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真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递质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分叉
  • 1篇动脉分叉部
  • 1篇动脉瘤
  • 1篇冻结步态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重构
  • 1篇血小板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依从性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伤风
  • 1篇神经递质
  • 1篇神经生长
  • 1篇神经生长因子

机构

  • 7篇枣阳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张真
  • 4篇王磊
  • 3篇黄廷
  • 3篇刘华江
  • 2篇周成
  • 1篇崔海忠
  • 1篇龚新益
  • 1篇付洪伟
  • 1篇王浩
  • 1篇许春利

传媒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Neuroform Atlas支架Y型双支架技术辅助栓塞颅内动脉分叉处宽颈动脉瘤的体会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Y型双支架技术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处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组合成Y型模式辅助栓塞治疗的10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6例,Ⅱ级2例,Ⅲ级2例。1例术后1 d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出院时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术后24 h出现脑内小血肿,保守治疗后恢复。无动脉瘤破裂、支架移位或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8.5个月。影像随访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8例,Ⅱ级1例,Ⅲ级1例。末次随访,10例GOS评分均为5分。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具有支架导管外径小和开环结构等优势,可成功实现Y型双支架技术释放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可行且安全的选择之一。
王磊刘华江黄廷张真
关键词:宽颈动脉瘤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脉络瘀阻证疗效及对NF-κB、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脉络瘀阻证疗效及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脉络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主要证候积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波幅、感觉神经波幅及NF-κB、TNF-α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手足麻木、刺痛、肌肤甲错、舌质紫暗苔薄及脉细涩评分,NF-κB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MNCV、SNCV、运动及感觉神经波幅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脉络瘀阻证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神经波幅,并有助于下调NF-κB和TNF-α水平。
张真龚新益黄廷胡耀芬许春利陶智凡刘刚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NF-ΚBTNF-Α
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对老年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的现状进行调查,探讨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指导对重点人群和重点行为的干预。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AIS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服药依从性调查量表对纳入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估,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AI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260例AIS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占64.62%(168/260),依从性差的患者占35.38%(92/26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疾病认知程度、合并慢性病为影响老年AI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I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现状不容乐观,高龄、文化程度低、自费医疗、未合并慢性疾病为影响其用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加强用药指导,遵循个体化原则,培养患者形成良好的服药习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刘华江余巍王磊王浩张真付洪伟周成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rTMS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观察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两组均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rTMS辅助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伪刺激,两组均治疗两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Ⅲ部分(UPDRS Ⅲ)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焦虑、抑郁情况;采用冻结步态问卷(FOGQ)和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评估步态障碍;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测定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一周、两周的UPDRS Ⅲ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UPDRS 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2、3.930,P均<0.05)。两组治疗一周、两周的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6、3.412,P均<0.05)。治疗两周后,两组HAMA、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HAMA、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07、3.719,P均<0.05)。治疗两周后,两组FOGQ评分、TUGT测验时间均低于或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FOGQ评分、TUGT测验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9、5.450,P均<0.05)。治疗两周后,两组5-HT、D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5-HT、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0、3.518,P均<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rTMS治疗PD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神经递质水平,对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均
王磊黄廷张真
关键词:帕金森病鼠神经生长因子重复经颅磁刺激冻结步态神经递质
破伤风误诊为脑梗死1例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张真
关键词:误诊
白藜芦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基底动脉重构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高血压诱导的大鼠脑血管重构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适应性喂养,WKY正常饲养大鼠作为对照组,正常喂养SHR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每组8只。2周后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查大鼠基底动脉病理改变,提取基底动脉原代平滑肌细胞,胆囊收缩素八肽(CCK-8)、Transwell及划痕实验评估各组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静脉血中氧化应激因子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相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蛋白和上皮间质转化及增殖相关Sna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基底动脉血管横断面积更小,基底动脉血管壁厚度增加,细胞迁移能力、增殖能力与侵袭能力增加,血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以及Snail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与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基底动脉血管横断面积增加,基底动脉血管壁厚度下降,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与侵袭能力下降,血液中MDA含量降低,SOD、GSH、CAT升高,p-PI3K、p-AKT以及Snail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来改善SHR大鼠高血压病理条件诱导的脑基底动脉血管重构及细胞功能异常。
王磊刘华江周成余巍张真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白藜芦醇血管重构氧化应激
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150 mg/(m^2·d)替莫唑胺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15%(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卡氏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均未见治疗性死亡患者,主要临床不良反应表现为中轻度白细胞计数减少、放射性脑水肿、恶心呕吐、发热、骨髓抑制及贫血等症状(P>0.05)。实验组患者1年随访生存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复发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是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真崔海忠
关键词:替莫唑胺恶性脑胶质瘤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