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添翼
- 作品数:19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建构的调查研究及建议被引量:6
- 2013年
- 教师专业化进程要求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向更体现公共服务性、专业自主性的教师专业伦理发展。运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以教师意愿为主体,辅之以学生的视角,尝试建构教师专业化时代所需要的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对职业所具有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已经达成较强共识,对教师职业所具有的服务性、自主性已经达成初步共识;教师对处理与学生、职业、同事关系时适用的行为规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共识。建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在法律层面,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定应与《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配套进行;在价值理想层面,应以教师专业伦理精神来重建师德原则;在规则层面,应对教师行为禁令进行充实完善。
- 张添翼程红艳
-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伦理教师职业道德
- 教师道德敏感性:概念、框架、问题与改善被引量:9
- 2015年
- 教师道德问题的解决需要深入心理层面,亟需关注教师的道德敏感性。教师道德敏感性是对教育之道德属性与道德目的的敏感,不仅包括对教育情境中道德元素的察觉与正确解释,还包括对非道德情境下可能德育机会的觉察;它不仅可能预测及时的教师道德行为,也可能预测延时的教师道德行为;它不仅是对教育情境的"一次性"应激心理,还是对完整教育过程之道德价值的深切认同。本文以教师道德敏感性的"时间-情境-内容"三维模型为分析框架,发现教师对德育过程的道德敏感性缺失、对不同情境的道德敏感性错位、对不同道德内容的敏感性失衡。而要改善教师的道德敏感性,应重视权力制衡的制度重构与更新教师专业培训的主题与方法。
- 张添翼
- 关键词:道德敏感性教师道德教师教育
- 再论制度何以育德被引量:11
- 2018年
- 制度资源观、制度过程观、制度生活观本质上是"制度本位"的制度育德观,缺乏学生视角和品德视角,因而"制度-品德"的育德过程与"民主-内化"的育德机制都有待商榷。针对前者,本文提出制度情境是中介;针对后者,本文强调道德化是关键。这样,制度情境以"道德化-民主化"为机制影响学生品德,道德化限定了制度情境影响的道德性质,民主化制约着道德心理能否外化为道德行为,二者交叠,深化了对制度何以育德的过程与机制认识。
- 张添翼杜时忠
- 关键词:道德化民主化
- 论学校制度建构中的学生参与品质及其提升被引量:15
- 2016年
- 学校制度建构,应该追求高品质的学生参与。就参与主体而言,应学生多元、机会平等;就参与形式而言,应理性协商、程序公平、过程公开;就参与目标而言,应探寻公共需要。反观学生参与的品质现状,表现出机会不平等、协商不足、公共需要难以形成等问题。提升学校制度建构中学生参与的品质,应更新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学生参与"观念,提升学生基本的协商民主知识与协商民主能力,在学校具体制度安排的基础上构建更为基础性的学生参与制度。
- 张添翼杜时忠
- 关键词:协商民主
- 北美道德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德育实践的启示
- 2024年
- 近百年来,北美道德心理学重点研究了五个基本问题并提出了若干理论。随着多学科研究聚焦于此,个人道德的来源逐步从后天论向先天论转移,道德认知的发展在形式之外优先区分内容,道德判断的基础兼有理性与情感,道德行为的展现受制于心理与情境,道德的主题超越一元走向多维,道德的本质出现了普世与文化之争。这些研究的启示在于:我国德育实践应重构德育的人性基础,肯定儿童本性善良;建立德育的领域分类,引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范德育的“情理互证”,强化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创设德育的助推情境,支持、保护儿童道德的心理与行动;整合德育的多元主题,关照儿童道德的社会主义性质与全面发展。
- 张添翼
- 关键词:道德心理德育实践
- 教师私域不得侵犯的理性探析
- 2011年
- 私域即私人生活领域,从广义上讲主要是在个人私域的意义上使用。个人私域,包括个人的家庭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它们构成个人自我发展和道德选择的领域,个人在这一领域应享有充分的隐私权。[1]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域,教师也不例外。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张添翼
- 关键词:私域教师家庭生活道德选择自我发展
- 仅有参与是不够的——学生参与学校制度建构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4
- 2016年
- 针对学校制度建构的学生参与不足,提出参与是有价值的;但仅有参与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参与的程序正义无法保证实质正义;学生参与既可能是少数"控制"多数,也可能是多数"控制"少数;而且,学生参与无法剥离教师专业权威的指引。学生参与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参与学校制度建构的品质。
- 张添翼
- 关键词:德育制度教师权威
- 道德教育应坚持“最少灌输”原则被引量:2
- 2015年
- 灌输依照从弱到强的程度,可以被划分为直接的道德教学、单向的道德讲授、评判式的道德说教等方式。灌输的特点是:教学生"知识",而不是教学生判断、推理、选择的方式;教学生"符号",而不是"经验"。在我国当前的德育实践中,儿童个性更强,更要自由;教师权威部分丧失;灌输方式隐性化。德育不应盲目反对任何形式、直接的道德知识讲授与道德价值传递,而应贯彻最少灌输的原则,反对程度较重、封闭儿童思维的灌输方式。"最少灌输"原则要求:灌输针对的对象是年幼儿童、灌输的内容应是已达成社会共识的规范、灌输的方式应是尊重儿童成长需要的方式。
- 张添翼
-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实践
- 数字化时代少先队教育的转型逻辑与实现路向被引量:2
- 2023年
-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催生了数字化时代,推动了社会的转型,而且也成为变革当前少先队教育的重要力量。数字技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使少先队教育面临价值取向重塑、主体关系重构和时空延展的重大转型。然而,在现实转型过程中,少先队教育面临少先队员对多元价值观存在认知偏差、少先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数字化创新、少先队辅导员数字认知滞缓和教学能力匮乏等困境。数字化时代少先队教育转型须从满足少先队员的数字化发展需求、创新少先队数字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少先队辅导员数字意识与素养入手。
- 刘向杰张添翼
- 关键词: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教育转型
- 再论制度何以育德
- 2018年
- 在《制度何以育德》中,我们提出了制度育德的“三步曲”,即制度资源观、制度过程观、制度生活观,并提出制度育德“三步曲”,理论价值在于把不说话的制度纳入教育研究,从而拓展了教育学的理论视野;实践价值在于鼓励学校和老师提升制度意识,并指导学校和老师开展制度育德的尝试。不过,“三步曲”尚不足以全面揭示学校制度影响学生品德的过程与机制。
- 张添翼杜时忠
- 关键词:育德教育研究学生品德资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