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焕平

作品数:21 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4篇气象
  • 3篇地温
  • 3篇气象要素
  • 2篇深层地温
  • 2篇盆地
  • 2篇平均风
  • 2篇平均风速
  • 2篇气候变化特征
  • 2篇气候特征
  • 2篇总辐射
  • 2篇温度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风速
  • 2篇柴达木盆地
  • 1篇地面气象
  • 1篇地面气象资料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16篇中国大气本底...
  • 13篇青海省气象信...
  • 11篇青海省气候中...
  • 3篇青海省人工影...
  • 1篇青海省气候资...
  • 1篇青海省防灾减...
  • 1篇青海省气象局
  • 1篇湟源县气象局
  • 1篇青海省黄南藏...

作者

  • 21篇张焕平
  • 16篇张占峰
  • 8篇汪青春
  • 3篇金惠瑛
  • 3篇邵玉红
  • 1篇刘珍花
  • 1篇赵玉成
  • 1篇杨英莲
  • 1篇李进虎
  • 1篇甘露
  • 1篇马汝忠

传媒

  • 6篇青海气象
  • 3篇青海环境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青海科技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树站太阳总辐射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对玉树站1961—2010年实测太阳总辐射资料分析表明,玉树太阳总辐射50年来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玉树站的太阳总辐射突变点出现在1978年,此前总辐射量呈增加趋势,1978年以后,总体呈减少趋势,太阳总辐射处于相对偏少的时段,突变年后比突变年前平均年总辐射量减少了583.89MJ/m2.玉树各月总辐射减少幅度各不同,8月减少幅度最大,6月减少幅度最小.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与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趋势一致.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可知,玉树站总辐射和年平均气温、夏季降水量、年蒸发量均呈负相关.若总辐射减少100MJ/(m2·a),年平均气温将升高0.03℃,5—9月降水量将增加3.0mm,年蒸发量将增加21.0mm.
张焕平张占峰汪青春
关键词:太阳辐射气候变化方差分析
近50年西宁深层地温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1961~2010年西宁0.8、1.6和3.2 m深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61~2010年西宁0.8、1.6和3.2 m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西宁深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以及异常、突变等气候特征。[结果]西宁0.8、1.6、3.2 m平均地温均表现为弱的升温趋势,与同时期平均气温的增温幅度比较,深层地温的增幅明显偏小;0.8和1.6 m平均地温以夏季增温最明显,3.2 m秋、冬季增温明显;0.8 m平均地温在20世纪80年代最高,60年代最低;1.6 m平均地温80年代春、秋、冬季平均地温较多年平均值偏高,3.2 m平均地温在20世纪80年代四季地温明显偏高;0.8 m年平均地温在1991年出现了异常偏暖,3.2 m在1987~1992、1994、2007、2009年均出现异常偏暖现象,1.6 m土层上无异常年份出现;四季偏暖年份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其中,3.2 m共出现4次异常偏暖年份,0.8 m平均地温出现了5次异常偏暖年份,1.6 m平均地温出现了5年异常偏暖。[结论]该研究为揭示西宁气候变化的事实提供理论依据。
张焕平张占峰汪青春
关键词:深层地温
西宁市区PM_(10)污染物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使用2010—2012年西宁市区空气质量监测站逐日平均浓度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要素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PM10污染浓度特征及PM10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年西宁市区PM10污染浓度呈递减趋势,由2010年的0.117 mg/m3到2012年的0.103 mg/m3,下降了0.014 mg/m3,同期的大部分气象要素呈升高趋势;PM10污染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2月,为0.166 mg/m3,最低值出现在7月,为0.061 mg/m3;污染浓度由重到轻排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冬季PM10污染浓度为夏季的2.0倍;取暖期污染物排放是PM10污染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PM10污染浓度的高低与春季沙尘天气有一定的关系,沙尘天气发生的次日污染最严重;污染天气出现概率呈冬季>春季>秋季的特征;PM10污染浓度月变化与地面气象要素有很高的相关性,说明PM10污染浓度的变化不仅与人类活动有关,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也很密切。
张占峰张焕平赵玉成杨英莲
关键词:PM10污染物气象要素
基准气候站自动与人工观测记录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针对自动站观测的资料情况,根据相关规定*,对青海省6个国家基准气候站人工、自动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资料的完整性较好,仪器在测定深层地温时的准确性相对较高,遥测仪器对地温的测量与人工观测值的一致程度相对较高。
邵玉红张焕平
三江源区的气候资源及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资料,探讨了源区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引用已有成果,评估了各地风能资源状况。结果表明:三江源区热量、水分资源分布的特征大体是一致的,即由东南部海拔和纬度较低的河谷地带逐渐向西北部海拔和纬度高的高原腹地减少,光照资源的分布与水分资源的分布正好相反,五道梁—沱沱河一带及其西侧为高值区,而久治—班玛一带为低值区。风能资源除五道梁和沱沱河分别属于丰富区和较丰富区外,大部分地区属风能可利用区、季节利用区和贫乏区。三江源区近50年来热量资源增加明显,光照资源也呈增加趋势;水分资源虽冬、春季增加显著,但夏、秋季和全年降水无明显的变化。
张占峰张焕平汪青春
关键词:长江黄河
格尔木地区散射辐射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1961—2012年格尔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散射辐射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2年格尔木地区散射辐射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幅为98.37 MJ·m-2/10a(P<0.05);散射辐射年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年最高值为333.32 MJ/m2,约占年总量的13%,最低值为108.35 MJ/m2,仅占年总量的4%。散射辐射夏季日总量(14.67 MJ/m2)约为冬季日总量(6.54 MJ/m2)的2.2倍,四季散射辐射日变化曲线均呈明显的单峰型,正午前后最大;散射辐射随总云量增加而增大,卷层云时散射辐射值最大,积云时最小;有积雪时散射辐射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明显增加,地面积雪对散射辐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因地表和大气的多次反射使到达地面的散射辐射增加。
张占峰张焕平金惠瑛马小萍刘珍花
关键词:散射辐射
草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2013年6月~2014年11月青海15个站草面温度观测资料,运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青海省草面温度的变化特征、草面温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面温度呈一峰一谷的日变化特征,全省草面温度日最低值出现在6时,日最高草面温度出现在14时,说明太阳辐射是影响草面温度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月平均最低值出现在12月,为-10.6℃,月平均最高值为18.1℃,出现在7月;各站草面温度的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大变温均出现在11月;草面温度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气候特征;青海省草面温度变化呈东部高西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的特点,说明草面温度的高低受纬度、拔海高度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15个站草面温度与气温、地温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总云量、低云量呈显著的反相关,全部通过了0.05以上显著性检验水平。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天,草面温度的日变化均为不光滑的曲线,但不同天空状况下草面温度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马汝忠张焕平马小萍张占峰
关键词:影响因素
柴达木盆地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被引量:17
2014年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柴达木盆地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4月为扬沙、浮尘、沙尘暴出现次数最多的月份;沙尘天气均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气候特征;沙尘天气与大风、降水呈正相关,与大风的相关性明显,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明显;四季气温与沙尘天气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可见大风日数的减少是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对沙尘天气的发生也起一定抑制作用。
张焕平张占峰金惠瑛马小萍
关键词:气象要素气候特征柴达木盆地
三江源区平均风速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1976—2015年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逐月平均风速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对异常年份进行判别,并对影响风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三江源区近40年来平均风速呈明显减小的趋势,年平均风速下降幅度为-0.11 m/(s·10年);沱沱河年平均风速减少最显著,为-0.21 m/(s·10年)。因地理位置不同,平均风速呈西部最大,南部、东南部最小的特征;四季平均风速的减小幅度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的气候特征;三江源区风速的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9月平均风速最小,为1.9 m/s,3月最大,达到了2.9 m/s。年平均风速在1991年发生了突变现象,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在1994年、1993年、1992年、1989年发生了突变现象;平均风速1997年为异常偏小年份,春季平均风速出现了2次异常偏大年份,夏季在1979年异常偏大;秋季则出现了3次异常偏大年份,冬季在1977年异常偏大,1997年则异常偏小;大气环流的减弱以及人类活动、下垫面变化是影响三江源区平均风速减小的因素。
刘金青张焕平白文娟黎永鹏
关键词:平均风速突变
青海深层地温的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1981~2010年青海8个观测站0.8、1.6、3.2 m地层的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近30年青海年、季平均地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青海0.8、1.6、3.2 m地层年平均地温均呈上升趋势,升幅最大值为0.62~0.69℃/10a;各层均以玛多升幅最大;近30年大部分站四季平均深层地温均呈上升趋势,夏季升幅最大,冬季最小;年、季深层地温突变时间绝大部分站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层年平均升温幅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年平均气温与各深层地温均为正相关;降水与深层地温的相关性不明显;冻土深度与各深层地温均为负相关。研究结果对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农作物种植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具有参考价值。
张焕平张占峰汪青春
关键词:深层地温气候变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