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岚
- 作品数:32 被引量:62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西城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症,本文探讨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的病理基础及其对提示病理改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将家兔双侧前胸壁分为上、下肺区,共4区;留取6只家兔每个肺区的正常胸部声像图。按0.1 ml/kg油酸注入后开始计时,动态观察每个肺区的彗星尾征并存储图像,直至1 h结束。按超声评分标准对胸部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评分;评估每个肺区的病理损伤程度,并分析与超声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6只家兔全部成功复制急性肺损伤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动物模型。油酸型动物模型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弥漫性肺水肿、淤血及淤血性出血,4例可见坏死;肺水肿、淤血及淤血性出血的面积百分比自上而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双膈叶为著;胸部彗星尾征超声评分与病理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819,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的组织学改变为肺水肿、淤血及淤血性出血;超声声像图显示的弥漫性彗星尾征的范围和密度,可以提示肺实质内损伤程度,对指导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闫丹丹张丹李燕东张岚孟焱翟林邢锦
- 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硬化斑块药物治疗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颈动脉硬化斑块在药物治疗前后的超声造影表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18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经过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半年后再次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颈动脉硬化斑块药物治疗前后的超声造影表现,观察斑块是否有新生血管形成,如有新生血管形成记录峰值强度(PI值)。方法18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斑块18个,1例患者用药前后斑块内均无造影剂增强,1例患者用药前斑块内无增强,用药后复查斑块出现造影剂增强,14例患者用药后PI差值高于用药前,2例患者用药后PI差值低于用药前。结论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可以对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的患者进行服药前后的对比观察,评价药物疗效并为临床的用药提供依据。
- 邢锦张丹孟焱翟林徐斌张岚
- 关键词:造影剂颈动脉疾病动脉硬化血管新生药物治疗
- 先天性心脏畸形与颈项透明层增厚的相关性观察
- 本文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诊断的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与增厚颈项透明层(NT)之间的相关性。增厚的NT与先天性心脏畸形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数据显示,NT增厚者中伴有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比例为16....
- 钱敏翟林郑蓉孟焱张丹张岚
- 关键词:胎儿检查先天性心脏畸形颈项透明层增厚超声检测技术
- 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动物模型实验
- 朱迎张丹李燕东翟林张岚孟焱邢锦闫丹丹
- 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2例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资料患者1:女性,76岁,绝经20余年,无意中发现右乳头外侧肿块就诊。乳腺钼靶像示:乳腺腺瘤可能性大。超声检查示:右乳乳头外下结节,大小约1.0 cm×1.0 cm×0.6 cm,边界清,内部为低回声呈类囊性改变,后方回声略增强;
- 张丹李燕东孟焱张岚
- 关键词:影像学表现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彩色多普勒乳腺腺瘤乳腺钼靶
- 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与血清PSA及PSAD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对比分析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与血清PSA和PSA密度的关系。方法 2006-2008年对105例因PSA升高、肛诊及超声检查阳性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血清PSA和PSAD与前列腺活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5例患者,检出前列腺癌患者36例(34.3%),前列腺增生伴或不伴慢性炎症69例(65.7%)。前列腺癌组PSA及PSAD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血清PSA浓度<4ng/ml者有1/11例(9.1%)为前列腺癌。随着血清PSA浓度升高,前列腺活检阳性率升高(r=0.912,P<0.01);当PSAD<0.15时,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而当PSAD≥0.15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升高(χ2=16.377,P<0.01)。结论血清PSA及PSAD对前列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有重要意义。
- 邢锦张丹孟焱翟林张岚
- 关键词: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 粘膜相关性淋巴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1例分析
- 讨论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A型症状多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B型往往伴有全身症状例如发热等,同时可有结外器官受损。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
- 孟焱张丹李燕东张岚
- 关键词:影像学特征
- 文献传递
- 兔颈动脉血栓模型超声表现的初步研究
- 2012年
- 目的超声观察兔颈动脉血栓早期形态学变化。方法对7只白兔采用3V直流电刺激其颈动脉壁,制备颈动脉血栓的动物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即刻、3d及1周后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1周后将动脉血栓模型行病理检查,对比分析病理结果与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结果。结果兔颈动脉血检建立后即刻,超声检查颈动脉管腔内见低回声充填,未探及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未见血栓内造影剂灌注。3d后行超声检查,血栓仍呈低回声,周边可见窄条样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可见造影剂通过。1周后行超声检查,血栓处管腔内径增宽,血栓回声较前增强,周边可见条样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可见造影剂通过。病理检查:颈动脉内血栓形成,部分血栓机化。结论通过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病理学的观察,颈动脉血栓在短期(1周)内即发生形态学的变化。
- 邢锦张丹翟林孟焱张岚李燕东张颖
- 关键词:超声检查造影剂颈动脉血栓
- 肺弥漫性彗星尾征动物实验的超声初探
- 邢锦张丹翟林孟焱张岚
- 文献传递
- 家兔VX2肿瘤子宫病灶的超声造影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家兔VX2肿瘤子宫病灶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44只成年雌性日本大耳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24只。实验组采用子宫腔及腹腔内瘤块种植法复制家兔VX2肿瘤动物模型,对可疑肿瘤组织进行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病理检查,镜下观察确诊是否为肿瘤生长的肿块,对确诊的肿瘤灶分析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对照组对正常子宫肌层及内膜行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病理检查,镜下观察子宫肌层及内膜结构正常者对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内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斜率及消退斜率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成功复制家兔子宫及腹腔肿瘤模型16例,肿瘤组织生长时间13-35 d,其中肿瘤坏死较严重者2例,未纳入结果统计;另有麻醉意外死亡者2例,未见肿瘤生长者2例。14例动物模型中获得34个肿瘤灶的超声造影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肿瘤病灶最大径为4-30 mm;肿瘤组织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斜率及消退斜率分别为(3.91±1.59)s、(12.93±2.98)d B、(3.72±1.41)d B/s及(0.20±0.08)d B/s。对照组24只家兔中的44侧子宫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病理检查,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斜率及消退斜率分别为(5.64±2.58)s、(12.33±4.66)d B、(2.79±1.71)d B/s及(0.19±0.07)d B/s。实验组超声造影肿瘤组织增强模式与正常子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时间短于正常子宫(t=3.613,P〈0.05),增强斜率大于正常子宫(t=-2.611,P〈0.05),呈现快速增强模式,而消退斜率与正常子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6,P=0.49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可发现实验动物腹腔内小至最长径为4 mm的肿瘤病灶,对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灶及腹盆腔侵犯肿瘤病灶有指导意义。
- 朱迎张丹李燕东翟林张岚孟焱邢锦闫丹丹
- 关键词:肿瘤子宫造影剂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