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毅

作品数:15 被引量:99H指数:8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硝酸盐
  • 6篇纳米铁
  • 5篇地下水
  • 4篇气浮
  • 4篇硝化
  • 4篇反硝化
  • 3篇硝酸盐氮
  • 3篇混凝
  • 3篇混凝-气浮
  • 2篇地下水硝酸盐
  • 2篇絮凝
  • 2篇三氯乙烯
  • 2篇去除硝酸盐
  • 2篇柱实验
  • 2篇脱硝
  • 2篇硝化细菌
  • 2篇降解
  • 2篇反硝化细菌
  • 2篇除藻
  • 2篇除藻工艺

机构

  • 15篇南开大学
  • 2篇江苏工业学院
  • 2篇天津市城市生...
  • 1篇山东省国联环...

作者

  • 15篇安毅
  • 10篇金朝晖
  • 10篇李铁龙
  • 4篇王启山
  • 4篇王玉恒
  • 4篇吴玉宝
  • 3篇东美英
  • 3篇李淑静
  • 2篇孙丽莉
  • 2篇夏宏彩
  • 2篇石大安
  • 2篇王薇
  • 2篇赵倩倩
  • 1篇石岩
  • 1篇刘炳晶
  • 1篇彭新红
  • 1篇汪帅马
  • 1篇王丹
  • 1篇耿兵
  • 1篇李倩倩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铁-真养产碱杆菌柱实验去除硝酸盐被引量:2
2012年
建立柱实验装置,探讨了反应柱中填加介质、硝酸盐的初始浓度及不同过水流速时硝酸盐的去除效果及产物的生成情况。4种不同材料,纳米铁、真养产碱杆菌、纳米铁与真养产碱杆菌简单混合体、纳米铁与真养产碱杆菌驯化培养5 d的复合体,分别与初始浓度为65 mg/L硝酸盐溶液反应。结果表明,经培养5 d的纳米铁-真养产碱杆菌复合体对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到75%,且氨氮的生成量仅为2.99 mg/L;硝酸盐初始浓度分别为32、65和95 mg/L时,32mg/L的体系中硝酸盐的降解效果最好,去除率达78.9%且亚硝酸盐及氨氮的生成量分别为2.34 mg/L和2.89 mg/L,均低于另外2组;溶液流速为6.0 cm/h时,经驯化培养的纳米铁-真养产碱杆菌对硝酸盐的去除率达77%,当控制流速降至2.4cm/h时,亚硝酸盐氮的生成量降至0.34 mg/L。
赵倩倩王成斌安毅金朝晖李铁龙
关键词:纳米铁真养产碱杆菌硝酸盐柱实验
纳米铁—反硝化细菌复合体系修复地下水中NO/_3~--N污染的研究
大量氮肥的施用,生活污水和含氮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饮用水源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氮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本身对人体并没有危害,但硝酸盐在人体内可经硝酸盐还原酶作用生成亚硝酸盐,从而...
安毅
关键词:纳米铁反硝化细菌硝酸盐地下水
文献传递
高氯酸盐污染水体的修复技术被引量:8
2007年
水体中的高氯酸盐是一种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高氯酸盐污染水体的主要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讨论了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不同修复技术的联合使用是今后对高氯酸盐污染水体修复研究的重点。
张云霞李铁龙金朝晖耿兵王薇汪帅马安毅
关键词:离子交换生物降解
纳米铁-微生物耦合体系去除硝酸盐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出纳米铁粒子,并与自养反硝化细菌耦合,以解决单独使用生物反硝化和纳米铁还原法的不足。本实验在纳米铁-微生物耦合体系可以有效还原硝酸盐的基础上,研究了pH、温度和DO等环境因素对该耦合体系脱氮速率和产物的影响,以期通过优化参数达到最好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该体系在中性条件下能够快速将硝酸盐还原,随pH升高,氨氮比例无显著变化,均在40%左右,但还原速率有所下降;随温度的升高,氨氮比例有所上升,而反应速率明显升高,但该体系在5℃时仍能将硝酸盐完全去除;耦合体系中的DO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产物中氨氮比例的增加,0.4 mg/L左右为较适宜DO水平,但对硝酸盐还原速率的影响不大,当DO为0.8 mg/L时,硝酸盐仍可以在8 d内完全去除。因此,该耦合脱氮体系对pH、温度和DO的适应能力较强,有利于实际地下水的原位修复。
东美英安毅李倩倩李铁龙金朝晖
关键词:纳米铁硝酸盐反硝化地下水
纳米Fe/Cu-Pd/Cu的制备及其还原硝酸盐氮的研究
<正>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Fe/Cu-Pd/Cu粒子,并在无氧条件下将其应用于水中硝酸盐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铜负载量为3.0%的Fe/Cu与质量比为4:1的Pd/Cu物理混合时,具有
李铁龙孙丽莉金朝晖安毅李淑静
关键词:硝酸盐催化脱硝
文献传递
混凝-气浮除藻工艺中混凝剂的选择被引量:9
2008年
通过对比聚氯化铝、硫酸铝、聚硫酸铁和氯化铁的混凝—气浮处理效果,选择最合适的混凝剂进行后续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藻密度1.6×10^(10)个/L左右的铜绿微囊藻原水,经处理后取得相近的出水效果时,聚合混凝剂比无机盐混凝剂投药量少很多,聚氯化铝比硫酸铝的用量减少70%以上,聚硫酸铁比氯化铁用量减少30%以上;对于铜绿微囊藻原水,铁系混凝剂对浊度、TOC的去除效果优于铝系混凝剂;铝系混凝剂对色度、藻密度的去除优于铁系混凝剂。
吴玉宝王启山王玉恒石大安安毅
关键词:混凝气浮除藻
一种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的方法。其主要步骤是:首先,采用分步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Fe/Cu粒子;具体过程为:在氩气保护下,用KHB<Sub>4</Sub>溶液还原FeSO<Sub>4</Sub>·7H<Sub>...
金朝晖李铁龙夏宏彩安毅
文献传递
纳米铁系材料与反硝化细菌复合去除地下水硝酸盐氮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采用不同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Fe、纳米Fe/Ni和油酸钠包覆型纳米Fe粒子,并将其与反硝化细菌复合应用于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去除研究中.分别考察了不同纳米铁系材料与反硝化细菌复合体系去除硝酸盐氮的反应速率及对脱氮产物生成的影响.同时,从核糖核酸(RNA)水平考察了不同纳米铁系材料对反硝化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Ni复合体系脱氮速率最快,6d内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达到100%,最终产物主要为氨氮,占体系总氮的69%;而纳米Fe和油酸钠包覆型纳米Fe复合体系9d可将硝酸盐氮100%去除,氨氮的转化率分别为52%和16%.另外,从反应前后反硝化细菌总RNA浓度的变化情况看,纳米Fe/Ni复合体系、纳米Fe复合体系和油酸钠包覆型纳米Fe复合体系的反硝化细菌总RNA浓度分别降低了93%、40%和34%,可见3种纳米铁系材料对反硝化细菌毒性大小顺序为:纳米Fe/Ni>纳米Fe>油酸钠包覆型纳米Fe.
夏宏彩金朝晖李铁龙东美英安毅
关键词:地下水硝酸盐氮纳米FE反硝化细菌
絮凝方式对藻类絮体形态、强度及气浮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利用混凝-气浮法处理含有较高浓度铜绿微囊藻(MA)的富藻水,在恒速絮凝和降速絮凝2种方式下,研究PAC-MA絮体的形态及强度对气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及能耗相同的条件下,采用降速絮凝比恒速絮凝处理效果更好:在PAC投加量(以A1203计)为5.6mg/L、快速混合搅拌强度(G)和时间分别为500s^-1和lmin、2级降速絮凝G值分别为100s^-1和20s^-1回流比为10%条件下,当絮凝时间为6-10min时处理效果较好,最佳絮凝时间为8min;不同的絮凝方式对PAC-MA絮体形态及强度有着显著影响,2种絮凝方式形成的絮体形态相似时,降速絮凝形成的絮体强度更大潆体的形态和强度共同影响气浮处理效果.
王玉恒王启山吴玉宝石岩安毅
包覆型纳米铁的制备及对三氯乙烯的降解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采用微乳包覆法制备出粒径约为80 nm的纳米铁粒子.结果表明,包覆型纳米铁与普通液相法、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铁相比,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7 d,经过700 h后,其对初始浓度为10 mg.L-1三氯乙烯(TCE)的去除率可达90%;对反应动力学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纳米铁对TCE的还原过程为准一级反应,在无氧、室温、中性条件下,浓度为87.5、175、262.5、350 mg.L-1的包覆型纳米铁的表观速率常数kobs值分别为6.49×10-4、6.64×10-4、7.10×10-4、7.43×10-4min-1,证明kobs与纳米铁质量浓度成正比;纳米铁与TCE的反应过程,是纳米铁失电子,在纳米铁表面生成Fe3O4,在水和Fe3O4界面上生成Fe2O3,TCE得电子降解,主要生成乙烯、乙烷,同时也有少量的其他含氯产物.
刘炳晶金朝晖李铁龙安毅李淑静王薇
关键词:三氯乙烯反应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