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百萌

作品数:85 被引量:30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动脉
  • 15篇切除
  • 15篇细胞
  • 15篇静脉
  • 14篇门静脉
  • 13篇手术
  • 12篇静脉动脉化
  • 11篇肿瘤
  • 11篇门静脉动脉化
  • 11篇门腔分流
  • 11篇肝硬化
  • 10篇术后
  • 10篇灌注
  • 10篇肝癌
  • 10篇肝脏
  • 8篇黄疸
  • 8篇灌注损伤
  • 7篇再灌注
  • 7篇再灌注损伤
  • 7篇直肠

机构

  • 69篇中山大学
  • 9篇厦门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厦门市中山医...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厦门中山医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85篇张百萌
  • 30篇李坚
  • 28篇关晓东
  • 21篇贾英斌
  • 21篇蔡潮农
  • 17篇苏永辉
  • 13篇李培平
  • 11篇朱耿隆
  • 8篇洪晓鹏
  • 7篇俞可克
  • 7篇潘海燕
  • 7篇林志东
  • 6篇谢玉妍
  • 6篇郭辉
  • 5篇刘平果
  • 5篇吴绍峰
  • 5篇刘琦
  • 5篇陈东
  • 5篇周文英
  • 4篇关晓东

传媒

  • 12篇中华普通外科...
  • 7篇山东医药
  • 7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国现代手术...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华疝和腹壁...
  • 2篇消化肿瘤杂志...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7篇2015
  • 10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对肝硬化大鼠肝储备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A组(n=4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门腔分流;B组(n=4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0),门静脉阻断30min+右肾切除。分别检测术前和各组大鼠术后1周、2周、4周及8周动脉血酮比(AKBR)及吲哚氰氯15min潴留率(ICGR15)。结果术后A组大鼠的AKBR较术前及B、C两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2周,可达到稳态;术后A组大鼠ICGR15较术前及B、C两组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2周可达到稳态。结论入肝门静脉动脉化能明显促进肝硬化大鼠肝脏储备功能恢复,有助于预防门腔分流术后肝衰竭。
蔡潮农李坚李培平关晓东周文英陈红涛谢玉研张百萌
关键词:门静脉动脉化门腔分流肝硬化肝储备功能
PVA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组织中iNOS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PVA)加门腔分流术(PCS)对肝硬化大鼠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水平的影响。方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100只。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0例、C组20例。A组行PVA+PCS,B组仅行PCS,C组行门静脉阻断30 min+右肾切除。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前及术后1、2、4、8周各组肝组织中的iNOS,采用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结果三组术后各时点iNOS水平均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1、2、4周A组iNOS水平高于B、C组(P均<0.01),术后8周三组iNO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A加PCS可上调肝硬化大鼠肝脏组织中iNOS,但这种变化主要集中在术后4周内。
蔡潮农方瑞君李培平张百萌关晓东李坚
关键词:门静脉动脉化门腔分流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肝门阻断对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鼠肝门阻断后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情况及肝硬化模型肝门阻断后细菌移位特点。【方法】将40只非肝硬化雄性SD大鼠及40只肝硬化模型雄性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肝门阻断10min(n=10)、20min(n=10)、30min组(n=10),在行肝门阻断手术24h后分别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肺及门、腔静脉血作细菌培养,并取门、腔静脉血作内毒素检测。【结果】非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30min组门、腔静脉血内毒素浓度(EU/mL0.18±0.05、0.17±0.06)明显高于假手术组(EU/mL0.12±0.03、0.11±0.03),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呈阳性。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20min组门、腔静脉血内毒素浓度(EU/mL0.42±0.09、0.35±0.07)明显高于假手术组(EU/mL0.15±0.04、0.14±0.03),并随肝门阻断时间延长升高越明显,肠系膜淋巴结、肝及门、腔静脉血细菌培养出现阳性,且随肝门阻断时间延长阳性率升高越明显,培养出阳性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在肝门阻断20、30min下肝硬化大鼠比非肝硬化大鼠门、腔静脉血内毒素浓度升高更明显(P<0.01),出现细菌移位阳性率也更高。【结论】大鼠肝门阻断后可导制内毒素血症及肠道细菌移位,这一病理过程在肝硬化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并且随肝门阻断时间延长而更加明显。
苏永辉贾英斌潘海燕郭兆旺谢玉研张百萌
关键词:肝门阻断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肝硬化
梗阻性黄疸SD大鼠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构建阻塞性黄疸合并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SD大鼠模型。方法选择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梗阻7天组(7 d组)、梗阻14天组(14 d组)及梗阻21天组(21 d组),每组10只。通过双重结扎并切断胆总管建立SD大鼠阻塞性黄疸模型,探索最佳梗阻时间。梗阻7 d后另择SD大鼠62只,再随机分为4组:未缺血组(0 min组,10只)、缺血15 min组(15 min组,12只)、缺血30 min组(30 min组,16只)、缺血45 min组(45 min组,24只),分别行肝门部血管阻断0、15、30、45 min后再灌注,建立后续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生化指标、生存率及病理学改变。结果梗阻7 d时适合下一步建模。建立阻塞性黄疸模型后,随着肝门部血管阻断时间的延长,肝功能进行性下降,大鼠死亡率逐渐升高,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阻断时间的延长,肝脏损害的病理学表现更为严重。其中肝门部血管阻断30 min时24 h死亡率50%,再灌注2 h后病理学上出现严重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改变。结论对于梗阻性黄疸的SD大鼠,在梗阻7 d后行肝门部血管阻断30 min再恢复血流,可有效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朱耿隆蔡潮农肖笑雨洪晓鹏张百萌林志东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
腹主动脉瘤43例术后外科并发症治疗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术后外科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以我院43例肾动脉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针对术后外科并发症的治疗,总结经验。结果:4例患者术后发生需手术干预的外科并发症,经及时、正确的再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对于腹主动脉瘤术后外科并发症应采取积极态度,适当扩大手术指征。
贾英斌关晓东张百萌
半透膜微管对肝细胞异种移植的免疫保护作用
1997年
实验研究已经证明一种用AN-69凝胶合成的半透膜管可以保护肝细胞的同种异体移植,延长肝细胞的生存时间,这种技术可用于纠正某些肝细胞酶先天性缺乏,提高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生存率。但肝细胞同种移植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本研究的目的是:1.观察这种半透膜管对肝细胞异种移植的免疫保护作用。2.研究宿主对装管移植异种肝细胞的免疫反应。 材料与方法: 分别取肝脏手术切除小块人肝组织和同种大鼠肝组织,用胶原酶A灌注消化法分离肝细胞。分离好的肝细胞混悬液装入AN-69凝胶制备的半透膜微管内,每只大鼠移植2×10~7个肝细胞。这种半透膜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半透膜特性,微孔直径约160kDa。选Lewis大鼠作为肝细胞移植的受体,装有肝细胞的微管植入大鼠腹腔。实验分为5组,每组10只大鼠;第一组植入装管人肝细胞,第二组植入游离的人肝细胞,第三组植入装管大鼠肝细胞,第四组只植入空管,第五组植入空管和肝细胞培养液。移植前、移植后第2、7、和21天分别抽血分离血清,观察指标包括1。
张百萌
关键词:人肝细胞异种移植半透膜免疫保护作用微管肝细胞移植
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对肝部分切除大鼠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在大鼠肝部分切除基础上建立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的动物模型,研究大鼠术后早期肝脏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方法 9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3组:肝切除组+门静脉动脉化组、单纯肝切除组及单纯门静脉动脉化组,每组30只。观察术前及术后5min吲哚靛青绿15min储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15min,ICGR15)、术后5min及2h动脉血酮体比率(arterial blood ketone body ratio,AKBR)及肝组织能荷(energy charge,EC)的变化情况。结果肝部分切除或单纯门静脉动脉化手术均导致术后大鼠ICGR15明显升高(P<0.01),单纯门静脉动脉化大鼠肝脏吲哚靛青绿15min储留率显著低于肝部分切除大鼠(P<0.01),肝切除附加门静脉动脉化后,大鼠术后ICGR15明显低于单纯肝部分切除组(P<0.01)。肝部分切除或单纯行门静脉动脉化手术均导致术后大鼠AKBR及EC明显降低(P<0.01),单纯门静脉动脉化组大鼠术后2h开始出现回升,而肝部分切除大鼠仍持续下降。肝部分切除附加门静脉动脉化组AKBR及EC术后均明显高于单纯肝部分切除组(P<0.01)。结论肝部分切除或门静脉阻断的手术操作均明显降低肝脏细胞能量代谢水平,入肝门静脉动脉化能有效促进肝部分切除术后大鼠残肝细胞能量代谢水平的恢复。
李坚贾英斌关晓东蔡潮农周文英张百萌
关键词:门静脉动脉化能荷
小肝癌伴胆管癌栓的手术治疗被引量:5
2005年
俞可克张百萌刘平果吴绍峰李涌熊宇
关键词:手术治疗胆管癌栓小肝癌肝细胞性肝癌肿瘤直径
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对大鼠肝脏损害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初步研究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大鼠肝脏的损害程度。方法100只肝硬化造模大鼠随机分为A组(n=4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PVA)+门腔分流(PCS);B组(n=4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0),门静脉阻断30 min+右肾切除。分别将各组大鼠术前和术后1、2、4、8周的肝组织切片行肝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进行图像分析。各取8只正常大鼠,分别于PVA术前及术后4、8周行肝组织切片,马松染色后分析正常大鼠PVA手术前后肝脏纤维增生情况。结果 (1)A组2只(5%)大鼠肝脏切片中常规HE染色可见汇管区明显扩张,小叶间静脉内径显著扩张,静脉壁增厚明显,壁内可见红染的纤维增生。(2)大鼠刚完成肝硬化造模时,肝细胞胞质的i NOS表达至峰值,3组平均IOD达600 583±32 828;3组大鼠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内,A组仍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术后8周时,3组i NO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正常大鼠肝间质胶原纤维染色在术前及术后4、8周的总累积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8周内,PVA不会导致正常大鼠肝间质纤维化增加,可使部分肝硬化大鼠汇管区及小叶间静脉壁纤维化;PVA对肝细胞的损害主要集中在术后4周内,待肝脏对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相应的影响达到稳态后,PVA对肝脏的损害则不明显。
蔡潮农苏永辉郭辉李培平李坚张百萌杨禄坤
关键词:门静脉动脉化门腔分流肝硬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结石的关系探讨(附167例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憩室在胆结石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的167例患者,其中合并乳头憩室31例(憩室组),无合并乳头憩室136例(非憩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胆结石的发病率、结石发生部位及结石成分方面的差异。结果 本组167例患者中,合并乳头憩室31例,占18.56%。憩室组平均年龄62岁,明显高于非憩室组的52岁(P<0.01),且憩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本组发现的86例胆结石患者中24例合并十二指肠憩室,胆结石并憩室发生率27.9%;而非结石组81例中仅7例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占8.6%。结石组并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结石组(P<0.05)。本组中乳头旁憩室胆结石发生率(100%)明显高于乳头周围型憩室者(46.2%),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头旁憩室患者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且结石成分主要为胆色素结石。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胆结石发病率显著增高,且主要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相关。
钟燕吴艳环叶震世郭明玉蔡志萍张百萌俞可可吴绍峰李涌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结石逆行胰胆管造影回顾性分析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