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琳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1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部血管彩超与DSA对颈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与DSA对颈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0例疑似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DSA、颈部血管彩超。结果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1级狭窄率诊断正确率为96.88%,对2级狭窄率诊断正确率为96.30%,对3级狭窄率诊断正确率为96.00%,对4级狭窄率诊断正确率为93.75%;对斑块诊断正确率为97.37%,对轻度诊断正确率为96.88%,对中度诊断正确率为93.33%,对重度诊断正确率为90.00%,对闭塞诊断正确率为100.00%。同时对颈动脉狭窄病变特异性、敏感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0.00%、96.00%、4.00%、10.00%。结论颈部血管彩超用于颈动脉狭窄病变中具有一定价值性,可推广于基层医院,但不可代替DSA。
- 宋丹琳韦金喜郑静孔健
- 关键词:颈部血管彩超DSA
- 高机械指数超声辐照微泡对结肠癌细胞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机械指数超声辐照微泡对结肠癌Lovo细胞骨架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Lovo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超声辐照+微泡组、超声辐照组、微泡组。其中超声辐照以声诺维为造影剂,探头频率1. 5 MHz,机械指数1. 7,显像深度4 cm;微泡指仅添加声诺维。处理完毕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微管及微丝变化,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超声辐照+微泡组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 <0. 05),超声辐照组、微泡组及空白对照组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超声辐照组、微泡组、空白对照组微管染色表现均呈细胞致密的丝状网络结构,放射性延伸至细胞边缘;超声辐照+微泡组丝状网络结构稀疏,主要沿细胞长轴排列。超声辐照组、微泡组、空白对照组微丝染色均呈细胞致密网络状细丝结构,向四周伸出大量短小的毛刺状突起,呈拉丝状,有明显的方向型;超声辐照+微泡组细胞质中部细丝明显减少,荧光暗淡,未构成明显的网络状,周边毛刺状突起减少。结论高机械指数超声辐照微泡能够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这可能与其能够破坏Lovo细胞骨架结构有关。
- 宋丹琳郑静孔健李明伟王洋张海
- 关键词:细胞骨架超声造影剂
- 血清学、系统超声及其联合应用在产前三种出生缺陷筛查中的效能比较研究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比较单一血清学筛查、单一系统超声筛查及血清学联合系统超声在孕中期筛查以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为主的染色体疾病中的效能,以期通过规范化的产前筛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同时为产前筛查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进行产前血清学筛查的单胎孕妇38 165例,于孕15~20周,抽取孕妇空腹静脉血2 ml,测定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 HCG)和(或)游离雌三醇(u E3)浓度。根据随机配载的筛查软件计算出孕妇孕育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畸形胎儿的风险值,唐氏综合征、18-三体筛查高风险孕妇知情同意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将孕15~28周行系统超声筛查的10 727例结果纳入研究,胎儿结构异常者为超声筛查高危,筛查高危孕妇知情同意后行进一步确诊。结果血清学筛查提示唐氏综合征或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且愿意接受羊膜腔穿刺者1 708例,确诊胎儿核型异常69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4.0%。其中非整倍体共38例,包括唐氏综合征25例,18-三体8例;染色体结构畸变31例。10 727例孕期超声,先天结构异常236例,检出率为2.2%。超声筛查高危并接受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者共170例,胎儿核型异常的阳性率达到28.8%(49/170)。血清学筛查与系统超声筛查相结合,两者之一筛查高危并接受羊水细胞核型分析者共1 819例,异常核型阳性率为5.7%(103/1 819)。与单一血清学筛查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清学筛查与超声筛查均提示为高危者共59例,检出胎儿核型异常15例,异常核型阳性率为25.4%,显著高于单一血清学筛查,但与单一系统超声筛查效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孕中期行血清学筛查,是筛查胎儿神经管畸形,筛查以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为主的染色体疾病的有效方法之�
- 宋丹琳王英兰郑静熊奕霍梅
- 关键词: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畸形血清学筛查系统超声
- 探讨微钙化对早期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
- 钙化是乳腺病变常见的一个影像学征象,包括良性钙化和恶性钙化。乳腺X线摄影对钙化组织显示非常敏感,对乳腺内钙化尤其是微钙化的检出率很高。微钙化不仅有助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而且对术前定位、病理切片的定位标志及治疗后监测复发均...
- 韦金喜马捷宋丹琳臧达李剑
- 关键词:乳腺肿瘤微钙化影像学特征
- 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5例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总结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声像学特征与临床表现,以对IDC的超声诊断作出指导。方法选择IDC患者65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与超声检查图像特征。结果65例患者肿块多位于外上象限,最大约8.8cm×6.1cm,最小1.3cm×1.0cm。声像图显示后方回声衰减33例(50.8%),内部存在有微钙化42例(64.6%),周围有高回声晕32例(49.2%),有毛刺征或蟹足征40例(61.5%)。所有患者均有星点状、短线状血流信号,48例患者肿块内部Ps〉17cm/s,RI为(0.77±0.21)。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可见一个或数个直径小于2.0em大小不等低回声结节。结论超声诊断IDC方便简单易行,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后方呈衰减,内部可见钙化,血流信号丰富的肿块,是诊断IDC重要手段。
- 石秋玲罗慧卢俊范海波魏章洪宋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