瘦肉精化学计量学渐进因子分析伏安法
文献传递
荧光光谱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研究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模拟pH=7.4的人体生理条件,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研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为增加实验数据的信息量,本实验采用顺序不同的两种滴加方式得到扩展的荧光光谱数据矩阵;进而采用渐进因子分析法(EFA)得到作用体系中各组分浓度变化曲线的初值,再应用MCR-ALS对该扩展荧光光谱矩阵进行迭代计算,较好地分辨出动态作用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趋势图,并由此曲线推断出CTAB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和结合比。
张秋兰倪永年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