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磊
- 作品数:84 被引量:753H指数:16
-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氮肥增效剂对海南砖红壤土壤氮转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抑制剂施用能显著降低尿素及含脲肥料施用带来的环境问题。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对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和氯唑灵(Dwell)以及长效复混肥添加剂(NAM)对海南花岗岩母质土壤尿素氮转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AM和DCD可提高土壤NH4+-N含量,抑制硝化作用,可应用到海南地区以尿素作为氮源的肥料中,其推荐用量分别为施入纯氮量的0.8%和3.5%。但由于NAM和DCD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显著提高土壤酸碱度,有导致土壤氨挥发加大及NO2-积累的风险,建议在施肥时不要集中大量施用。
- 霍敏霞邹杰黄芳英孟磊
- 关键词:双氰胺NO3--NPH值
- 热带地区干湿气候对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及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为研究热带地区气候干湿状况对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及组分的影响,选择海南气候干湿程度差异大的琼中和东方两地的水稻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其有机质及组分的含量,探讨轻组有机质(LFOM)、重组有机质(HFOM)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以及富里酸(FA)、胡敏酸(HA)与重组有机质的关系,并分析了两地水稻土固定有机质的潜力。结果表明:湿润气候区水稻土有机质以及其各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半干旱气候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轻组有机质及重组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重组有机质含量与富里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干燥气候区水稻土对有机质的固持潜力大于湿润气候区。土壤重组有机质适应热带地区湿润气候,此外,热带地区土壤腐殖质复合能力弱,土壤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应采取适宜措施增加热带干燥气候区水稻土碳固定的潜力。
- 赵伶茹杨霖方雅各谢洋李思敏王怡洁孟磊
- 关键词:水稻土土壤有机质
- 添加秸秆和生物炭土壤N_(2)O排放对温度的响应被引量:5
- 2022年
- 为探讨添加秸秆和生物炭土壤N_(2)O排放对温度的响应,利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CK(不施秸秆和生物炭)、LC(1%生物炭)、HC(2%生物炭)和HS(2.75%秸秆)4个处理分别在10℃(T1)、20℃(T2)和30℃(T3)3个培养温度下的N_(2)O排放。随培养温度升高,CK、LC、HC和HS处理的土壤NH_(4)~+-N含量降低,NO_(3)~--N含量升高。相同温度下,添加不同物料的土壤铵态氮浓度表现为CK>LC>HC>HS,硝态氮含量表现为HC>LC>CK>HS。不同温度下,添加不同物料的土壤N_(2)O排放差异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T1~T3),CK、LC、HC和HS处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升高了46.49%~412.81%、64.69%~456.55%、7.42%~145.96%和105.91%~1421.66%。T3时,生物炭添加越多对土壤N_(2)O排放的抑制作用越明显,LC和HC处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CK处理,减排分别为64.27%和159.43%;添加秸秆显著促进土壤N_(2)O排放,HS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比CK、LC和HC处理高了178.12%、456.87%和721.54%。因此,升温有利于土壤N_(2)O排放,秸秆还田促进土壤N_(2)O排放,秸秆制成生物炭后还田显著降低土壤N_(2)O排放。
- 刘丽君朱启林何秋香张雪彬刘金霞曹明孟磊柯用春
- 关键词:温度秸秆生物炭
- 土壤快速强烈还原对于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2
- 2014年
-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每年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办法。实验采取土壤淹水及添加有机物料的方法,抑制土壤中FOC的数量。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处理在第5天显著增加了土壤的pH值,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淹水的处理中土壤pH值逐渐下降;土壤淹水及添加有机物料显著降低了土壤中SO2-4和NO-3的浓度;土壤中添加秸秆、猪粪和石灰的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NH+4的浓度。土壤淹水及添加有机物料对于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土壤淹水及添加秸秆、甘蔗渣和石灰的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FOC的数量,其中添加高量秸秆处理中FOC的数量下降最多,仅为处理前土壤中FOC数量的2.88%。添加有机物料但未加石灰的处理土壤中总微生物量较处理前相比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土壤淹水及添加有机物料是一种可以防控香蕉枯萎病的高效和环保的方法。
- 黄新琦温腾孟磊张金波朱同彬蔡祖聪
- 关键词:尖孢镰刀菌香蕉枯萎病
- 长期定量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呼吸影响被引量:132
- 2005年
- 利用1989年在河南省封丘县潮土上建立的用于研究有机肥(用小麦秸秆和饼肥沤制)和化学肥料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生产力影响的长期定位试验,于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在玉米—小麦轮作期内对土壤呼吸进行了研究。试验包括化肥氮磷钾(NKP)、氮磷(NP)、氮钾(NK)、磷钾(PK)、有机肥(OM)、一半化学氮肥和一半有机氮(1/2OM)以及不施肥(CK)7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以有机肥或以化肥形式配合施用NPK不但可以极大提高土壤生产力,而且有益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高作用显著高于化肥。玉米生长期的土壤呼吸占全年呼吸量的56%~59%,小麦生长期只占32%~37%。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呼吸量与有机物质的投入有关。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籽粒产量)和环境效益(全球变化),最佳的肥料配比是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寻求合理可行的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比率是实现农业土壤生产功能和环境功能协调统一的关键。
- 孟磊丁维新蔡祖聪钦绳武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呼吸
- 海南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轻组碳含量初探被引量:16
- 2012年
- 为了研究海南人工林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的性状,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重液分离法测定海南不同生态气候类型区人工林地和草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海南牧草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低于人工林地土壤的含量,但两者差异不显著。林、草地土壤轻组有机碳没有规律性,两者差异不显著。不同生态气候类型下的牧草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存在差异,结果为潮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且半干旱区与潮湿区的含量差异显著。
- 林晓东漆智平唐树梅孟磊
- 关键词: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气候类型母质
- 植胶土壤表面电荷与肥料利用效率关系研究
- 孟磊何秋香阮云泽吴川德丘秀灵董兆佳林晓东
- 利用电化学方法和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海南胶园土壤矿物类型和土壤表面电荷性质,并就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模拟的方法评估了胶园土壤硝态N淋失风险和胶园土壤P吸附特性,发现海南省胶园土壤粘粒矿物组成以高岭石...
- 关键词:
- 关键词:土壤养分肥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
- 施用生物炭对分次施氮砖红壤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添加生物炭对先后2次施氮砖红壤N_2O排放的影响,为生物炭还田施氮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室内培养试验,按砖红壤风干土质量的0、1%和2%水平添加生物炭,各处理先后2次施入等量氮,施氮后观测土壤N_2O排放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土壤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和全氮含量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第1次施氮后,生物炭添加促进土壤硝化作用,显著降低施肥后土壤NH_4~+-N含量(P<0.05),增加土壤NO_3~--N含量。相比对照,添加生物炭显著降低第1次施氮后N_2O排放(P<0.05),降低幅度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增加。第2次施氮,生物炭反而促进N_2O排放。综合2次施氮后N_2O的排放总量,相比对照,添加生物炭仍显著降低N_2O排放。【结论】施用生物炭显著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肥性能和减轻酸化程度。配合水分管理,可有效实现N_2O减排。
- 曹明潘凤娥伍延正孟磊何秋香柯用春
- 关键词:生物炭分次施肥硝化作用
- 海南胶园土壤肥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 2009年
- 对胶园第1代老胶园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第1代胶园土壤除有机质和全钾外,其他养分离子大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尤其是速效磷和速效钾。土壤普遍偏酸,阳离子代换量低。土壤综合评价指标在0.25~0.50之间,综合肥力水平低。
- 丘秀灵刘正富阮云泽茶正早罗微孟磊
- 关键词:胶园土壤
- 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对琼北地区水稻土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1年
- 干湿交替会影响土壤硝化和反硝化等N_(2)O主要的产生过程,频繁的干湿交替在以海南为代表的热带水稻种植地区十分常见.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应用广泛,然而当前关于生物炭在琼北地区水稻土频繁干湿交替过程中减排效果研究并未深入.本试验以海南琼北地区典型水稻土为供试土壤,以400℃厌氧条件下炭化的玉米秸秆生物炭为供试生物炭,探究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试验设置干湿交替条件下不添加生物炭(AWD1),干湿交替并添加2%生物炭(AWD2),干湿交替并添加4%生物炭(AWD3),持续淹水不添加生物炭(CF1),持续淹水并添加2%生物炭(CF2),持续淹水并添加4%生物炭(CF3)共6个处理,进行为期30 d的25℃恒温避光培养.结果表明:(1)不同水分条件下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均可减少酸性水稻土中N_(2)O的排放(P<0.05,下同),AWD3处理N_(2)O排放总量为0.43 mg·kg^(-1),相比AWD1处理减少了68%;(2)玉米秸秆生物炭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添加生物炭处理相对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在培养结束后土壤pH平均提高了0.5个单位,同时提高土壤NH_(4)^(+)-N含量,但会导致Eh的降低;(3)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添加显著降低了氨氧化细菌(AOB)丰度,显著提高了nosZ基因丰度,降低了(nirK+nirS)/nosZ的比值,抑制了硝化过程,同时促进了反硝化过程N_(2)O的还原,从而降低了N_(2)O排放.结果表明,干湿交替过程添加生物炭有利于减少水稻田土N_(2)O排放,在琼北地区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王鸿浩谭梦怡王紫君符佩娇李金秋汤水荣伍延正孟磊
- 关键词:生物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