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为华
- 作品数:71 被引量:36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槟榔碱的肾毒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建立槟榔碱诱导的小鼠肾损伤模型,从生化检验学、组织病理形态学的角度探讨槟榔碱对小鼠的肾毒性作用。方法 40只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槟榔碱低、中、高剂量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28 d。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含量变化;解剖取肾脏,计算单侧肾脏重量系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槟榔碱各剂量组小鼠的体质量及肾脏的相对重量未发生显著性变化,但肾组织形态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血清肾功能生化指标Cr、BUN以及BUN/Cr值亦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槟榔碱对小鼠的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
- 曾薇古桂花李建新尹为华袁劲松
- 关键词:槟榔碱肾毒性
- 四种修复方法对p504s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寻找p504 s免疫组化染色最适合的修复方法,以达到最佳染色效果。收集60例前列腺癌切片,分别对其进行EDTA修复、高压修复、微波修复及胃酶修复,然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何种修复方法修复后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最优。经微波修复阳性率(+++)者为80%,而背景(-)者达95%,综合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由此可见,对p504 s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微波修复,可达到最佳染色效果。
- 余光银蔡广玲赵洋陈耀丽尹为华
- 关键词:P504S免疫组化染色
- ROC曲线分析评价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并发症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 目的: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AA)常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联。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既是血液凝固蛋白,又是急性时相蛋白,通常在感染和炎症时显著增高。本文旨在探讨术前Fib...
- 李建新肖平刘颜尹为华廖潮瑜黄锦贺聂李平周宇
- 文献传递
- 干片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在免疫组化操作全程中,不同环节干片对免疫组化染色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科室30例乳腺癌标本,每例各切4张切片,分为4组,同时进行ER标记的免疫组化染色:第一组按正常步骤操作;第二组在修复时人为造成干片;第三组在修复后人为造成干片;第四组在滴加一抗后人为进行干片。其余操作完全同第一组。比较四组之间阳性表达和背景强度的差异。结果修复液不足时,淹没部分基本不影响阳性表达,而未淹没部分则全部为阴性,分界明显;但背景依然清晰,未受影响。修复后晾干与正常步骤操作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滴加一抗后如果干片,与正常操作步骤结果比较影响很大(P<0.01):显色偏弱,表达不均,整张片子显得比较黄而且不太透明,边缘效应也较常见。结论在修复时不能干片,否则会造成假阴性;在冲洗步骤造成的干片,对染色结果无影响;在滴加抗体的各个步骤,必须防止干片,以避免造成假阴性及背景染色。
- 余光银陈耀丽蔡广玲王子慧尹为华罗明华
- 关键词:干片免疫组化染色
-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中主要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TGF-β1/Smad信号转导在A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53例As患者均检测血清TGF-β1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其中30例行CT导引下穿刺活检取得骶髂关节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p-Smad3、Smad7的表达。采用多个样本均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以及Kolmogorov—Smimov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s患者中ESR/CRP升高组血清TGF-β1(15.9±5.6)ng/ml,较健康对照组、ESR/CRP健康组1(5.4±5.8)ng/ml和(4.1±3.6)ng/ml]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骶髂关节组织可见TGF-β1高表达,主要在血管翳中炎症细胞的胞质中表达;Smad7明显低表达;D—smad3则主要表达于骨髓及血管翳中炎症细胞的细胞核中,提示smad3已被激活。结论As中存在TGF-β1的过高表达,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Samd7的低表达,可能与AS骶髂关节炎症活动、软骨的纤维化变性有关。
- 王庆文曾惠芬刘郁杨彩红曾沛英陈澄尹为华余光银蔡广玲蓝辉耀
-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转化生长因子Β骶髂关节
- Clusterin、CXCL13、Podoplanin(D2-40)、CD21与CD35对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诊断价值评价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Clusterin、CXCL13、Podoplanin(D2-40)、CD21、CD35对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10例FDCS及12种需与之鉴别的非FDCS肿瘤(包括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滑肌肉瘤、胃肠间质瘤等,累计83例)中上述5种标志物的表达状况,比较各标志物对FDCS的诊断效能。结果(1)FDCS组中Clusterin、CXCL13、D2-40、CD21与CD35的阳性率依次为100%、70%、60%、90%与80%。相应对照组中的阳性率依次为30%、4%、11%、2%与0。(2)5种标志物对FDCS的诊断效能,可评归为3组:A组,包括CD21与CD35,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度(90%,80%)、特异性(100%,98%)及准确率(98%,96%);B组,包括CXCL13与D2-40,其诊断敏感度(70%,60%)、特异性(96%,89%)与准确率(94%,86%)不及A组;C组为Clusterin,其诊断敏感度最高(100%),但特异性(70%)与准确率(73%)低于A、B两组。(3)CD21+CD35平行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100%、98%、98%、83%、100%。结论 (1)CD21与CD35对FDCS的诊断效能最为理想,且二者平行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可作为FDCS首选的诊断标志物。(2)Clusterin对FDCS诊断敏感度最高,但其在非FDCS肿瘤中广谱表达,制约了其应用价值。(3)CXCL13与D2-40可用于FDCS的辅助诊断,因诊断效能低于A组,不建议作为一线抗体。(4)非FDCS肿瘤中,Clusterin与D2-40的表达较常见,且偶见CD21或CXCL13的异常表达,诊断实践中关注上述特征,有助于避免误诊。
- 李剑尹为华余光银左敏王新根江庆萍
- 关键词:滤泡树突细胞肉瘤CXCL13D2-40CD21CD35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992例的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4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US-FNAB)的临床价值,及常见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细胞学特征。方法收集行US-FNAB的992例采用Bethesda报告系统诊断的甲状腺结节,对其细胞学诊断分类、术后组织学诊断、PTMC的细胞学特征及US-FNAB开展前后甲状腺手术疾病构成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通过统计317例经组织学确诊的病例,得出US-FNAB的敏感性为99.6%,特异度为93.2%,准确度为98.4%。(2)在90例PTMC中,20%可见典型乳头状结构,98.9%可见排列拥挤周缘不规则成角的单层片块状结构。(3)同2013年开展US-FNAB前相比:甲状腺癌在甲状腺手术中所占比例由33.6%上升为47.4%,其他良性病变由8.9%下降为1.2%。结论 US-FNAB是一项精准可靠的术前诊断方法,能提高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大部分PTMC细胞学较难明确诊断;排列拥挤周缘不规则成角的单层片块状结构对PTMC有重要诊断价值。
- 刘军余小蒙彭继英陶丽丽金香兰胡正明尹为华
- 关键词:甲状腺细针穿刺超声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 溶瘤腺病毒和Ad-Endo体外联合作用于宫颈癌细胞的初步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溶瘤腺病毒d/1520在宫颈癌细胞(C33A、HeLa)中的复制及其联合Ad—Endo在体外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dl1520对Ad—Endo在宫颈癌细胞中表达内皮抑素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dl1520和Ad—Endo感染宫颈癌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效应;用MTT法测定dl1520和Ad—Endo对宫颈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内皮抑素的浓度。结果d/1520导致宫颈癌细胞产生细胞病变;MTT法测定结果显示,Ad—Endo单独作用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很低,d/1520能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而且Ad—Endo联合dl1520能产生强于dl1520的抑制效果;Ad—Endo能在宫颈癌细胞中有效表达内皮抑素蛋白,且d/1520联合Ad—Endo组上清中内皮抑素浓度远远高于Ad—Endo单独感染组。结论(1)dl1520可在宫颈癌细胞中复制并杀伤肿瘤细胞;(2)Ad—Endo能促进dl1520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3)dl1520能极大地促进Ad—Endo介导的内皮抑素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
- 尹为华蔡广玲马雅余光银
- 关键词:溶瘤病毒内皮抑素类基因疗法
- C/EBP-α基因在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自噬中的作用
- 2018年
- 目的探讨CC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肝星状细胞(HSCs)自噬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方法构建携带C/EBP-α的慢病毒载体Lenti-C/EBP-α,感染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表达;采用自噬激活剂Rapamycin处理HSC-T6,Western blot检测C/EBP-α和LC3的表达;将HSC-T6经Lenti-C/EBP-α及自噬激活剂Rapamycin共处理,Western blot检测C/EBP-α和LC3的改变。结果 HSC-T6感染Lenti-C/EBP-α后,自噬活性降低,LC3表达下降;Rapamycin处理HSC-T6后,自噬活性增高,C/EBP-α表达下降,LC3表达增多;HSC-T6经Lenti-C/EBP-α及自噬激活剂Rapamycin共处理,与单纯使用Rapamycin比较,C/EBP-α表达升高,LC3激活减少,抑制HSCs激活。结论 C/EBP-α可以抑制自噬激活,从而抑制HSCs激活,为C/EBP-α抗肝纤维化提出了新思路。
- 陈耀丽翟颖真刘桓余彭继英尹为华陶丽丽刘秀萍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自噬肝纤维化
- 胃肠道间质瘤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8~72岁。病灶在胃24例,小肠9例,大肠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出血和腹部包块。属良性间质瘤11例,潜在恶性间质瘤17例,恶性间质瘤1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有7例复发,其中2例良性间质瘤,2例潜在恶性间质瘤,3例恶性间质瘤,其中1例潜在恶性间质瘤及2例恶性间质瘤有淋巴结转移。复发病例均再次行手术治疗。生存期为3~12年。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行为难以预测,良性也可表现为恶性特征(复发或转移),因此手术应以根治为主。
- 于志强姚远尹为华刘晓平朱立元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瘤神经鞘瘤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