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庆

作品数:18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油藏
  • 9篇驱油
  • 6篇采收率
  • 5篇驱油效率
  • 5篇高温油藏
  • 4篇性能评价
  • 4篇聚合物驱
  • 3篇油田
  • 3篇微凝胶
  • 2篇双河油田
  • 2篇提高采收率
  • 2篇配伍性
  • 2篇耐高温
  • 2篇耐高温聚合物
  • 2篇耐温
  • 2篇聚丙烯
  • 2篇聚丙烯酰胺
  • 2篇聚合物驱油
  • 2篇聚驱
  • 2篇均相

机构

  • 1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8篇张丽庆
  • 9篇吕晓华
  • 4篇昌润珍
  • 4篇肖磊
  • 3篇唐金星
  • 2篇李二晓
  • 2篇林杨
  • 2篇张晋悦
  • 2篇杨力生
  • 2篇海玉芝
  • 2篇李建民
  • 2篇刘喜林
  • 2篇束华东
  • 2篇刘艳华
  • 2篇张伊林
  • 2篇王熙
  • 2篇唐金星
  • 1篇王纪云
  • 1篇佘月明
  • 1篇郭艳

传媒

  • 7篇精细石油化工...
  • 3篇河南石油
  • 2篇油田化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油田MD膜剂与聚合物复配技术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介绍了聚合物和MD(分子沉积)膜剂筛选方法和主要指标,考察了MD膜剂与聚合物复配液对体系粘度、稳定性及驱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HPAM1与MD-3膜剂常温复配后粘度基本保持不变;聚合物HPAM1浓度1700mg/L与MD-3膜剂浓度1000mg/L复配液经85℃老化90d后,复配液体系粘度仍达58.1mPa.s,说明体系热稳定性好;MD-3膜剂浓度1000mg/L与聚合物HPAM1浓度1700mg/L复配液室内岩芯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驱油率达到22.6%,高于相同浓度单纯MD-3膜剂驱、单纯聚合物HPAM1驱及其他复配浓度的驱油效率。
吕晓华刘文华杨力生张丽庆张伊林吕帅
关键词:配伍性驱油效率
聚驱后中高渗胶结油藏非均相复合驱技术
针对双河油田Ⅳ1-3层系温度高、孔渗中等,特高含水的聚驱后胶结油藏条件,研究了非均相复合驱的粘弹性、界面特性、长期热稳定性、注入性、运移方式及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粘弹性较聚合物高30-50%,界面张...
张卓王正欣唐金星刘艳华林硕张丽庆王熙
关键词:聚合物驱
耐高温聚合物长期稳定性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高温条件下聚合物会发生明显的分子降解和水解作用,使黏度下降,驱油效果变差。为此研究了耐温聚合物在高温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耐温聚合物在高温条件下长期稳定性的关键技术是将聚合物溶解氧浓度控制在1.0 mg/L以下,饱和氧条件下可通过添加多羟基化合物,以减缓聚合物溶液黏度下降速度,从而保证聚合物的长期稳定性。
张丽庆肖磊张晋悦昌润珍吕晓华张红春
关键词:高温油藏氧浓度
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动态成胶及驱油试验被引量:12
2003年
使用长岩心渗流试验装置 ,模拟油藏条件开展微凝胶体系动态成胶和驱油试验 ,研究了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在长岩心填砂模型中的动态成胶特征、流动特性和驱油效果。试验结果证明 :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在通过长岩心的流动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强度的微凝胶 ,产生的流动阻力比相同浓度甚至高浓度聚合物溶液高 ;微凝胶体系在岩心内部成胶后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传播性 ,在后续水驱过程中 ,仍然保持较高的剩余流动阻力。低浓度微凝胶溶液在动态成胶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驱油作用 ,可以较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 ,但微凝胶驱的增油效果主要出现在后续水驱阶段。
吕晓华唐金星张丽庆李建民杨济学张以根
关键词:动态成胶驱油试验石油采收率驱油效果
PPG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复配技术研究
2015年
针对河南油田下二门H2Ⅳ层系油藏特征,优选出由黏弹性颗粒(PPG)和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SNF6035组成的复合驱油体系,即1 500 mg/L聚合物SNF6035+1 500 mg/L 6#PPG。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SNF6035与6#PPG复配后,初始黏度基本保持不变;复配液在60℃下老化60 d后,黏度保留率大于80%,体系热稳定性较好。该复配体系可提高采收率30.25%,高于单一6#PPG或聚合物SNF6035的驱油效率。
刘喜林吕晓华张丽庆罗九明昌润珍
关键词:配伍性驱油效率
聚驱后中高渗胶结油藏非均相复合驱技术
针对双河油田Ⅳ1-3层系温度高、孔渗中等,特高含水的聚驱后胶结油藏条件,研究了非均相复合驱的粘弹性、界面特性、长期热稳定性、注入性、运移方式及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粘弹性较聚合物高30-50%,界面张...
张卓王正欣唐金星刘艳华林硕张丽庆王熙
关键词:PPG注入性
华北BN油藏注二氧化碳混相驱室内试验评价被引量:5
2004年
对CO2 与华北BN油藏原油之间的相态特性和驱替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室试验评价 ,内容包括 :油气系统的相态特性试验研究、注CO2 驱油模型试验研究和CO2 与地层原油间的界面特性测量。通过这些试验认为 ,CO2 溶于地层原油后 ,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油气界面张力和原油粘度 ,提高驱油效率。
辛守良罗涛张英霞张丽庆和雅琴张汉洪
关键词:华北油田提高采收率驱油效率
双河油田耐温聚合物筛选及性能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针对双河油田Ⅶ_下层系高温(96.5℃)、低渗的油藏特点,初选出5种耐温聚合物。对5种耐温聚合物再进行耐温、抗盐性能及岩心驱油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SNF为最佳耐温抗盐聚合物。当聚合物SNF溶液浓度为1.5g/L,注入段塞尺寸0.5 PV时,驱油效率可提高25%以上。
吕晓华肖磊昌润珍张丽庆刘艳华林杨
关键词:高温油藏性能评价
聚丙烯酰胺溶液的地下流变模型被引量:5
1998年
通过岩心模拟流动实验,在相当宽的流速范围内,测定了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在70℃油层温度下通过油藏岩石流动时的稳态压力降与流速的关系曲线,从而揭示了HPAM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复杂双重流变特性:在低速下呈剪切变稀的假塑性,在高速下出现剪切增稠的粘弹性。将流变仪测得的流变性和获得的本体流变模型引入描述多孔介质的毛细管束模型,从而把达西公式推广到了幂律流体。合理修正了Hirasaki的视剪切速率表达式,获得了多孔介质的视剪切速率与达西流速之间的关系式,进而建立了HPAM聚合物溶液的地下流变模型。
唐金星佘月明谢峰张丽庆陈铁龙
关键词:流变性多孔介质聚合物驱油聚丙烯酰胺
一种老化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老化实验装置,包括加热箱,在加热箱中设置有老化罐,老化罐包括罐体和罐盖,所述的罐体或罐盖上设置有监测口,所述的老化实验装置还包括延伸入加热箱中的压力监测管道,压力监测管道的位于箱体中的内端与所述监测口...
孔昭柯张丽庆林杨郝明耀吕晓华王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