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航

作品数:99 被引量:2,36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0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5篇植物
  • 19篇区系
  • 15篇植物区
  • 15篇植物区系
  • 15篇青藏
  • 15篇青藏高原
  • 7篇染色体
  • 7篇种子植物
  • 6篇物种
  • 6篇类群
  • 6篇分类学
  • 5篇地理学研究
  • 5篇英文
  • 5篇植物多样性
  • 5篇生物地理
  • 5篇染色
  • 5篇进化
  • 5篇核型
  • 5篇被子植物
  • 4篇中国植物

机构

  • 99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云南师范大学
  • 7篇云南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吉首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99篇孙航
  • 15篇周浙昆
  • 14篇李志敏
  • 8篇邓涛
  • 6篇顾志建
  • 6篇周卓
  • 5篇乐霁培
  • 5篇牛洋
  • 5篇张建文
  • 5篇聂泽龙
  • 4篇彭华
  • 4篇李德铢
  • 4篇宋波
  • 4篇吴征镒
  • 4篇杨永平
  • 4篇彭德力
  • 4篇陈高
  • 3篇陈介
  • 3篇张体操
  • 3篇陈家辉

传媒

  • 34篇云南植物研究
  • 8篇植物分类与资...
  • 7篇生物多样性
  • 4篇大自然
  • 4篇广西植物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科学通报
  • 2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人与生物圈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植物杂志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特殊生境中植物多样性的起源和进化机制的研究
孙航
摘要:从地学和生物学多学科交叉、宏微观结合;并在生理生态、细胞乃至分子水平等方面,对青藏高原特征或代表类群的进化模式、多样性形成机制以及进化速率、极端环境下物种适应机制及其繁殖生物学的特征、染色体倍性进化在青藏高原极端环...
关键词:
关键词:进化机制
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性及其起源和分化被引量:168
2005年
对中国植物区系中的239个特有属,分属67个科,进行了分析研究,列出了这些特有属在种子植物各个科的分布,现代地理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含特有属在10个以上的有5个科即Gesneriaceae,Compositae,Labiatae,Cruiciferae,Umbelliferae;其中以Gesneriaceae居榜首(27属),Compositae位居第二(20属),Labiatae有12属,居第三。含2属的科有15个,含1属的科有30个;其中Ginkgaceae,Davidiaceae,Eucommiaceae,Acanthochlamydaceae组成了中国植物区系最具古老性、特有性和代表性的4个单型科。在此基础上,从特有属在被子植物八纲系统各个纲的分布特点,以及在各个科组成和系统关系及已有地质、化石历史和系统学,形态,分子证据论述了这些特有属的起源、系统关系及在植物地理上的关系。在裸子植物中,特有属最为丰富,几乎皆是地质历史上北极-第三纪成分的残遗,起源时间较早,可追溯到白垩纪或更早。被子植物中,中国特有属存在于八纲被子植物的所有纲中,几乎在现代被子植物各个演化阶段均有古老残遗的特有类群存在,同时也不乏新特有类群尤其是在演化的高级阶段的类群。从起源上看,被子植物的古特有属主要发生于晚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地质历史上大都占有广阔的分布区;新特有属多发生在新第三纪以后。其源头主要是北极第三纪、古热带第三纪(冈瓦纳第三纪)和古地中海第三纪的奇妙结合,不少类群是就地起源的;特有性是在第三纪中晚期以后北半球气候变迁,迁移途径(如北大西洋陆桥和白令陆桥)中断后形成的,这一时期是我国特有属形成发展的起始标志。
吴征镒孙航周浙昆彭华李德铢
关键词:中国植物区系进化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吴征镒李锡文武素功方瑞征周浙昆彭华李德铢孙航李恒陈书坤
该项目主要内容:“中国特有科属的起源和散布规律;调查研究与新生代重大地史事件相关联的关键地区和研究薄弱地区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征;探讨中国植物区系中的重要科属的起源、分化和分布,阐明中国植物区系的形成演变历史。”根据上述内...
关键词:
关键词:种子植物植物区系中国植物区系被子植物
改进的植物染色体制片方法被引量:19
2007年
文章以外来物种肿柄菊和濒危物种三棱栎的根尖和茎尖为材料,改进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的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植物染色体制片的质量和所需目的细胞的获得率。
陈高孙航孙卫邦
关键词:染色体制片肿柄菊三棱栎
植物系统发育区系地理学研究:以云南植物区系为例被引量:14
2017年
传统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主要以植物区系的分类群组成及其分布区类型的分析为主,忽视了进化历史的分析。本文根据前期云南植物区系的分区研究,基于云南种子植物1,983个属的系统发育关系,结合其地理分布,从进化历史的角度分析不同地理单元的分类群组成、系统发育组成及其相似性,探讨各个地理单元的系统发育结构及地理单元间的系统发育相似性。结果表明:云南植物区系不同地理单元的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科或属的丰富度显著相关,其系统发育结构为非随机型;不同地理单元间的系统发育组成相似性与分类群组成相似性显著相关,二者的聚类分析均表明具有热带植物区系性质的地理单元与具有温带植物区系性质的地理单元各自聚为一类。由此可见,融合进化历史信息的植物区系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区系的性质和来源。
李嵘孙航
关键词:系统发育多样性生物地理学
横断山区植物的花粉形态及生态意义(英文)被引量:1
2015年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西南部横断山区夏季开花的27科43属46种2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对花粉形态进行了细致的描述。结果表明,花粉类型以近长球形—长球形和长球形为主,分别为27.1%和25%,还有少量的为球形,近球形—近长球形,近扁球形和四合花粉。萌发孔以3孔沟为主,占43.8%,还有3沟,散孔,多沟,三拟孔沟,6-沟,单沟等类型。外壁纹饰以细网状为主占50%,还有粗网状,细颗粒状,光滑,刺状纹饰等。这些物种的孢粉学特征为第四纪地层孢粉研究提供了现代孢粉学依据。此外在花粉形态性状基础上,通过SPSS软件聚类分析,对部分同科物种间的鉴定特征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根据植物的生态学特性讨论了它们的生态环境指示意义。
郑鑫闵运江徐波孙航周忠泽
关键词:花粉形态生态意义
青藏高原与横断山被子植物区系演化的细胞地理学特征被引量:11
2017年
青藏高原与横断山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势以及高度丰富的植物区系成分于一体,成为世界上研究生物多样性起源与演化的热点地区之一。我们对这一地区被子植物的染色体数据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多倍体在该地区只约占23%的比例,远低于其他高山地区,这可能是由于这一地区特殊的地质历史或者复杂的地形和生境等因素所导致的。低基数的二倍体占近一半的比例(43.3%),说明了二倍体水平上的染色体结构和核型进化也是本地区物种分化的另一重要机制。古多倍体,即高基数二倍体,也占有较大的成分(33.7%)。本地区物种在细胞学遗传演化途径上的多样性与这一地区极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对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地区被子植物区系进化中染色体演化机制的研究,为探讨东亚以及北半球其他植物区系物种进化、高山植物区系起源和演化等许多重大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王家坚彭智邦孙航聂泽龙孟盈
关键词:青藏高原染色体进化多倍体被子植物
中国瑞香科植物——柳叶荛花的确认及补充描述(英文)
2007年
确认了中国瑞香科Thymelaeaceae存疑植物柳叶荛花Wikstroemia salicina(Lévl.)Lévl.& Blin为中国植物记录,同时补充描写了一些其重要的分类学特征。
张永洪David E.BOUFFORD孙航
关键词:瑞香科
西藏壳斗科的地理分布被引量:20
1995年
在野外考察,分类清理和修订的基础上讨论了西藏壳斗科的地理分布。自然分布的西藏壳斗科植物,共3属33种,集中分布于藏东南的河谷地带和喜马拉雅山脉的聂拉木县。印度栲、刺栲、喜马拉雅石栎和西藏石栎是这些地区海拔2000m以下群落建群种;通麦栎、俅江栎和薄片青冈是西藏海拔1800—2500m地段森林植被的建群种;硬叶高山栎类则是海拔2500m以上硬叶常绿阔叶林及高山灌丛植被的建群种。种的区系成分分析表明:西藏壳斗科植物共有7种区系成分。其中以热带印度、喜马拉雅-中南半岛、中国-喜马拉雅和东喜马拉雅特有等3种成分为最丰富。区系成分分析还表明,海拔2000m以下的西藏壳斗科植物主要来源于热带亚洲:海拔2000m以上的种类主要来源于东亚,特别是横断山。本文还讨论了西藏壳斗科发生发展的地史背景,比较了和毗邻地区壳斗科植物区系的关系。
周浙昆孙航俞宏渊
关键词:山毛榉科地理分布
栌菊木的等位酶分析及其在生物地理和保护生物学上的意义被引量:9
2003年
对我国西南特有的菊科单种属植物栌菊木 1 0个居群、 1 4 9个个体、 1 1个酶系统及 1 6个酶位点的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分析表明 ,栌菊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特有种中较高 ,在居群水平上 ,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 =1 1~ 1 4 ,多态位点百分数P =6 3%~ 4 3 8% ,实际杂合度Ho =0 0 6 3~ 0 2 5 0 ,期望杂合度He =0 0 4 3~ 0 1 94 ;物种水平上A =1 6 ,P =37 5 % ,Ho=0 1 4 3,He=0 1 4 1。居群间遗传一致度I=0 90 2~ 1 0 0 0 ,杂合性基因多样度比率FST为 0 2 395。栌菊木居群间分化程度较大 ,云南南盘江流域碧云寺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低 ,明显低于金沙江流域的居群。栌菊木可能是来自冈瓦纳古陆祖先的后裔 ,可能是古地中海退却以后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分化出来的特有属 ,并且可能由于湿度等生态因子的限制 ,其分布区未能进一步扩大 ,仅在南盘江流域形成零散分布。等位酶分析结果还表明栌菊木遗传多样性总体水平较高 。
彭玉兰胡运乾孙航
关键词:栌菊木等位酶生物地理保护生物学菊科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