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华
- 作品数:12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鱼类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cDNA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 采用RT-PCR方法,从鲢、鲤、鲫三种鱼类肝脏总RNA中克隆出了谷胱甘肽转移酶Pi型(GST Pi) cDNA序列,推导了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三种鱼类GST Pi的ORF全长627 bp,编码208个氨基酸。翻译起始密码...
- 孙玉华谢平
- 文献传递
- 中国胭脂鱼遗传多样性及亚口鱼科分子系统学研究
- 亚口鱼科(Catostomidae),淡水鱼类,呈泛北极(holarctic)分布.仅有少数分布在亚洲,即分布于西伯利亚的Catostomus catostomus以及中国的Myxocyprinus asiaticus....
- 孙玉华
- 关键词:胭脂鱼鱼科分子系统学长度多态性地质年代表直接测序
- 亚口鱼科线粒体DNA差异及系统进化关系研究
- 亚口鱼科(Catostomidae),淡水鱼类,呈泛北极(holarctic)分布。分类学上隶属于鲤形目,全球范围内共14属,约80种.绝大多数种类分布于中、北美洲,约有13属75种;仅有少数分布在亚洲,即分布于西伯利亚...
- 孙玉华刘思阳余其兴
- 关键词:系统进化关系线粒体DNA
- 文献传递
- 黄颡鱼生长激素cDNA序列克隆及其序列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采用RT-PCR方法,首次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脑垂体总RNA中克隆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cDNA的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序列,长603nt,推导的GH前体由200个氨基酸组成。以生长激素氨基酸序列为分子标记,比较了包括黄颡鱼在内的鲇形目6科9种鱼类的生长激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并用PHYLIP软件构建了鲇形目6科9种鱼类的系统发育树,可识别3个大的单系类群,即类群Ⅰ:鲇科Siluridae;类群Ⅱ:芒鲇科Pangasiidae+(鱼尝科Bagridae+异囊鲇科Heteropneustidae);类群Ⅲ:鱼回科Ictaluridae+胡子鲇科Clariidae。
- 孙玉华谢从新
- 关键词:鲇形目
- 中国胭脂鱼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7
- 2002年
- 利用PCR技术扩增了采自长江宜昌江段和清江的 8尾中国胭脂鱼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研究发现该种具有脊椎动物线粒体控制区的一般结构 .在获得的 95 8bp的碱基序列中 ,共检测出 32个多态性核苷酸变异位点 ,多态位点比例为 0 .0 33。核苷酸的变异位点除一个为缺失外 ,其余全部为碱基转换 .变异位点主要集中在 5 5~36 5bp高变异区 ,而其他区域突变稀少。个体的变异在 0~ 1.36 %之间 ,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多态性差异。中国胭脂鱼的线粒体控制区的变异远大于美国胭脂鱼 (Moxostomarobustum)的 0 .0 16。
- 孙玉华王伟刘思阳何舜平邵雪玲谢志雄邓凤姣刘勇童金苟吴清江
- 关键词:线粒体控制区
- 亚口鱼科鱼类核DNA 18S-ITS1-5.8S序列比较分析被引量:9
- 2006年
- 孙玉华谢从新刘思阳
- 长江野生鲤鱼与萨瓦河鲤鱼群体结构比较被引量:2
- 2007年
- 以分布于萨瓦河克罗地亚流域的野生鲤鱼(C.c.carpio)和中国长江野鲤(C.c.haematopterus)为研究对象,以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为分子标记,比较两个群体的遗传变异,并进行了聚类分析。从多态位点比例、转换和颠换比例、以及单倍型多样性等多个多样性指数来看,克罗地亚西鲤群体较长江野生鲤鱼的遗传多样性要高。长江野生鲤鱼和克罗地亚鲤鱼群体并没有完全歧化为两个单系;但仍可以识别两大类群:类群一由长江鲤鱼群体组成,类群二除了2号单倍型外,都由克罗地亚鲤鱼群体组成。
- 孙玉华刘思阳TeaT Treer
- 用RAPD技术对鲶和褐首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8
- 2001年
- 用 RAPD技术对鲶天然群体和褐首鲶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鲶的遗传相似度S=0 .6 192 ,褐首鲶 S=0 .92 6 9.作为天然群体的鲶在 RAPD图谱具有比作为养殖群体的褐首鲶更为丰富的 DNA多态 ,同时也表明 ,长期的人工养殖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下降 ,自然种群个体间基因的随机交流会使遗传多样性增加 .
- 赵文学孙玉华邵雪玲成竹蒋超殷文莉刘思阳
- 关键词:褐首鲶RAPD技术鲶形目遗传相似度
- 以RAPD方法分析岩原鲤分类地位被引量:10
- 2004年
- 采用opaopoopq等系列44个随机引物对鲤亚科与亚科的几个种类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扩增,通过对电泳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得出各种间遗传距离分支图.按节点的遗传距离最大数值0.232可以分出亲缘关系最远的两个群体,即由两种普通鲤为一群体,以及由岩原鲤、倒刺和白甲鱼组成的另一群体.从节点间遗传距离数值叠加计算可以得出岩原鲤与其他各种鱼类亲缘关系,遗传距离由近到远分别是:岩原鲤与倒刺(0.344)<岩原鲤与白甲鱼(0.388)<岩原鲤与普通鲤(0.443),岩原鲤与倒刺的遗传距离最小,这一结果表明岩原鲤更偏向于亚科,而不是鲤亚科.
- 刘思阳孙玉华杨帆韩松汪小凯解融冰何舜平
- 关键词:鲤亚科鲃亚科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 亚口鱼科鱼类分子系统学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用PCR方法得到了亚口鱼科7个代表属种核DNA 18S-ITS1-5.8S部分序列。以中国胭脂鱼为中心,比较了18S-ITS1-5.8S部分序列变异情况,并以此序列为分子标记,进行了亚口鱼科鱼类系统关系研究。中国胭脂鱼与大口胭脂鱼成对遗传距离为12.3%,与短鼻胭脂鱼成对遗传距离为22.0%。大口胭脂鱼与中国胭脂鱼的ITS1区域长度明显比其它5种鱼大,分别为289、285bp。
- 孙玉华
- 关键词:分子系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