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儿童
  • 2篇小儿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炎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药物
  • 1篇药物选择
  • 1篇输液
  • 1篇输液疗法
  • 1篇衰竭
  • 1篇皮质
  • 1篇皮质激素
  • 1篇抢救
  • 1篇住院
  • 1篇住院儿童
  • 1篇住院小儿
  • 1篇小儿急性

机构

  • 5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孟晓萍
  • 2篇杜忠东
  • 2篇吴铁吉
  • 2篇赵地
  • 1篇贾立英
  • 1篇刘莹
  • 1篇张拓红
  • 1篇李兢
  • 1篇梁璐
  • 1篇李棠
  • 1篇王俐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剂量皮质激素在抢救暴发性心肌炎中的作用被引量:24
2002年
赵地孟晓萍杨金慧王俐吴铁吉
关键词:急救暴发性心肌炎皮质激素
儿童寄生虫病的药物选择被引量:3
2001年
贾立英孟晓萍
关键词:儿童寄生虫病药物选择
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输液被引量:1
2000年
孟晓萍杜忠东
关键词:心力衰竭输液疗法
Holter在发现儿童心源性危险因素中的作用
2002年
目的 通过对有临床表现或伴有心电图异常儿童做Holter检查 ,发现潜在心源性危险因素并给以治疗。方法  310例有临床表现或伴心电图异常儿童做心电图、Holter及其他相应检查。结果 确诊心脏疾患2 11例 ,无心脏病变 99例。心电图异常表现为早博、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ST T改变及窦性心动过缓。Holter发现心电图示室性早搏患儿出现阵发性室速、RonT现象 ;Ⅰ度AVB出现Ⅱ度AVB现象 ;Ⅲ度AVB出现阵发性室速 ;窦性心动过缓出现窦停博现象。所有危险因素在药物干扰后复查Holter症状消失。结论 Holter在心律失常检查方面优于心电图 ,可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 。
赵地孟晓萍刘莹吴铁吉李兢
关键词:HOLTER儿童心电图
1995~1999年北京住院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7
2003年
目的 了解北京小儿川崎病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 ,并与其他地区比较。方法 按照日本全国小儿川崎病调查方法 ,向北京及其郊区所有拥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发出调查问卷和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回顾性记录自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期间诊断为川崎病的所有患儿。参加调查人员均为小儿心血管医生或是高年资儿科医生 ,由 2名高年资儿科医生监督确保调查严格按照研究方案进行。心血管并发症是指川崎病起病 1个月内发生的经超声心动图或冠脉造影证实的心脏扩大 ,冠状动脉扩张、狭窄或阻塞 ,心肌梗塞 ,或心脏瓣膜损害。结果 北京 39家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中 ,37家 (95 % )参加调查 ,共计报告 710例患儿 ,1995~ 1999年北京 5岁以下小儿川崎病年发病率分别为 18 2 / 10万、2 1 1/ 10万、18 6 / 10万、30 6 / 10万和 2 7 8/ 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 1 7∶1,发病年龄从 1月至 13 4岁 (平均 2 3岁 ) ,其中 5岁以下占 85 2 %。本病在春、夏两季发病较多 ,秋冬较少。淋巴结肿大是最少见的临床症状 ,且其发生率自 1995至 1999年逐年降低。 2 1 5 %的患儿发生心血管并发症 ,见于起病后 10或 10d以上才确诊的患儿 ,患儿急性期无死亡。结论 北京地区川崎病的发病率低于日本 ,而与美国的发病率相当 ,但高于其他西方?
杜忠东梁璐孟晓萍李棠张拓红川崎富作柳川洋北京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
关键词:住院儿童川崎病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