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并2型糖尿病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应用Meta分析统计合并糖尿病(DM)和非糖尿病(NDM)患者行冠脉搭桥术(CABG)后的死亡率(30 d,1、3、5、10年)和相对危险度(RR)。方法参考相关DM指南制定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1981年1月~2016年12月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ino Med、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调查DM与NDM患者行CABG术后(30 d,1、3、5、10年)死亡率和相对危险度(RR)。对命中的文献进行筛选后行质量评价,纳入中高质量的文献并进行资料摘录。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获得28篇文献纳入统计分析。DM组和NDM组CABG术后30 d,1、3、5、10年死亡率分别为2.65%、1.92%;5.21%、3.23%;10.15%、5.86%;16.88%、11.20%;23.12%、21.40%。DM组与NDM组比较,术后30 d,1、3、5年的RR(95%CI)升高,分别为1.50(1.34,1.68)、1.88(1.59,2.22)、1.74(1.53,1.99)、1.52(1.34,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由于I2>70%,未能计算10年死亡率的RR值。结论 DM患者行CABG手术后死亡率(30 d,1、3、5、10年)较NDM人群明显升高。
- 巫志国林利嫦谭剑彭洪
-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预后META分析
- Narcotrend监测系统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评价Narcotrend监测系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实用性。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气管内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成Narcotrend组(N组)和常规组(C组),每组各20例。N组手术采用Narcotrend监测系统,C组不使用。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T1)、CO2气腹后5 min(T2)、CO2气腹后30 min(T3)、术毕时(T4)、清醒拔管后(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及Narcotrend指数的变化和麻醉用药量。术毕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T2时两组MAP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C组(P<0.05),而且术毕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清醒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P<0.05);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Narcotrend监测系统可以有效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麻醉深度,使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麻醉药物的用量更加精准,并能改善麻醉苏醒的质量。
- 彭洪张文婷巫志国匡显发梁小虎谭剑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
- 应用Narcotrend监测麻醉苏醒期患者意识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维持方法下Narcotrend(NT)在全麻苏醒期对患者意识监测的准确性。方法:将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麻醉维持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和七氟醚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NT监测镇静深度并统计术毕患者睁眼时的NT和时间,继而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来判断NT对意识恢复判断的准确性。结果:2组比较,睁眼时NT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睁眼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和七氟醚组的AUCROC分别为0.913和0.920。结论:无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或七氟醚吸入维持全身麻醉,NT均可准确反映患者意识变化。
- 彭洪巫志国张文婷
- 关键词:NARCOTREND全麻苏醒期
- 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对腹部腔镜手术后睡眠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术后静脉镇痛对腹部腔镜手术后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部腔镜手术患者90例。采用对照双盲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组1、组2和组3,每组30例。组1无术后镇痛,组2给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3给予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对比3组患者睡眠时间、睡眠分期和睡眠质量的情况。结果术前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第2天,组3患者睡眠时间、睡眠分期和睡眠质量均优于组2,组2患者优于组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3和组2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组1(P<0.05)。结论腹部腔镜手术患者以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联合镇痛能增加患者术后睡眠时间、优化睡眠结构、提高睡眠质量。
- 巫志国谭剑黎娇彭洪
- 关键词:镇痛腔镜手术睡眠
- 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究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8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比较2组血压变化、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血压为(136.35±27.68)mm Hg、术后72 h为(128.35±14.35)为mm Hg,对照组患者术后即刻血压为(143.24±15.32)mm Hg、术后72 h为(135.56±12.53)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CD发生率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血压影响较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小于全身麻醉,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易萍巫志国彭洪
- 关键词: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术后
- 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对婴幼儿右颈内静脉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和研究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对婴幼儿右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影响的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插管全身麻醉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不同的呼气末正压值对患儿进行干预,观察对照患儿在0、2、4、6cmH2OPEEP下的右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结果使用不同的呼气末正压后,在较高水平PEEP下的右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也就越大,并且和未进行呼气末正压处理之前的右颈内静脉横截面积相比,使用后的明显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需要进行插管全身麻醉的患儿使用4cmH2OPEEP的干预结果最好,右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最大并对患儿循环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 杨文陈荣周兵彭洪梁小虎柳琦袁婉秋巫志国汤琴
- 关键词:呼气末正压右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全身麻醉插管
- 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合适镇静深度及用量的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析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的合适镇静深度及用量。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本院接诊的240例行上下肢以及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80例,行区域麻醉后,对患者使用咪唑安定分别至OAA/S标准Ⅳ、Ⅲ、Ⅱ级镇静深度,观察用药后患者HR、MAP以及SpO2的变化,统计患者术中烦躁的发生率及遗忘率以及各组患者咪唑安定的平均用量。结果:三组患者达到Ⅳ、Ⅲ、Ⅱ级镇静深度的咪唑安定用量为(0.041±0.022)、(0.062±0.033)、(0.132±0.031)mg/kg。三组患者的术中事件遗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烦躁的发生率25.0%明显高于A组的2.5%和B组的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血压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C组SpO2有明显下降,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最佳用量为(0.062±0.033)mg/kg,最佳镇静深度为OAA/SⅢ级。
- 彭洪巫志国王玲
- 关键词:区域麻醉咪唑安定
- 地佐辛替代镇痛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地佐辛替代镇痛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并选择30例常规麻醉下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的心率、血压状况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状况,比较2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02.3±39.1)min,对照组为(252.4±41.2)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89,P=0.0000)。观察组患者术中的VAS评分(5.2±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心率(76.4±15.5)次/min、术后心率(75.3±12.8)次/min;术中收缩压(126.5±12.3)mm Hg、术后收缩压(127.9±15.1)mm Hg;术中舒张压(73.2±12.8)mm Hg、术后舒张压(72.1±12.0)mm 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围术期均出现呕吐、恶心、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有38例(63.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4例(46.7%)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替代镇痛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术中应用效果良好,患者的心率、血压状况平稳,疼痛状况较轻,值得广泛推广。
- 谭剑巫志国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地佐辛
- 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对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的应激状况及镇痛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对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的应激状况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麻醉诱导: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麻醉维持:吸入1%~3%七氟醚,泵注丙泊酚。手术结束前,对照组静脉推注0.9%氯化钠5 mL,研究组静脉推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30 mg。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水平变化情况,比较镇痛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开始1 h(T1)以及术后1 h(T2)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浆皮质醇(Cor)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后第1、4、8小时的血氧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拔管后第1、4、8小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后,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镇痛效果良好,明显减少镇静过度及呼吸抑制情况,为甲状腺外科手术麻醉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梁磊袁婉秋张文婷巫志国何德彭洪
- 关键词:应激状况镇痛效果
- 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合理用量的探讨
- 2015年
-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维持镇静合理用量。方法将1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选择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4组,术中泵注异丙酚速度分别为4、5、6、7mg/(kg·h)。记录术中NT指数、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苏醒时间。结果 D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血管活性药用量更多,苏醒时间更长,P<0.05;A组的NT指数(NTI)为52±6,B组的NT为48±5,C组的NT为42±5,D组的NT为35±9。结论在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用量在6mg/(kg·h),能满足所需的麻醉深度,且能保持循环的相对稳定。
- 梁小虎周兵罗小群黎丹萍巫志国彭洪
- 关键词:NARCOTREND全麻硬膜外麻醉异丙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