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炜

作品数:34 被引量:283H指数:10
供职机构:香港浸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子宫
  • 13篇子宫肌
  • 13篇子宫肌瘤
  • 13篇肌瘤
  • 8篇化瘀
  • 8篇化瘀法
  • 7篇抑郁
  • 6篇抑郁症
  • 6篇益气
  • 6篇益气化瘀
  • 6篇益气化瘀法
  • 6篇补肾
  • 5篇中医
  • 5篇更年期
  • 4篇清心
  • 4篇中医药
  • 4篇疗效
  • 4篇解郁
  • 4篇活血
  • 4篇妇科

机构

  • 3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学院...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中西医...

作者

  • 33篇孟炜
  • 11篇朱南孙
  • 11篇董莉
  • 8篇谭蕾
  • 7篇陆建英
  • 5篇赵伟红
  • 4篇姜琳
  • 3篇洪岩
  • 3篇季培英
  • 3篇归绥琪
  • 2篇许江虹
  • 2篇马宝璋
  • 2篇刘巧莲
  • 2篇张婷婷
  • 2篇范振宇
  • 1篇刘瑞芬
  • 1篇吕嵘
  • 1篇李小花
  • 1篇章云
  • 1篇蒋学禄

传媒

  • 5篇上海中医药杂...
  • 4篇中医药学刊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甘肃中医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辽宁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全国第四次中...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肾活血方对小鼠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衰退的防治作用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小鼠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的防治作用。方法:以BALB/c雌性小鼠卵巢组织制备卵巢抗原,皮下和两后脚掌多点注射免疫同种雌性小鼠建立卵巢早衰模型。分别在第1次免疫以及第3次免疫后给予补肾活血中药,灌服中药后分析阴道脱落细胞涂片,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雌二醇(estradiol,E_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以及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浓度。结果:POF小鼠卵巢间质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外周血FSH和LH升高,E_2下降明显(P<0.05);而补肾活血中药能减少POF小鼠外周血FSH和LH含量,提高体内E_2水平,早期预防比后期治疗用药作用显著。结论:补肾活血中药主要通过纠正紊乱的生殖内分泌轴,恢复部分卵巢功能,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具有防治作用。
董莉姜琳孟炜朱南孙
关键词:卵巢功能早衰中草药制剂小鼠
化瘤方桂枝茯苓胶囊与RU486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机制.方法:临床选取67例子宫肌瘤病人,平行、随机分成三组,应用益气化瘀法组成的"化瘤方"与"桂枝茯苓胶囊"、"RU486"治疗,并比较疗效.同时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的TNF-α、sIL-2R、E2、P含量.结果:化瘤方、桂枝茯苓胶囊、RU486治疗子宫肌瘤均有效.就肌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全面改善临床症状看,化瘤方疗效优于桂枝茯苓胶囊和RU486,P《0.05.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TNF-α、sIL-2R平均水平高于正常人,P《0.01.E2、P与正常人无差别,P》0.05.中药治疗后TNF-α与正常人无差异,P》0.05.sIL-2R比正常人还低,P《0.01.E2、P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
孟炜马宝璋朱南孙
关键词:药物桂枝茯苓胶囊子宫肌瘤
化瘤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30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化瘤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化瘤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302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瘤体大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79.80%。结论化瘤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
陆建英孟炜朱南孙范振宇谭蕾赵伟红
关键词:子宫肌瘤气虚血瘀益气化瘀法
《内经》有关心身关系的认识被引量:2
2005年
心身关系是重要的心理学和哲学问题,是综合性医院精神卫生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课题.古医籍<内经>中贯穿着形神合一、形质神用的心身一元论观点,其影响巨大、深远,成为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之一.
孟炜朱南孙
关键词:《内经》心身关系中医学生理功能
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评价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安全性、有效性。设计: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单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共入组病例240例,其中对照组120例,试验组120例。试验组:精制桂枝茯苓胶囊1粒+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模拟剂2粒/次,3次/日,口服。对照组:桂枝茯苓胶囊3粒/次,3次/日,口服。从月经前7天开始,服药10天(经期服3天),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痊愈病例随访1个月经周期。结论:精制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安全、有效。
王昕陈莹王喆宋殿荣陈立怀林寒梅孟炜蒋学禄刘瑞芬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血瘀证
益气化瘀法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具有益气化瘀功效的中药复方化瘤方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凋亡相关蛋白(Bcl-2、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化瘤方、宫瘤宁、米非司酮药物血清,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Fas及其配体Fas-L变化。结果:3种药物血清均能明显下调PCNA、Bcl-2、Fas及其配体Fas-L蛋白在肌瘤细胞中的表达(P<0.001)。结论:中药复方化瘤方通过降低PCNA蛋白表达,直接抑制子宫肌瘤细胞增殖;调节Bcl-2、Fas-L蛋白表达诱导子宫肌瘤细胞凋亡。
孟炜赵伟红
关键词:药物血清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发病相关基因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筛选子宫肌瘤发病相关基因。方法:分别提取10对子宫肌瘤及肌层组织mRNA,用Cy5-dCTP和Cy3-dCTP逆转录标记cDNA探针,然后与含14000条cDNA的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洗片。将所得芯片进行扫描、聚类分析,获得差异基因表达信息。结果:共得到39条表达差异基因,5条表达上调,34条表达下调。表达下调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周期、增殖与凋亡、DNA合成与转录及细胞信号转导相关。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这些基因的表达失调相关。
李小花孟炜归绥琪
关键词:子宫肌瘤基因表达表达谱芯片
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患者血清FSH、LH、E_2及PRL的影响被引量:45
2007年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卵巢早衰患者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患者分成西药组和中药组,西药组口服信美力治疗,中药组口服补肾活血方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以及催乳素(PRL)浓度。结果西药组及中药组治疗后血清E2含量均明显升高,但西药组E2含量显著高于中药组(P<0.05);西药组及中药组治疗后血清FSH含量均明显降低,但中药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清LH明显降低(P<0.05),但西药组未有显著变化。结论补肾活血中药主要通过纠正紊乱的生殖内分泌轴和恢复部分卵巢功能,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发挥防治作用。
董莉姜琳林晓倩孟炜朱南孙
关键词:LHPRL补肾活血中药
补肾解郁清心方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积分及激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2003年
董莉陆建英孟炜
关键词:补肾解郁清心方尼尔雌醇疗效比较
实验性更年期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更年期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采用雌性SD大鼠卵巢切除与慢性长期不可预见刺激相结合,建立更年期抑郁症的动物模型。共分正常组、抑郁症组、更年期组和更年期抑郁症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Open-Field行为学评分,糖水消耗实验,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测定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尿促卵泡素;免疫组化法测定下丘脑5-羟色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结果:更年期抑郁症模型组水平活动积分为22.80±6.65,垂直活动积分为7.20±3.26,糖水消耗量为(73.3±19.0)m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7.12~9.54,P<0.01)。更年期抑郁症模型组雌二醇、尿促卵泡素和黄体生成素分别为(114.25±29.45),(0.47±0.11)和(0.19±0.05)μg/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5.34~8.23,P<0.01)。更年期抑郁症模型组5-羟色胺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分别为(48.4±21.3)和(170.2±44.6)个/视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25~9.87,P<0.01)。结论:该动物模型生殖内分泌激素与神经递质两方面均较好地反映了更年期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变化。
董莉归绥琪孟炜洪岩
关键词:更年期抑郁症疾病模型动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