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同时接受16层CT血管成像和传统血管造影检查的27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MSCTA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T)、曲面重建(CPR)、仿真内镜(VE)等多种后处理方法。以DSA为“金标准”,评价MS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MS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9.58%,特异性为96.85%,准确率为97.81%,阳性预测值为94.48%,阴性预测值为99.77%。MSCTA对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下肢动脉狭窄(血管狭窄程度≥50%)的检出敏感性为97.54%,特异性为98.12%,准确率97.98%。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可部分替代DSA检查,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蔡崧姜洪崔兴宇王大维孙永涛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 多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骶骨骨折、单纯骶髂骨关节脱位、髂骨翼后部骨折、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损伤的准确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漏诊患者中,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骶骨边缘压缩骨折1例、骶骨横行骨折3例、骶髂骨关节前后韧带损伤2例、骶髂骨关节前后脱位2例、髂骨翼后部纵行骨折3例、骶骨侧骨折1例、骶髂关节骨折髂骨侧骨折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 孙永涛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 膝下动脉长段闭塞细长球囊技术成形术的介入护理配合
- 2011年
- 目的报告应用细长球囊技术治疗96例膝下动脉长段闭塞患者的介入护理配合,介入室护士积极主动、密切配合,是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主要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仪器、设备、药品、介入材料准备,术中迅速、默契的配合,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通过医护的紧密配合,介入治疗均达到满意效果。
- 赵国华姜洪于兰英孙永涛
- 关键词:护理介入技术
- 西门子AS128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3D打印技术在膝关节置换中的个体化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西门子AS128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3D打印技术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1)和观察组(n=11)。对照组给予常规TKA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西门子AS128螺旋CT低剂量扫描,借助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精确计算截骨量、截骨角度,选择合适的膝关节假体,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辐射剂量,均短(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西门子AS128螺旋CT低剂量扫描联合3D打印技术用于膝关节置换术中能降低创伤,值得推广应用。
- 孙永涛
- 关键词:低剂量扫描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
- CR及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中的对比应用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CR及多层螺旋CT薄层平扫及SSD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分别进行CR、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的36例肋骨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比较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36患者中,CR检查明确诊断骨折69处,诊断准确率85.18%;螺旋CT薄层扫描明确诊断总骨折81处,诊断准确率100%;SSD三维重建诊断骨折79处,诊断准确率97.53%。CR与螺旋CT薄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T薄扫与SSD重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能够立体、直观、多角度地显示肋骨骨折,且对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R检查,是肋骨骨折首选的、比较可靠的检查方法。
- 于兰英姜洪孙永涛李冬雪
- 关键词:CR多层螺旋CT肋骨骨折
- 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特点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3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神经学检查、电脑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金标准),确诊前均行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检查,将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53例脑卒中患者均经过神经学检查、电脑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患者均完成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检查,最终确诊51例,与金标准诊断符合率为96.23%(P>0.05)。磁共振波谱分析下NAA/Cr(1.42±0.53)、Cho/Cr(1.22±0.43)、Lac/Cr(0.42±0.04)。结论:将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用于脑卒中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为后续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 孙永涛
- 关键词:脑卒中诊断符合率神经学检查核磁共振
- CR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两组各6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检查的患者,分别应用计算机放射摄影(CR组)与屏/片系统摄影(普通X线组)所摄取的患者图像进行比较。结果CR图像明显优于普通X线图像(P<0.005)。与普通X线相比,是经CR系统后处理的最大优点图像能得到改善,并且对各组织层次的显示能力明显提高。结论CR能较好地显示泌尿系统病变,对诊断很有价值。
- 詹志勇倪彩虹李冬雪李超孙永涛孟宪峰
-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静脉肾盂造影
- 主动脉夹层急诊CT增强检查的护理配合被引量:6
- 2011年
- 探讨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夹层急诊CT造影检查过程中的作用.11例病人全部顺利完成主动脉CT增强扫描,扫描图像达到最佳,护理工作及时、周到,病人及家属均表满意.CT增强检查前充分及时的准备工作与心理护理干预、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并及时给予妥善处理,对提高主动脉夹层急诊CT造影检查效果至关重要.
- 赵国华姜洪于兰英孙永涛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CT增强护理干预
- 院外心肺复苏成功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研究
- 2017年
- 目的探讨院外心肺复苏成功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院外心肺复苏成功患者112例,设为成功组;取同期院外心肺复苏失败患者65例,设为失败组。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2组性别、第一目击者抢救、抢救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通路建立时间及除颤次数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成功组抢救时间(34.89±5.31)min、气管插管时间(3.24±0.83)min、通路建立时间(4.89±1.03)min,均短于失败组(P<0.05);成功组第一目击者抢救率为79.46%,0~1次除颤率为97.32%,均高于失败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与是否有第一目击抢救、抢救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通路建立时间及除颤次数关系密切(P<0.05)。结论院外心肺复苏成功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应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
- 马莉孙永涛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西门子128颞骨HRCT在中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西门子128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在中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中耳疾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62例,中耳畸形13例,颞骨骨折面瘫11例,采用HRCT对所有患者进行CT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SSD)等处理模式,观察所有患者HRCT影像结果并分析其特异性表现。结果中耳炎患者中HRCT确诊55例,确诊率达88.71%,中耳畸形者确诊12例,确诊率达92.31%,颞骨骨折致面瘫确诊率达100.00%;对比影像结果与术中所见可知HRCT显像较好,但对于面神经管、迷路及镫骨成像较差。结论 HRCT能够提高中耳疾病的临床确诊率,同时其对中耳内部微细结构的成像能够为中耳疾病显微手术提供指导,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孙永涛
- 关键词:中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