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忠
- 作品数:72 被引量:42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被引量:8
- 2002年
- 将 4 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注射肉毒毒素治疗 ,B组用小气囊扩张治疗。分别于治疗后 1周、 3个月和 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 (L ESP)、松弛率 (L ESRR)。结果 :治疗后 1周、 3个月和 1年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 L ESP、L ESRR的差值 ,注射肉毒毒素组均高于小气囊扩张组 ;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认为内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疗效高 ,且患者痛苦小。
- 杨崇美刘吉勇刘清英张安忠许洪伟王洪波
- 关键词: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扩张近期疗效
- 慢性特发性便秘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研究
- 2002年
- 慢性特发性便秘(chronic idiopathic constipation,CIC)是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结直肠动力改变有关.本文用直肠测压方法观察了24例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对容量刺激感觉的变化,目的在于探讨便秘与肛直肠动力学的关系.
- 杨崇美刘吉勇叶远红张安忠王洪波
-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便秘肛门直肠动力学
- 胃粘膜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 2004年
- 刘吉勇杨崇美亓玉琴崔屹张安忠杨涛
- 关键词:胃粘膜组织端粒酶活性胃癌癌组织
- 电子超声内镜在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诊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电子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结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及外科手术在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常规电子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行EUS检查患者118例共120处病灶。将EUS拟诊诊断与内镜下手术及外科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包括病理类型、起源)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符合率。结果黏膜层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符合率为100%(16/16),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3.75%(15/16);黏膜下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符合率为88.5%(92/104),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7.1%(101/104);本研究中,所有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的总体符合率为90%(108/120),总体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6.7%(116/120)。结论 EUS能准确地显示食管各层结构、判断肿瘤的起源,较准确地估计肿瘤的性质。对于食管肿瘤治疗方式的选择、扩大内镜下手术治疗适应证、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均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应在治疗前常规应用。对黏膜下病变,提倡在EUS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干预。
- 冯珊珊姜军梅刘吉勇杨崇美张俊勇张安忠王冠华许诺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研究
- 张安忠杨崇美刘吉勇叶远红
- 文献传递
- 左侧门静脉高压的临床和内镜特征被引量:17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左侧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和内镜特征。方法 对手术证实的8例左侧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左侧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黑便和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具有胰腺疾病的特点,而无肝脏疾病的表现和检查异常。内镜下以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为主,占62.5%;食管、胃底静脉同时曲张占37.5%。术前易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结论 胰腺疾病可致门静脉高压,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是左侧门静脉高压的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 杨崇美张安忠刘吉勇崔屹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内镜特征回顾性分析
-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电化学治疗肝癌26例疗效观察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电化学治疗肝癌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2 6例肝癌患者接受B超引导下电化学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物大小、甲胎球蛋白 (AFP)水平、组织病理学、免疫指标以及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 ,AFP水平下降 ,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组织学示治疗区肿瘤组织完全或部分坏死、纤维化。完全缓解 (CR) 2例 ,部分缓解 (PR) 13例 ,好转 (MR) 2例 ,稳定 (SD) 7例 ,进展 (PD) 2例 ,总有效率为 5 7 7%。5例治疗后行二期手术。 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36 %、88 5 %、4 6 15 %。中位生存期 14个月。无局部并发症 ,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无变化。结论 电化学治疗肝癌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新方法 ,副作用少 。
- 张安忠杨崇美孙尧刘吉勇崔屹
- 关键词: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电化学治疗肝癌副作用
- 聚合白蛋白和^(32)P胶体局部放射治疗肝癌30例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32 P胶体和聚合白蛋白 (MA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方法 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MAA和32 P胶体治疗中晚期肝癌 30例 ,并观察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减轻 ,AFP水平明显下降 ;平均肿块缩小率为 5 3.2 5 % ,组织学检查显示治疗区内肿瘤组织完全或部分坏死、纤维化。 6个月、1年、2年和 3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90 %、76.67%和 43.33% ,平均生存期 19.5个月。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免疫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局部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 ,局部注射放射性核素32 P胶体和聚合白蛋白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新方法 ,副作用低。
- 张安忠刘清英杨崇美刘吉勇叶远红
- 关键词:肝癌聚合白蛋白^32P胶体局部放射治疗超声引导
- 早期胃癌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与胃镜对照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对于早期胃癌的检查,通过气钡双对比造影图像与胃镜检查图像对照观察,分析气钡双对比造影在检出早期胃癌中的价值。方法:42例经病理证实早期胃癌病例,采用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方法,辅以充盈法、黏膜法及加压法观察胃壁改变,并实时点片。常规胃镜检查。结果:Ⅰ型6例,Ⅱa型4例,Ⅱb型2例,Ⅱc型11例,Ⅲ型4例,混合型15例。结论:气钡双对比钡餐检查能够较好显示早期胃癌病变。
- 李春卫王道才张安忠许玉军
- 关键词:早期胃癌胃镜
- 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的感知阈值和动力学的改变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便秘 (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 ,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采用PCPolygraf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 2 4例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及排便功能等指标 ,并与 12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CIC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但CIC患者的初始感觉、疼痛、排便等阈值 ,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最低充气量和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模拟排便时 ,CIC组 33.33% (8/ 2 4 )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矛盾收缩。结论CIC患者直肠粘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向矛盾收缩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 张安忠杨崇美刘吉勇叶远红王洪波
-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便秘肛门直肠动力学疼痛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