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
- 作品数:55 被引量:101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军事政治法律更多>>
- 民国北京政府宪兵学校始末被引量:1
- 2011年
- 宪兵学校是北京政府培养宪兵的高等专门学校,其各项规章制度及历史人事实缘自清末宪兵学堂。北京政府统治后期,其招生计划已难完成,且因经费问题而一度陷入停顿。张作霖上台后,何丰林拟重振宪兵学校,然已无力回天。
- 张建军
- 关键词:袁世凯
- 从蒙疆经略使到热察绥巡阅使——民国北京政府后期奉直两系对蒙古地区的争夺被引量:2
- 2011年
- 20世纪20年代,民国政府先后在蒙古地区设置蒙疆经略使、热察绥巡阅使两个地区性的临时军政职位。学术界虽然对此已有一些研究,但只有将蒙疆经略使、热察绥巡阅使的先后置废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北京政府地方军政制度的运作。两军政职位使蒙古地区与全国军政联系更趋紧密,但实质上是北京政府对实权军系既有及潜在地盘的认可。其先后置废,自然成为奉直两大军阀在蒙古地区实力消长的重要标志。
- 张建军
- 南京国民政府对蒙古族学生的保送升学政策及其变动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逐步认识到内蒙古等边疆地区青年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待蒙古籍青年升考内地大专院校的政策法规,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就其内容不断作出修订调整。汉族学生冒籍现象的大量存在及由此引发的问题,使得这...
- 张建军
- 关键词:国民政府蒙古族学生冒籍
- 文献传递
- 北洋政府陆军检阅制度和陆军检阅使述论
- 2009年
- 陆军校阅或检阅是北洋政府时期军事教育审查制度的重要内容。起初陆军检阅仅是陆军部军学司一项工作内容,为加强对政府军队训练的审查,陆军部颁布《陆军校阅条例》,由大总统筒派陆军校阅使,分赴各地校阅军队。1920年直皖战争后,政府又设陆军检阅使一职,姜桂题、冯玉祥先后充任,而实为安排失势军人、因人设事的虚职。
- 张建军
- 关键词:北洋政府
- 民国北京政府陆军医药卫生材料的生产和支用
- 2013年
- 前清时期,军用医药基本是为防止时疫及调理脏腑脾胃的中成药制剂,难以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晚清以降,西洋医药的传入及其效力的发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军队医疗卫生体制的近代化。清末民初,尽管军用西药的生产逐渐规模化,但仍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外洋进口。陆军部直属部队药品的领发制度直接沿袭于清末新军营制饷章。一些北洋军嫡系部队竟为一时难得军药而坐视洪宪帝制倒台,从侧面反映出军用医药对于近代军队的重要性。为节省军费开支,不少军队转用中医疗法。
- 张建军
- 关键词:陆军医药卫生
- 伪满洲国时期蒙古初、中等学校教科书的编辑使用情况初探被引量:1
- 2014年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伪满洲国在日军武力的保护下,对辖境内兴安地区的蒙旗学校推行了一系列教科书政策,还先后成立了相应的教科书编纂机构,对于教科书内容方面的设计也做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然而,这些政策规定在实践层面却遇到不少困难。虽然一些蒙古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日伪教育宗旨和目标存在有意无意的消极面,但包括兴安学院在内的广大蒙旗初、中等学校都不同程度地贯彻了上述规定。
- 张建军
- 关键词:伪满洲国教科书
- 北京政府宪兵学校始末
- 2010年
- 宪兵学校是北京政府培养宪兵的高等专门学校,其各项规章制度及历史人事实缘自清末宪兵学堂。北京政府统治后期,其招生计划已难完成,且因经费问题而一度陷入停顿。张作霖上台后,何丰林拟重振宪兵学校,然已无力回天。
- 张建军
- 关键词:章程
- 新发现的李大钊一篇讲演稿及其解读被引量:2
- 2012年
- 新史料的挖掘常常有利于深化历史研究。《盛京时报》刊登的李大钊《茶贸易与蒙藏之关系》长篇演讲稿,未在《李大钊全集》和《李大钊文集》辑录之列,特作简略解读,或许对深化李大钊生平思想研究有所裨益。
- 张建军
- 关键词:新史料
- 北洋政府时期的将军府及将军名号的封授述论被引量:3
- 2008年
- 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为灵活解决全国军官的外放内调,特设将军府,虽明颁《将军府编制令》,但该机关在国家军事政治生活中并不能起到应有作用,只是中央政府笼络大小武人的一种手段。将军名号的封授,并不完全按照军功进行,而是充斥着权力的纠葛纷争。因并无实权,故北洋军政要员对管理将军府事务这一虚职纷纷避让。日形局促中的将军府终在存续十余年后于段祺瑞"执政"时代废止。张作霖为安抚手下,再启将军封授声浪,但已与昔日将军府无大干系。该制度推行未及半载,即随着北洋政府在全国统治的结束而无形废止。关于将军府研究,前辈学者已有一些研究,但或语焉不详,或有"拔高"及不确之处,兹于本文试作梳理。
- 张建军
- 关键词:袁世凯将军
- 清代蒙旗教育教材的出版与使用情况初探
- 2017年
- 清朝立国后,为对蒙古草原上的民众进行教化,广发《圣谕广训》和《三字经》等蒙文译本。与此同时,一些浅显易读的儒学读本、启蒙读物陆续刊印,并在蒙古民间流传。社会上通行的并不规范的识字教育,使得这些读物客观上成为一些地方私塾的教本,彼此间传抄开来。清末新学制推行后,蒙旗地区开始出现新式教科书,或为蒙文教材的直接出版,或为汉文教科书的蒙文选译,尤其著称于世的是《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同时,还有些地区使用纯由内地引入的汉文教科书。
- 张建军
- 关键词: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