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秉宏 作品数:46 被引量:224 H指数:9 供职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老年T2DM-CSVD患者182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氢溴酸樟柳碱+丁苯酞)组90例和常规治疗组92例,检查治疗前后胱抑素C(Cys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脑血流储备能力测定脑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CO;R)、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LLCA)和临界关闭压(CCP)。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2组治疗后血清Hcy、Cys C、hs-CRP、PI明显低于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CO;R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清Hcy、Cys C、hs-CRP、PI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MoCA评分[(25.12±4.30)分vs(23.28±3.38)分,P=0.047]、CO;R[(9.31±1.48)%/mm Hg(1 mm Hg=0.133 kPa)vs(7.31±1.57)%/mm Hg,P=0.00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CCP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LLCA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结论联合使用氢溴酸樟柳碱和丁苯酞能改善T2DM-CSVD患者的Hcy、Cys C、hs-CRP水平及脑血流储备,可有效干预糖尿病引起的脑小血管及脑神经损伤。 刘星亮 娄展 范磊 潘妍婷 岳秉宏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 高半胱氨酸 脑血管循环 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发生心血管衰竭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发生心血管衰竭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患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是否出现心血管衰竭将患者分为心血管衰竭组75例和非心血管衰竭组31例。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血管病史、心肺复苏时间以及复苏前生命体征等资料,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心血管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血管衰竭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衰竭组(P<0.05);心血管衰竭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为(30.54±8.49)分、SOFA评分为(14.65±5.14)分,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衰竭组的(19.74±9.76)分及(6.49±4.56)分(P<0.05)。心血管衰竭组发病初始可除颤心律比例明显低于非心血管衰竭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苏持续时间、复苏前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复苏前血糖紊乱均为患者发生早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复苏持续时间、复苏前存在SIRS以及复苏前血糖紊乱均是患者发生早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 薛乾隆 贺英 岳秉宏 韩树池 陈艳梅 高继英 张秀谦关键词:心肺复苏 心脏停搏 炎性脱髓鞘疾病的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与探讨通过病理证实的炎性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处理方法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手术病理证实存在炎性脱髓鞘疾病的患者共6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病理表现、处理方法进行整理与归纳,并对预后情况进行随访,了解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接受开颅手术共38例,立体定向活检共22例,术后共40例患者接受激素治疗,20例患者由于病灶完全切除,未接受激素治疗。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55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5例患者病情进展。结论对于占位相对来说较为明显的炎性脱髓鞘疾病或对于激素治疗不太敏感的此类疾病,建议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以便于炎症能够更好的吸收,并有助于病情好转。 薛乾隆 岳秉宏 胡瑾 王静辉关键词:炎性脱髓鞘疾病 预后情况 甘露糖凝集素、肺炎衣原体感染与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 胡瑾 贾晓静 贾海武 薛乾隆 岳秉宏 郝洪军 贾天军 薛茜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密切关系,为进一步确定MBL在其发病中的作用,从血清水平研究MBL和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相关性。该研究发现感染肺炎衣原体有可能促进多发性硬化症(Ms)的进展,但无法对其...关键词:关键词:炎性脱髓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合并2型糖尿病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及GLP-1类似物联合美多巴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总结合并2型糖尿病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并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联合美多巴治疗此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将190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合并组(124例)和单纯帕金森病组(66例),采用Hoehn-Yahr(H-Y)分期、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分别评估患者的运动症状严重程度、非运动症状发生情况和综合临床症状。(2)将合并组患者进一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两组均给予口服美多巴治疗和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利拉鲁肽注射治疗。治疗12周后,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UPDRS和NMS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与单纯帕金森病组相比,合并组的H-Y分期和UPDRS评分更高,且部分非运动症状(知觉/幻觉、胃肠道症状、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的发生率升高(均P<0.05)。(2)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2hPBG、HbA1c水平,NMSS和UPDRS评分,以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且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更严重,且非运动症状发生率更高。在常规降糖的基础上,利拉鲁肽联合美多巴能更有效改善合并糖尿病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并能减轻机体炎症。 范磊 邓文娟 岳秉宏 潘妍婷关键词:非运动症状 运动症状 胰高血糖素样肽1 美多巴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血清NFL、Cys C、Lp-PLA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NFL)、胱抑素C(Cys C)、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VP患者60例(VP组)、帕金森病(PD)患者60例(PD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NFL、Cys C、Lp-PLA2、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酸(UA)、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 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症状部分(UPDRS-Ⅲ)评估患者运动障碍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VP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VP和PD的效能。结果对照组、PD组、VP组血清NFL、Cys C、Lp-PLA2水平均依次升高(P<0.001)。VP组Mo CA评分低于PD组(P<0.05),UPDRS-Ⅲ评分高于PD组(P<0.001)。其他指标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FL、Cys C、Lp-PLA2、Mo CA评分、UPDRS-Ⅲ评分均是V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FL、CysC、Lp-PLA2水平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96、-0.527、-0.258,P<0.001),与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2、0.428、0.344、P<0.001)。血清NFL、Cys C、Lp-PLA2水平和Mo CA评分、UPDRS-Ⅲ评分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V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6、0.778、0.815、0.504、0.543、0.958,5项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PD的AUC分别为0.610、0.703、0.685、0.379、0.404、0.802。结论VP患者血清NFL、CysC、Lp-PLA2水平均异常升高,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上述3项指标联合Mo CA评分、UPDRS-Ⅲ评分对VP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娄展 彭涛 刘星亮 岳秉宏 李燃 智永怡关键词:胱抑素C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机体血清炎性因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1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5)。对照组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利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C反应蛋白(CRP)]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3%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4,P=0.030)。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下降,BI升高,IL-6、IL-8及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显著下降,BI明显升高,IL-6、IL-8及CR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4,P=0.283)。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和血流动力学状态,降低机体炎性反应,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范磊 刘星亮 岳秉宏 潘妍婷关键词:脑梗死 急性 阿替普酶 丁苯酞 白细胞介素6 最大跨膈压、最大吸鼻跨膈压和颤搐性跨膈压在评价COPD患者膈肌功能中的价值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最大跨膈压、最大吸鼻跨膈压和颤搐性跨膈压在评价COPD患者膈肌功能中的价值,寻找更加可靠的评价膈肌功能指标,以便指导临床呼吸机撤机时机选择。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3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需行机械通气患者76例,依据患者检测指标最大跨膈压、最大吸鼻跨膈压和颤搐性跨膈压水平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常规组,常规组最大跨膈压〈7.00kPa,最大吸鼻跨膈压〈6.00kPa,颤搐性跨膈压〈1.00kPa;实验组最大跨膈压≥7.00kPa,最大吸鼻跨膈压≥6.00kPa,颤搐性跨膈压≥1.00kPa;依据临床常规撤机指标对患者进行尝试性撤机,观察两组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前、20分钟后及40分钟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饱和度(PaCO2)、氧合指数(OI)、出现紫绀例数及撤机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SBT前的PaO2、PaCO2、OI均无明显差异(P〉0.05),SBT20分钟及40分钟后实验组患者的PaO2及OI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PaCO2及紫绀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最大跨膈压、最大吸鼻跨膈压和颤搐性跨膈压可有效反映患者的膈肌功能状态,从而为临床AECOPD患者的撤机进行更为准确的指导。 薛乾隆 岳秉宏 路继成 和平 王慧 高继英关键词:COPD 膈肌 撤机 高血压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老年PD患者85例,按是否伴有高血压分为PD伴高血压组和PD组,入组前给予PD非运动症状评估量表(NMSQuest),问卷评分,记录每位患者的评分结果。常规药物治疗1年后,再次NMSQuest问卷评分,比较结果。结果 PD伴高血压组入组前评分为(21.7±2.3)分,PD组为(17.5±3.0)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1年后PD伴高血压组为(25.7±2.4)分,PD组为(20.9±1.8)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NMSQuest问卷量表中认知功能、焦虑抑郁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自主神经功能的项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加重了老年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 宋征宇 岳秉宏关键词:帕金森病 高血压 非运动症状 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血清白介素-1β、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首次就诊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疲劳严重程度量表评分≥4分和<4分,分为疲劳组(39例)和非疲劳组(6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积极的综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血清IL-1β、CRP水平以及神经功能变化,并对血清IL-1β、CRP与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血清IL-1β、CRP水平及NIHSS评分、mRS评分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疲劳组患者上述时间点血清IL-1β、CRP水平及NIHSS评分、mRS评分均高于非疲劳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IL-1β、CRP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存在正相关(r=0.785,0.712,0.664,0.610,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疲劳患者血清IL-1β、CRP水平升高,且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患者远期预后较差,患者血清IL-1β、CRP水平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存在正相关。 宋征宇 刘星亮 高琳 栗泱洋 岳秉宏 胡瑾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白介素-1Β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