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自永

作品数:80 被引量:52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矿业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地下水
  • 11篇地质环境
  • 10篇地质
  • 9篇同位素
  • 8篇承载力评价
  • 7篇冻土
  • 7篇盆地
  • 7篇额济纳盆地
  • 6篇干旱
  • 6篇高寒山区
  • 6篇O同位素
  • 5篇多年冻土
  • 5篇遥感
  • 5篇生态
  • 5篇生态环境
  • 5篇湿地
  • 5篇稳定同位素
  • 5篇干旱区
  • 4篇植被
  • 4篇示踪

机构

  • 60篇中国地质大学
  • 30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江苏省地质调...
  • 2篇新疆水利水电...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山东轻工业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山东省鲁南地...
  • 1篇海南水文地质...

作者

  • 79篇孙自永
  • 30篇马瑞
  • 24篇周爱国
  • 11篇补建伟
  • 10篇余绍文
  • 6篇徐恒力
  • 5篇魏文浩
  • 5篇龙翔
  • 5篇魏文浩
  • 5篇刘梦
  • 4篇王焰新
  • 4篇甘义群
  • 4篇王烁
  • 3篇陈伟涛
  • 3篇周建伟
  • 2篇龚绪龙
  • 2篇陈伟涛
  • 2篇刘伟
  • 2篇徐友宁
  • 2篇陈伟

传媒

  • 12篇地质科技情报
  • 5篇地球科学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安全与环境工...
  • 2篇冰川冻土
  • 2篇中国矿业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地质通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金属矿山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大自然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工程勘察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向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模式研究被引量:22
2003年
天然条件下的长期干旱化趋势使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水资源的无序利用则导致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合理的水资源开发模式要以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研究为基础 ,将水资源开发作为水资源系统的输入 ,其输出作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输入 ,分析其响应 ,即生态环境的变化 ,对水资源开发方案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预测评价。水资源系统的滞后与延迟效应、地表植被的习性及水因子的涨落特点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孙自永马瑞周爱国甘义群
关键词: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水资源开发水资源系统水资源分配
干旱内陆区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研究:以敦煌盆地为例被引量:8
2014年
在干旱内陆盆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中,地下水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论文以敦煌盆地为研究区,综合潜水埋深和水文地球化学调查、天然植物样方调查以及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从地下水属性变化对天然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依赖于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制图等两个方面,开展了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以地下水潜水埋深和矿化度为代表的地下水属性与天然植被组成的系统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属性构成;当该系统远离平衡态时,控制系统状态的是多种地下水属性的组合,属性组合的微小涨落可能导致系统状态的较大差异;该系统状态的变化不具有等比例变化特征。植被覆盖度随潜水埋深和矿化度变化具有随机性、确定性和混沌特征。综合考虑研究区植物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植物对地下水的利用方式、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以及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完成了研究区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制图。结果表明,研究区除部分河、湖沿岸的植被生态系统外,其余2270.5km^2面积都高度依赖地下水,占总面积的88%。
陈伟涛王焰新孙自永李亮黎志恒杨俊仓赵成
关键词:地下水流动系统湿地遥感
额济纳盆地1977-2005年景观格局演化及其生态学机制被引量:6
2008年
基于1977、1993、2001和2005年四期Landsat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分析了近30年来额济纳盆地景观格局的演化特征及其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1)乔木林的结构不合理和回复力较低导致其始终处于退化之中,对黑河输水量变化的响应具有滞后和延迟效应;(2)灌木物种生态型的多样性较高,使得灌木林对水分变动的响应表现出一定的弹性,在快速退化后保持相对稳定;(3)草本植物对水分变动的响应十分敏感,草地的面积和空间分布受黑河输水量影响最为显著;(4)沙地总面积持续增加,单个沙丘的规模增大,与沙尘暴发生频率减少但强度持续增大的趋势相一致;(5)水域和干湖盆的景观格局具有明显的波动特点,主要受黑河向盆地内的输水量与输水方式控制。
孙自永徐恒力
关键词:额济纳盆地
植物地境及物种地境稳定层被引量:43
2004年
植物地境是其生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境结构的系统分析应作为探索植物与其地境生态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植物地境具有鲜明的耗散结构特征 ,内部的宏观稳定性和层次性是适应外界环境的自组织结果 ,并与植物根群的“层片”结构相契合 .每一“层片”代表一个特定的地下小环境 .若地境具有多个“层片” ,说明该地境拥有可被多种植物利用的多样小环境 .根群作为根系的主功能区 ,是联系植物与地境的纽带 .与植物的根系相比 ,根群的“层片”现象更清晰 .通过根群的“层片” ,不同植物实现资源分割 ,避免过激竞争 ,能够长期共存 .基于地境耗散结构特征分析和各物种根群所处深度范围的统计结果 ,首次建立了物种地境稳定层的概念 .某一物种根群所处的位置即为该物种的地境稳定层 .物种地境稳定层可作为地境生态功能分层的基本单位 .较之地境全剖面各指标的平均值 ,地境稳定层内理化指标组态更为真实地反映了植物生存的地下环境 ,可用以确定物种的生存域 ;不同植物的生理和生活习性是对其稳定层内指标组态量值及动态变化规律的一种响应 ;地境所能提供的稳定层的多寡及组态对地表植物群落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地境稳定层的消失和产生 ,可导致对应物种的消亡和入侵 ,造成植物群落的演替 .
徐恒力孙自永马瑞
关键词:根群
一种基于通信塔安装的局域气象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通信塔安装的局域气象监测系统,包括:浮动式平台,其用于固定全自动气象站,使所述全自动气象站漂浮于水面;所述浮动式平台包括浮板、至少三根钢绳和若干地锚,所述全自动气象站固定在所述浮板的中心位置,所述...
补建伟马瑞孙自永尹茂生葛孟琰乔树锋王云权王俊友汪正聂晗凌抗
文献传递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7
2015年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近年来诞生的概念,主要以评价手段来反映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工作程序,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并不统一和完善,开展地质环境评价工作前有必要对一些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和界定。首先论述了承载力的概念、内涵、起源、发展和演化的历程,剖析了矿山地质环境系统及其特点;然后总结归纳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类型;最后分析讨论了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前提和假设,进而明确了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对象、范围、性质、前提和目的等基本属性。通过上述讨论,可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以及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矿产资源开发与规划提供参考。
补建伟孙自永周爱国徐友宁徐友宁魏文浩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三峡实习基地环境地质野外教学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0
2008年
在分析环境地质学科发展前景及国家建设对环境地质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峡实习基地环境地质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基础地质、地质环境问题认识、环境水文地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大型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并分实习动员和准备、野外教学、学生独立工作、编写实习报告和答辩四个阶段,对野外实习的具体安排做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野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周建伟马传明孙自永
关键词:环境地质野外教学实习
中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演化的长程效应研究:以额济纳盆地为例
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演化趋势及其机制的研究是涉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对西北各级地方政府生态保护与建设目标及措施的制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以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基于生态系统时空关系和尺度效应的分析,...
孙自永
关键词:生态系统干旱区额济纳盆地
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被引量:6
2008年
地下水系统的划分对于深入分析地下水的形成条件,揭示地下水的循环演化规律,进行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论述地下水系统的有关概念及划分方法的基础上,以西北典型内流盆地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为例,对地形地貌、区域地质背景及系统内含水层和水流场进行分析,从中提取依据,确定系统边界,划分地下水系统,划分出4级系统,包括2个地下水亚系统(二级系统)、4个子系统(三级系统)。
张俊孙自永余绍文
关键词:地下水系统额济纳盆地
黑河中游临泽地区沙丘植物水分来源的D、^(18)O同位素示踪被引量:11
2011年
基于2008年7月份降雨、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茎干水的D、18 O同位素观测结果,分析了黑河中游临泽地区沙丘顶、底部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来源,确定了红柳、花棒、梭梭等沙丘植物的吸水层位及其对降雨和地下水的依赖程度,发现:①土壤水δ(D)、δ(18 O)剖面总体呈指数形式,局部受降雨事件入渗过程影响,土壤剖面的上界面受连续蒸发和降雨入渗作用,下界面接受潜水的连续补给;②地表至20~30cm深度内的土壤水由最近的降雨补给,其下至130cm深度内的土壤水由此前1~2周的降雨事件叠加补给,130~150cm深度以下的土壤水主要由潜水补给,偶尔混有前期较大降雨事件的入渗补给;③除沙丘底部的花棒利用较浅层次(120~180cm深度)的土壤水外,其他物种都利用≥185cm深度的土壤水,表明研究点的沙丘植物主要依赖更为稳定的潜水水源,偶尔利用入渗深度较大的降雨。
周辰昕孙自永余绍文
关键词:干旱区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