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毅

作品数:15 被引量:99H指数:8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硝酸盐
  • 6篇纳米铁
  • 5篇地下水
  • 4篇气浮
  • 4篇硝化
  • 4篇反硝化
  • 3篇硝酸盐氮
  • 3篇混凝
  • 3篇混凝-气浮
  • 2篇地下水硝酸盐
  • 2篇絮凝
  • 2篇三氯乙烯
  • 2篇去除硝酸盐
  • 2篇柱实验
  • 2篇脱硝
  • 2篇硝化细菌
  • 2篇降解
  • 2篇反硝化细菌
  • 2篇除藻
  • 2篇除藻工艺

机构

  • 15篇南开大学
  • 2篇江苏工业学院
  • 2篇天津市城市生...
  • 1篇山东省国联环...

作者

  • 15篇安毅
  • 10篇金朝晖
  • 10篇李铁龙
  • 4篇王启山
  • 4篇王玉恒
  • 4篇吴玉宝
  • 3篇东美英
  • 3篇李淑静
  • 2篇孙丽莉
  • 2篇夏宏彩
  • 2篇石大安
  • 2篇王薇
  • 2篇赵倩倩
  • 1篇石岩
  • 1篇刘炳晶
  • 1篇彭新红
  • 1篇汪帅马
  • 1篇王丹
  • 1篇耿兵
  • 1篇李倩倩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铁-微生物体系去除水中硝酸盐的柱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进行了纳米铁微生物体系去除硝酸盐的柱实验研究,探讨了纳米铁添加量、纳米铁-微生物的处理方式及水力停留时间(HRT)不同时硝酸盐的去除效果及产物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体系中纳米铁含量由0.056g增加到0.280g时,硝酸盐的去除率由35%上升到90%,氨氮的产生量也由3.059mg/L增加至11.692mg/L;将纳米铁与微生物在26℃培养箱中放置培养5d后对硝酸盐的去除优于直接开始实验去除硝酸盐的效果;HRT从0.50h延长到2.01h时,体系中硝酸盐的去除速率增加。
赵倩倩李铁龙金朝晖安毅东美英
关键词:纳米铁脱硝柱实验
混凝-气浮除藻工艺中各参数的优化被引量:16
2008年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采用混凝—气浮工艺处理含藻原水,确定了该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在原水中铜绿微囊藻的含量为(1.90~2.04)×1010个/L的条件下,当PAC投量为20mg/L、快速混合G值为500s-1(60s)、一级絮凝的G值为100s-1(4min)、二级絮凝的G值为20s-1(4min)、溶气水回流比为10%、气浮紊动强度G值为9.5s-1、气浮接触时间为75s、静置时间为3min时处理效果最好。
吴玉宝王启山王玉恒石大安安毅
关键词:聚合氯化铝除藻工艺参数
零价铁-反硝化菌在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综述了应用零价铁-反硝化菌复合体系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污染的研究进展。脱氮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法、化学还原法和生物反硝化法,但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以零价铁在水中厌氧腐蚀所释放的氢气供给微生物进行反硝化,可以同时解决这两种技术单独使用时所存在的弊端。在此复合体系中,主要反应包括产氨、析氢和反硝化,降低脱氮产物中的氨氮比例就要减少产氨反应的发生几率。此外,使用纳米铁代替零价铁和反硝化细菌复合,可以大大提高脱氮反应速率。然而,该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反应机理、产物控制、条件优化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还需要深入研究。
安毅李铁龙金朝晖
关键词:环境学零价铁硝酸盐地下水
纳米铁-真养产碱杆菌柱实验去除硝酸盐被引量:2
2012年
建立柱实验装置,探讨了反应柱中填加介质、硝酸盐的初始浓度及不同过水流速时硝酸盐的去除效果及产物的生成情况。4种不同材料,纳米铁、真养产碱杆菌、纳米铁与真养产碱杆菌简单混合体、纳米铁与真养产碱杆菌驯化培养5 d的复合体,分别与初始浓度为65 mg/L硝酸盐溶液反应。结果表明,经培养5 d的纳米铁-真养产碱杆菌复合体对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到75%,且氨氮的生成量仅为2.99 mg/L;硝酸盐初始浓度分别为32、65和95 mg/L时,32mg/L的体系中硝酸盐的降解效果最好,去除率达78.9%且亚硝酸盐及氨氮的生成量分别为2.34 mg/L和2.89 mg/L,均低于另外2组;溶液流速为6.0 cm/h时,经驯化培养的纳米铁-真养产碱杆菌对硝酸盐的去除率达77%,当控制流速降至2.4cm/h时,亚硝酸盐氮的生成量降至0.34 mg/L。
赵倩倩王成斌安毅金朝晖李铁龙
关键词:纳米铁真养产碱杆菌硝酸盐柱实验
纳米铁—反硝化细菌复合体系修复地下水中NO/_3~--N污染的研究
大量氮肥的施用,生活污水和含氮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饮用水源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氮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本身对人体并没有危害,但硝酸盐在人体内可经硝酸盐还原酶作用生成亚硝酸盐,从而...
安毅
关键词:纳米铁反硝化细菌硝酸盐地下水
文献传递
高氯酸盐污染水体的修复技术被引量:8
2007年
水体中的高氯酸盐是一种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高氯酸盐污染水体的主要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讨论了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不同修复技术的联合使用是今后对高氯酸盐污染水体修复研究的重点。
张云霞李铁龙金朝晖耿兵王薇汪帅马安毅
关键词:离子交换生物降解
纳米铁-微生物耦合体系去除硝酸盐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出纳米铁粒子,并与自养反硝化细菌耦合,以解决单独使用生物反硝化和纳米铁还原法的不足。本实验在纳米铁-微生物耦合体系可以有效还原硝酸盐的基础上,研究了pH、温度和DO等环境因素对该耦合体系脱氮速率和产物的影响,以期通过优化参数达到最好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该体系在中性条件下能够快速将硝酸盐还原,随pH升高,氨氮比例无显著变化,均在40%左右,但还原速率有所下降;随温度的升高,氨氮比例有所上升,而反应速率明显升高,但该体系在5℃时仍能将硝酸盐完全去除;耦合体系中的DO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产物中氨氮比例的增加,0.4 mg/L左右为较适宜DO水平,但对硝酸盐还原速率的影响不大,当DO为0.8 mg/L时,硝酸盐仍可以在8 d内完全去除。因此,该耦合脱氮体系对pH、温度和DO的适应能力较强,有利于实际地下水的原位修复。
东美英安毅李倩倩李铁龙金朝晖
关键词:纳米铁硝酸盐反硝化地下水
纳米Fe/Cu-Pd/Cu的制备及其还原硝酸盐氮的研究
<正>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Fe/Cu-Pd/Cu粒子,并在无氧条件下将其应用于水中硝酸盐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铜负载量为3.0%的Fe/Cu与质量比为4:1的Pd/Cu物理混合时,具有
李铁龙孙丽莉金朝晖安毅李淑静
关键词:硝酸盐催化脱硝
文献传递
混凝-气浮除藻工艺中混凝剂的选择被引量:9
2008年
通过对比聚氯化铝、硫酸铝、聚硫酸铁和氯化铁的混凝—气浮处理效果,选择最合适的混凝剂进行后续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藻密度1.6×10^(10)个/L左右的铜绿微囊藻原水,经处理后取得相近的出水效果时,聚合混凝剂比无机盐混凝剂投药量少很多,聚氯化铝比硫酸铝的用量减少70%以上,聚硫酸铁比氯化铁用量减少30%以上;对于铜绿微囊藻原水,铁系混凝剂对浊度、TOC的去除效果优于铝系混凝剂;铝系混凝剂对色度、藻密度的去除优于铁系混凝剂。
吴玉宝王启山王玉恒石大安安毅
关键词:混凝气浮除藻
一种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的方法。其主要步骤是:首先,采用分步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Fe/Cu粒子;具体过程为:在氩气保护下,用KHB<Sub>4</Sub>溶液还原FeSO<Sub>4</Sub>·7H<Sub>...
金朝晖李铁龙夏宏彩安毅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