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忻 作品数:45 被引量:148 H指数:7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北京市科委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乙型肝炎组织中Fas及FasL表达的研究 1998年 为研究乙型肝炎肝组织中Fas及Fas配体(FasL)的表达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我们以兔抗-Fas及兔抗-FasL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标记和双标记技术,检测60例急性轻型、慢性活动型、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Fas及FasL。结果显示:Fas及FasL的检出率分别为76.7%及70.0%,Fas在肝细胞浆内表达,FasL多见于肝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内,也见于肝细胞胞浆表达,其阳性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汇管区。FasL阳性肝细胞分布与Fas肝细胞分布相同。免疫组化双标记染色示Fas及FasL可在同一肝细胞胞浆内表达。提示Fas/FasL系统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王海舰 郎振为 孟忻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FAS FAS配体 免疫组织化学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及Fas配体的表达 被引量:8 1997年 为探讨乙型肝炎肝组织中Fas及Fas配体(FasL)表达和分布的相互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兔抗-Fas及兔抗-FasL多克隆抗体,对60例急性轻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Fas及FasL进行了检测。Fas及FasL的检出率分别为76.7%(46/60)及70.0%(42/60),Fas于肝细胞胞浆内表达,FasL多在肝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胞浆内表达(34/42,80.9%),也见于肝细胞胞浆中(25/42,59.5%)。FasL阳性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汇管区,肝小叶内很少见,FasL阳性肝细胞的分布类同Fas阳性肝细胞;在急性轻型肝炎,阳性细胞多在小叶内弥散分布,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活动性肝硬化则更多集聚于碎屑样坏死灶和假小叶的周边。免疫组化双标记染色显示,Fas及FasL可在同一或不同肝细胞胞浆内表达,但多分布于同一区域。本研究在正常肝组织中未查见FasL的表达,提示在病理状态下,肝细胞才出现FasL的表达。Fas及FasL在肝组织中的分布表明,Fas-FasL系统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郎振为 王海舰 孟忻 李俊强 张士杰关键词:肝炎 乙型肝炎 FAS配体 急性妊娠脂肪肝肝细胞凋亡与增殖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7 1998年 为探讨急性妊娠脂肪肝(AFLP)患者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与肝细胞再生的状况,本文采用了免疫组化技术,以抗-Fas多克隆抗体和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对石蜡包埋的26例活检或尸解肝组织中Fas抗原及PCNA的表达和分布进行了研究。26例肝组织Fas抗原检测均为阳性(100%),Fas抗原强烈地表达于肝细胞浆内。PCNA的检出率为23.1%(6/26),阳性物质位于核内呈核型表达,阳性细胞少而稀疏地分布于肝小叶内。结果提示:AFLP的发病机理可能与Fas系统的免疫调控密切相关。 李德芬 郎振为 白金花 孟忻关键词:脂肪肝 肝细胞增殖 急性 妊娠并发症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S3期、S4期及肝硬化期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S3期、S4期及肝硬化期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 5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S3期病例、53例S4期病例及15例肝硬化期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通过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 张立洁 王泰龄 王欣欣 孟忻 赵景民 金荣华 宋晨朝 孙琳 张世杰 李俊强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肝硬化肾脏损害的免疫病理与临床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995年 对乙型肝炎肝硬化(HBC)尸检12例肾脏病理与免疫病理进行观察,免疫病理发现在肾小球的内膜和系膜区有乙型肝炎病毒抗体IgM、IgA、IgG和免疫复合物C3、Clq沉积,只发现1例有HBSAg阳性(8.3%)。提示可能肾脏损害与HBV直接作用的关系不大,而作为抗原引起体液免疫或通过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与肾病变关系较密切。 刘德恭 郭雁宾 王贞彪 俞雁平 孟忻关键词:乙型肝炎 肝硬变 肾损害 病理 急性妊娠脂肪肝与妊娠暴发型肝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1993年 对经病理证实的急性妊娠脂肪肝19例及妊娠暴发型肝炎7例进行了临床比较,指出,两者在病情进展的急缓、神志改变及肾功损害出现的早晚,DIC 发生的比率等方面之不同,是可以提供临床鉴别诊断线索的。尿胆红素阳性并不能排除急性妊娠脂肪肝。本文还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妊娠脂肪肝的母婴存活率进行了讨论。 郭雁宾 倪承瑞 孟庆华 刘德恭 谢祖婉 孟忻 郎振为 肖桂兰关键词:急性 脂肪肝 肝炎 妊娠并发症 从亚急性肝坏死的病理分期探讨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1991年 本文将经病理证实的亚急性肝坏死69例在病理上分为早、中、晚三期,并与临床主要肝功能指标,疾病合并症,转归及 B 超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指出:1.其病理上分为轻、中、重三期,与患者入院病程、疾病转归相一致;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化验指标相吻合,证明此分型是可行的。2.依照病理分期,作者提出了亚急性肝坏死早期诊断依据。3.B 超动态观察可以判定肝脏大小及推测其预后,左叶上下径缩短对诊断亚急性肝坏死至关重要。 郭雁宾 刘德恭 杨乐薇 赵慈海 石芝英 李刚 范大炽 孟忻关键词:亚急性肝坏死 重症肝炎 病毒性肝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3例尸检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病变的病理形态特点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3例SARS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光镜观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并与临床表现进行联系。结果肉眼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双肺的弥漫性出血,镜下为... 郎振为 张立洁 张世杰 孟忻 李俊强 宋晨朝 孙琳 周育森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尸体解剖 病理学 文献传递 热休克蛋白gp96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织中的检测及其意义 2004年 目的 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进行gp96检测,探讨gp96表达状况与肝硬化进展过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7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及77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活检肝组织标本进行gp96检测。以16例非肝炎肝组织作为本实验对照。结果 gp96在对照组正常肝组织、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肝细胞检出率分别为12.5%(2/16)、62.3%(48/77)、85.2%(23/27)。检验表明gp96的表达在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gp96在肝硬化肝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慢性乙型肝炎无显著差异,提示gp96在乙型肝炎病毒的刺激下合成增加,与乙型肝炎的肝硬化进展无相关性。 李承霖 孟忻 张世杰 郎振为关键词:热休克蛋白 GP96 乙型肝炎 肝硬化组织 丙型肝炎患者胰腺中丙型肝炎病毒C_(33C)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5 1996年 丙型肝炎患者胰腺中丙型肝炎病毒C33C抗原的检测郎振为孟忻郭新会李俊强张士杰近年来,有报道在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唾液腺组织中检测出丙肝病毒(HCV)RNA。为进一步探讨丙肝病毒(HBV)是否具有泛嗜性,我们采用HCVC33c单... 郎振为 孟忻 郭新会 李俊强 张士杰关键词:丙型肝炎 胰腺 丙型肝炎病毒 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