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久明

作品数:102 被引量:90H指数:4
供职机构: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9篇文学
  • 20篇历史地理
  • 7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3篇艺术
  • 1篇军事

主题

  • 12篇文学
  • 11篇归国
  • 8篇藤野先生
  • 7篇代文
  • 7篇现代文
  • 7篇论争
  • 7篇《藤野先生》
  • 6篇现代文学
  • 6篇写作
  • 6篇抗战
  • 6篇回忆
  • 5篇史料
  • 5篇郭沫若研究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4篇全集
  • 4篇作家
  • 4篇狂飙社
  • 4篇共产党
  • 3篇学史
  • 3篇学术

机构

  • 90篇乐山师范学院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四川郭沫若研...

作者

  • 96篇廖久明
  • 1篇何刚

传媒

  • 23篇郭沫若学刊
  • 13篇鲁迅研究月刊
  • 9篇现代中文学刊
  • 7篇中国现代文学...
  • 6篇现代中国文化...
  • 3篇当代文坛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新文学史料
  • 2篇乐山师范学院...
  • 2篇湖南人文科技...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传记文学
  • 1篇管子学刊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史学史研究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娘子关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郭沫若《一封信的问题》的写作与评价——兼谈前见对学术研究的负面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1946年出版的《鲁迅书简》中收录了鲁迅致姚克信,该信提到,敬隐渔说他将罗曼·罗兰评《阿Q正传》的信寄给创造社后“永无下落”。1947年,许寿裳发表《亡友鲁迅印象记》说创造社“把这封信抹煞”了。郭沫若随即写了《一封信的问题》,认为不可能存在“把这封信抹煞”的情况。鲁歌根据新时期披露的“敬隐渔信”和鲁迅日记认为:“郭沫若的辩驳与说法则基本上是不妥当的”。事实上,郭沫若当时不可能看见这些材料。我们只能说郭沫若的辩解受到资料的限制,不能说郭沫若的辩驳不妥当。鲁歌等人之所以误判,是因为“鲁迅研究专家”的身份蒙蔽了他们的眼睛。通过逐段驳斥鲁歌《关于罗曼·罗兰评〈阿Q正传〉的一封信》,可以在分析中明了事实真相;以此为例,说明了前见对学术研究的负面影响。
廖久明
郭沫若研究及研究方法之我见——兼谈成为良史的五种素质及治史的底线
2018年
最近笔者接受了北京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张勇博士的书面采访,其中一方面的问题是:“作为郭沫若研究的专家,郭沫若研究要想走出现在的状况,有突破性的发展,你认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您对郭沫若研究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预期吗?”现征得张勇研究员同意,摘录本人写作的采访文字并补充参考文献如下,希望所有对郭沫若研究感兴趣的人多多指教!
廖久明
关键词:郭沫若研究治史良史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
“两个口号”论争中的鲁迅与郭沫若
2012年
在"两个口号"论争势同水火的时候,郭沫若不但没有批判"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并且对"国防文学"口号做出了正确解释,所以鲁迅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向郭沫若伸出了橄榄枝。郭沫若一方面坚定地站在"国防文学"口号一边,另一方面主张"便是阋墙的兄弟应该外御其侮",所以写出了具有蔷薇花性质的《蔻苗的检阅》。看见郭沫若的《戏论鲁迅茅盾联》后,鲁迅在《女吊》中骂郭沫若为"人面东西"。面对鲁迅的攻击,郭沫若并没有"以牙还牙",只是一度不再赞美鲁迅,可以说真正做到了"犯而不校"。
廖久明
关键词:论争
郭沫若归国与郁达夫所起作用考
在郭沫若归国这件事上,郁达夫和郭沫若的说法存在很大差异,人们基本上采用的是郁达夫过于夸大的说法。郁达夫实际所起作用为:一、1936年底从日本回国后即为此事奔走。二、应郁达夫所请,陈仪1937年3月给何廉写信,由于复信内容...
廖久明
关键词:归国
文献传递
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途径:从史料工作做起——兼谈“文学史料研究专栏”创办的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具体分析与鲁迅、郭沫若、高长虹有关的史料情况可以得出结论,现代文学的史料工作做得还很不够,为了写出一部较为真实地反映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状况的文学史,史料工作必须先行,并且应以全新的眼光系统整理现代文学资料。在繁荣学术、引领和推动学术创新等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的学术期刊,应该在这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的"文学史料研究专栏"的创办,进一步预示着史料工作的春天即将来临,也预示着人们正在走向一条能够写出一部较为真实地反映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状况的文学史的道路。
廖久明
关键词:现代文学史史料重写
论金钱因素对高鲁冲突的影响
2011年
目前学界对高鲁冲突的原因众说纷纭,因高鲁冲突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所以这些观点或多或少都有一定道理。实际上,除人们已经说出的原因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导致了高鲁冲突的爆发,即:高长虹对钱的饥渴。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高长虹辞谢《莽原》半月刊编辑责任、对"思想界之权威者"这一口号非常反感、急于抛出令鲁迅极为恼火的《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
廖久明
关键词:金钱
未收入《郭沫若全集》的诗歌目录被引量:2
2006年
郭沫若是“球形”天才,作品中影响最大的却是诗歌。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郭沫若研究资料》下册《郭沫若著译系年》提供的篇目,查出未收入《郭沫若全集》的诗歌有432首。由此可见,《郭沫若全集》确实不全,实有必要重新出版《郭沫若全集》。
廖久明
关键词:诗歌
论鲁迅逝世后的“文坛领袖”论争被引量:3
2020年
鲁迅逝世后不久,文坛爆发了郭沫若、茅盾谁为"文坛领袖"的论争,孔另境、阿英、郭沫若等十余人参与其中。根据相关史料可以肯定地知道,郭沫若、茅盾当时都没有当"文坛领袖"的想法。通过梳理论争过程和检讨论争言行可以知道,此次论争爆发的原因是:尽管在外来因素干预下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文艺界因为"两个口号"论争而激化和表面化的矛盾并未消除,所以仅仅因为孔另境批评文坛现象的文章便导致"文坛领袖"论争的爆发。通过检讨刊载论争文章的载体可以知道,《大晚报·火炬》编者崔万秋,尽管通过此次论争使文坛呈现出"跃活之相",却使凭借外来因素暂时平息的文坛再次爆发论争,使其成为"两个口号"论争的"余波",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立报·言林》的加入也应该这样看待。此次论争本身只有负面意义,它的正面意义在于其研究价值:通过考察此次论争,可以了解鲁迅逝世以后的文坛现状,从而知道之前对《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发表后文坛现状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廖久明
关键词:论争
《罗曼·罗兰评鲁迅》相关问题考被引量:1
2021年
《罗曼·罗兰评鲁迅》非常重要,相关问题却值得考证。尽管柏生是孙伏园笔名,此文的作者柏生却是其胞弟孙福熙。根据考证还可以知道,此文所引全飞(韩敖)来信内容的可信度很高。由此可知,认为韩敖来信"旨在扭曲抹黑、搬弄是非"的说法与事实不符。根据韩敖给孙福熙写信、孙福熙据此写文的经过可得出两个结论 :在看见罗曼·罗兰高度评价《阿Q正传》的信后,韩敖并没有把这当作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而立即写信告诉孙福熙,只是在有其他事需要写信时才顺便告知,由于时间已过去10天左右,记忆难免出错;正在协助孙伏园编辑《京报副刊》的孙福熙写作《罗曼·罗兰评鲁迅》,只是看见韩敖来信后,高兴之余向国内报告《阿Q正传》在法国的译介情况,应未想到敬隐渔看见该文后会勃然大怒。根据相关资料还可以推断,敬隐渔应该调查清楚全飞即韩敖,由于韩敖不承认,故敬隐渔在《读了〈罗曼·罗兰评鲁迅〉以后》用近一半的篇幅发泄自己对"全飞"的愤怒并兼及"柏生"。
廖久明
一部灌注了德、识、才、学的佳作——论刘奎著《诗人革命家——抗战时期的郭沫若》被引量:2
2020年
人们对成为良史的四种素质德、识、才、学的解释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基本赞成仓修良在《“史德”“史识”辨》中的以下解释:“德”指“能否忠实于史实的一种品德”;“识”指“对历史发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能力”;“才”指“写文章的表达能力”;“学”指“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博闻旧事,多识其物’”。在笔者看来,刘奎著《诗人革命家——抗战时期的郭沫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以下简写为《诗人革命家》)是一部灌注了德、识、才、学的佳作,故从这四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廖久明
关键词:抗战时期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