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慧 作品数:27 被引量:62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肝纤维化抵抗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致死性损伤及其机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证明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能够保护小鼠抵抗致死性对乙酰氨基酚(APAP)攻击,并初步探讨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建立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于纤维化6周时以致死剂量的APAP(1 g/kg)进行攻击,以同样处理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即实验共分为4组:对照组、急性损伤组(APAP组)、肝纤维化组(Fib组)、肝纤维化+急性攻击组(Fib+APAP组),每组5只.根据攻击前后小鼠生存率、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学的变化来评估正常和纤维化小鼠对致死性APAP损伤的耐受性.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各组小鼠肝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和Newman-Keuls检验. 结果 接受APAP攻击的纤维化小鼠的肝损害程度明显轻于同样处理的正常小鼠,表现为:(1) Fib+APAP组小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APAP组(80%对比0); (2) Fib+APAP组小鼠的sALT升高水平显著低于APAP组[(6437±1 913) U/L对比(12 456±3 441) U/L],P=0.022,攻击前后,正常小鼠的sALT水平升高了257.4倍,而纤维化小鼠则仅升高了12.2倍;(3) Fib+APAP组的肝组织学检查结果较APAP组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APAP组小鼠肝组织中HMGB1呈高表达,并且可见明显的HMGB1由胞核向胞质转位,而Fib+APAP组HMGB1的表达明显弱于APAP组,且胞质转位少见.结论 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可能通过限制HMGB1的胞质转位及其所触发的损伤效应而保护小鼠抵抗致死性APAP的攻击. 白丽 祖可佳 张晓慧 任锋 郑素军 陈煜 段钟平关键词:肝硬化 对乙酰氨基酚 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2018年 目的:观察利福昔明口服联合乳果糖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消化1科86例分为对照组(给予乳果糖灌肠),消化2科为观察组(86例)(给予利福昔明550mgmg口服联合乳果糖药物灌肠)两组治疗两周。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显效61例,有效22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43例,有效33例,无效10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肝性脑病计分(2.68±0.67)与对照组的(2.51±0.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肝性脑病计分为(0.87±0.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0.63)(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氨(73.5±22.7)umoL/L,较对照组(87.9±31.2)umoL/L明显下降(P<0.05)。结果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氨水平,缓解肝性脑病程度,从而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张晓慧 吕源 平春霞关键词:肠源性内毒素 肝性脑病 利福昔明 肝纤维化诱导的对致死性损伤的耐受保护作用 [目的]:证明肝纤维化可诱导产生对致死性损伤的耐受保护并分析其相关分子事件。[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于纤维化6周时给予致死剂量的CCl4、D-GalN/LPS、APAP进行攻击,以同样处理的正常小鼠... 白丽 孔明 丁美 张晓慧 陈煜 韩源平 段钟平关键词:肝纤维化 耐受 消融 文献传递 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肝纤维化时机体免疫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小鼠肝纤维化时外周血和肝组织浸润的不同免疫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C57BL/6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肝纤维化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肝纤维化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生化法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和肝组织中浸润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NK1.1+、CD4+及CD8+细胞的比例变化,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流式分析显示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Tregs比例CD25+Foxp3+/CD4+为(10.63±1.50)%,明显高于对照组(1.8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的Tregs上升不明显,纤维化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40±0.85)%、(5.27±1.30)%;纤维化小鼠肝组织浸润的NK1.1+细胞和血液中的NK1.1+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低于对照组〔(9.53±2.25)%vs(19.80±5.97)%,P<0.05;(0.38±0.13)%vs(1.06±0.63)%,P<0.05〕;纤维化小鼠肝组织和血中的CD4+细胞及CD4+/CD8+比值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鼠肝纤维化时,肝组织中浸润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升高,NK1.1+细胞下降,CD4+细胞下降。 刘新 娄金丽 白丽 张晓慧 丁美 段钟平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调节性T细胞 CD4+细胞 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重要性 2020年 慢性乙型肝炎如不及时干预和治疗,可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我国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者分别占60%和80%。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抑制HBV复制,延缓肝脏纤维化的发生,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病率,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1.发现及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期,患者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免疫应答是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发生的主要机制。而炎症反复存在是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及早发现是关键。 张晓慧关键词:肝脏纤维化 HBV复制 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衰竭 慢性乙肝患者 HBV感染 慢性HCV感染患者经DAAs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 背景和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的使用,使丙肝治愈率高达90%—95%... 蒋莹莹 张晓慧 郑素军文献传递 强化营养治疗在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强化营养治疗对内镜术后溃疡创面及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食管胃静脉曲张接受内镜治疗患者240例,分为治疗组120例(消化2科),对照组120例(消化1科)。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及药物治疗,强化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妞娃营养素,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转归及溃疡创面愈合的差异。结果:治疗两周后复查。强化营养治疗组注射点溃疡发生率为61%,明显低于对照组89%,两组比较x2=5.711,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营养治疗组内镜检查注射点溃疡处少量渗血5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1例,两组比较x2=5.57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硬化剂治疗患者,强化营养治疗可促进内镜治疗后局部损伤愈合、预防再出血、改善肝功能,提高总体疗效。 张丽 张晓慧 张盼盼关键词: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营养治疗 内镜治疗 溃疡创面 治疗组 药物治疗 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发生相关溶血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本研究利用干扰素队列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利巴韦林(RBV)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预测RBV相关溶血性贫血发生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北京佑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丙型肝炎且应用PEG-IFNα联合RBV方案抗病毒治疗患者235例,并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肝脏硬度值、HCV RNA、HCV病毒基因型及三磷酸肌苷焦磷酸酶(ITPA)基因型检测,在2、4、8、12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RBV相关溶血性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据此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模型对RBV相关溶血性贫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2、4、8、12周时ITPA(rs1127354)基因型CC组Hb下降程度显著大于AA+AC组(P值均<0. 05)。AA+AC型组与CC型组4周时Hb降低> 30 g/L比例(2. 38%vs 39. 9%,X^2=23. 175,P <0. 001)、Hb水平<100 g/L比例(0 vs 10. 88%,P=0. 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2周Hb下降程度[比值比(OR)=1. 073,P <0. 001]、ITPA(rs1127354)基因型(OR=18. 920,P=0. 005)、基线Hb水平(OR=1. 032,P=0. 024)是4周Hb水平下降> 30 g/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TPA(rs1127354)基因型CC型更易发生RBV相关溶血性贫血。ITPA(rs1127354)基因型、基线Hb水平及2周Hb下降程度可用来预测患者抗HCV治疗过程中RBV相关溶血的发生,从而实现早期预警,指导早期干预。 徐金凤 张晓慧 柳雅立 张晶关键词:利巴韦林 柚皮苷调节NAFLD小鼠脂代谢紊乱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柚皮苷(nar)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肝组织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高脂饮食组(HFD组,n=8)和柚皮苷干预组(HFD/Nar干预组,n=8)。采用转录组测序寻找药物干预差异基因富集通路,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脂代谢相关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加了57.8%(P<0.01),而经柚皮苷干预后,小鼠体质量较模型组降低了13.5%(P<0.01);模型组小鼠肝组织TG和TC水平分别为(3.5±0.4)mmol/g protein和(3.1±0.5)mmol/g prote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3)mmol/g protein和(0.8±0.1)mmol/g protein,P<0.01],而HFD/Nar干预组肝组织TG和TC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分别为(2.1±0.4)mmol/g protein和(1.11±0.3)mmol/g protein,P<0.05];转录组测序KEGG富集分析显示柚皮苷对与脂代谢通路相关的9条通路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柚皮苷干预可显著下调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γ)、CD36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表达(P<0.05),而上调PPAR-α和重组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表达(P<0.05)。结论柚皮苷可明显改善NAFLD小鼠肝内脂质沉积,可能影响了有关基因表达而减少了脂质摄取、合成,加快脂肪酸氧化有关。 贾纪会 张译之 林静 兰佳庆 陈煜 段钟平 张晓慧关键词:柚皮苷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小鼠 不同病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HBV慢性感染患者共96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例,HBV携带者24例,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其Tregs和NK细胞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健康者21例作为对照组.结果:HBV慢性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占CD4+T细胞的比例整体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占CD4+T细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后为HBV携带者和健康对照组.相反,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在HBV慢性感染者外周血中整体较健康对照组低,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表达最低,其次为慢性乙型肝炎组,最后为HBV携带者,但都低于健康对照组.进一步分析显示NK细胞的表达与Tregs呈负相关性(r=-0.3280,P<0.05).结论:不同阶段的HBV慢性感染患者外周血中Tregs和NK细胞表达不同,且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性. 张晓慧 娄金丽 段钟平 陈煜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