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娇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蜜蜂
  • 4篇中华蜜蜂
  • 3篇克隆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克隆
  • 2篇气味受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定位
  • 1篇东方蜜蜂
  • 1篇雄蜂
  • 1篇嗅觉受体
  • 1篇组织表达分析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线粒体基因
  • 1篇克隆与序列分...
  • 1篇蜡螟
  • 1篇活性
  • 1篇发育
  • 1篇分化

机构

  • 6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6篇孟娇
  • 6篇姜玉锁
  • 6篇赵慧婷
  • 5篇杨珊珊
  • 3篇杜亚丽
  • 2篇马卫华
  • 2篇潘建芳
  • 2篇王树杰
  • 1篇宋文菲
  • 1篇张桂贤
  • 1篇杨爽
  • 1篇高鹏飞
  • 1篇张中印

传媒

  • 2篇昆虫学报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华蜜蜂嗅觉受体AcerOrco的表达及定位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通过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嗅觉受体AcerOrco的表达及蛋白定位分析,阐明AcerOrco的表达特性,以期为进一步探索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通过q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对中华蜜蜂气味受体AcerOrco mRNA及蛋白在内勤蜂和采集蜂5个组织部位(触角、头、胸、腹和足)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AcerOrco蛋白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定量结果显示,AcerOrco转录本在内勤蜂和采集蜂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该基因在采集蜂各组织中的表达量普遍高于内勤蜂。AcerOrco受体蛋白在内勤蜂和采集蜂各组织中也均有表达,在触角和头部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定位结果显示,在内勤蜂触角中,AcerOrco主要在毛形感器中表达,板形感器中表达不明显;在采集蜂触角的板形感器和毛形感器中均有表达,但毛形感器中的表达更多一些。【结论】获得了AcerOrco mRNA及其蛋白在内勤蜂和采集蜂各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并将这一蛋白表达定位于工蜂触角的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中。
张中印杨珊珊孟娇赵慧婷姜玉锁
关键词:中华蜜蜂嗅觉受体MRNA表达蛋白表达蛋白定位
中华蜜蜂foraging基因Acfor的克隆与发育差异表达
2017年
[目的]本研究克隆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 foraging(Acfor)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和基因表达分析,为研究该基因参与蜜蜂劳动分工的分子机理及蜜蜂采集行为调控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和克隆获得Acfor的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蛋白进行结构特点分析;采用qRT-PCR对Acfor基因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环鸟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PKG)活性采用比色法检测。[结果]Acfor cDNA全长为3 029 bp(GenBank登录号为,KP662686.1),ORF序列长度为2169 bp,编码722个氨基酸。预测该蛋白分子量为81.80 ku,理论等电点(PI)5.50,为酸性、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存在2个糖基化位点和38个潜在磷酸化位点,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二级结构中,有卷曲环、α-螺旋和伸展链3种结构,三者比例分别为57.06%、28.12%和14.82%;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中华蜜蜂Acfor和其它膜翅目for组成了一个大的分支,分支由7个亚支构成,Acfor与Amfor分子距离最近。不同日龄工蜂Acfor mRNA的表达和PKG活性的趋势一致,1~30日龄均有表达和PKG活性,1~10日龄表达量和活性下降,10日龄后开始上升,25日龄表达量和活性最高,然后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可见,Acfor基因表达和PKG活性水平影响中华蜜蜂与日龄有关的采集行为。
马卫华邵有全赵慧婷孟娇田嵩浩杜亚丽姜玉锁
关键词:中华蜜蜂FORAGING基因克隆
中华蜜蜂Malvolio基因Acmvl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本研究克隆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Malvolio(Mvl)基因的c DNA序列,分析了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点,并探讨其mRNA在内勤蜂、采蜜蜂和采粉蜂各部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期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中华蜜蜂内勤蜂头部组织中扩增和克隆获得Acmvl的全长序列,并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Acmvl蛋白的结构特征;采用Real-time PCR对中华蜜蜂Acmvl在内勤蜂、采蜜蜂和采粉蜂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Acmvl基因c DNA全长为2 130 bp(Gen Bank登录号:KP662686),编码587个氨基酸,预测该蛋白分子量为65.86 k D,等电点为6.03,无信号肽,存在11个跨膜结构域、9个糖基化位点和14个潜在磷酸化位点;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中华蜜蜂Acmvl与其他膜翅目昆虫Malvolio聚为一支,与小鼠Mus musculus和人Homo sapiens Nramp家族的Nramp2聚为另一大分支,且与小鼠、水稻Oryza sativa、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Nramp家族同源体在跨膜区、跨膜区带电残基及转运蛋白特征结构域上有很高的保守性,尤其是与Nramp2。Acmvl基因在中华蜜蜂各部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高表达于内勤蜂的胸部及采蜜蜂和采粉蜂的腹部和足部,提示该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采集行为。【结论】Acmvl属于Nramp基因家族,可能为Nramp2的同源基因,该基因影响采集行为可能与转运Cu2+,Mn2+和Fe2+(尤其是Fe2+)有关。
孟娇马卫华赵慧婷邵有全田嵩浩杨珊珊王树杰杜亚丽潘建芳姜玉锁
关键词:中华蜜蜂基因克隆
大蜡螟气味受体基因Gmel/Orco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为进一步研究大蜡螟嗅觉通讯分子机制和寻求新的大蜡螟防治技术,本研究克隆了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的气味受体基因Gmel/Orco,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鳞翅目昆虫非典型气味受体家族基因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将其克隆至T载体并测序。克隆获得大蜡螟气味受体Orco的cDNA序列,命名为Gmel/Orco(GenBank登录号:KT02086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mel/Orco开放阅读框长1425 bp,编码47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3.36 k D,等电点为8.44,序列中有7个跨膜区,N-端在细胞膜内,C-端在细胞膜外。通过在Gen Bank中进行序列的同源性比较,该基因与已公布的鳞翅目螟蛾科、夜蛾科昆虫的非典型气味受体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克隆所获得的基因属于非典型气味受体家族基因。
杨爽赵慧婷宋文菲孟娇杨珊珊杜亚丽潘建芳王树杰姜玉锁
关键词:大蜡螟气味受体基因克隆
基于线粒体基因的东方蜜蜂群体亚分化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进一步了解我国境内东方蜜蜂Apis cerana(Fabricius)群体的亚分化状况,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宝贵的蜂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公开的两对引物对中国境内19个地区的东方蜜蜂线粒体tRNAIle^ND2与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并与其他地区东方蜜蜂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扩增获得的tRNAIle^ND2基因的部分序列长度为471~474 bp,序列中共13个变异位点;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长度为581~585 bp,序列中共6个变异位点。ND2基因部分蛋白比对结果显示,仅山西沁源东方蜜蜂有一个位点发生变异。【结论】基于两基因部分序列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海南东方蜜蜂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东方蜜蜂;阿坝地区的东方蜜蜂可能属于高海拔地区的一种生态型,未支持其单独作为一个亚种的结论;吉林3个地区的东方蜜蜂之间亲缘关系较近,可能属于一个生态型;云南东方蜜蜂的变异比较丰富。
田嵩浩赵照林赵慧婷马卫华杨珊珊孟娇姜玉锁
关键词:东方蜜蜂线粒体基因系统发育
气味受体基因Orco在中华蜜蜂雄蜂触角中的表达及定位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昆虫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在其发挥嗅觉识别过程中采用的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信号传导机制,这一离子通道是由一个特定的共受体与一个普通气味受体结合为异源二聚体而形成的。其中,气味共受体(odorant receptor coreceptor,Orco)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家族,在不同种类昆虫中高度保守,并在调控昆虫的嗅觉行为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论文在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工蜂Orco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雄蜂Orco的表达特性。【方法】采集中蜂1日龄雄蜂的触角、头(去除触角)、胸、腹、足5部分组织,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蛹及成蜂触角。提取各样本的总RNA,利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PCR)技术鉴定Orco在雄蜂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采集1日龄雄蜂触角制备冰冻切片,合成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对Orco在雄蜂触角中的表达进行细胞定位分析。【结果】q PCR分析结果表明,Orco转录本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表现为触角>头>足>腹>胸,其中触角表达量约为头部的100倍;Orco在雄蜂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幼虫期和蛹期表达量较低,羽化后开始逐渐升高,性成熟后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此外,结合前期工蜂荧光定量试验数据,分析得到Orco在雄蜂触角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工蜂触角表达量(P<0.0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Orco阳性杂交信号大量表达于雄蜂触角的板型感器和毛型感器的神经元细胞中。【结论】气味受体基因Orco在中蜂雄蜂的触角中大量表达,且在性成熟后表达量达到高峰。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推测Orco在中蜂中是偏雄性表达的。
赵慧婷高鹏飞张桂贤田嵩浩杨珊珊孟娇姜玉锁
关键词:中华蜜蜂气味受体表达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