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曙光

作品数:21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大理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糖尿
  • 15篇糖尿病
  • 11篇视网膜
  • 11篇网膜
  • 6篇视网膜病
  • 6篇视网膜病变
  • 6篇糖尿病视网膜
  • 6篇细胞
  • 6篇病变
  • 5篇凋亡
  • 5篇糖尿病视网膜...
  • 5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细胞凋亡
  • 4篇NOD小鼠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视网膜细胞
  • 3篇视网膜细胞凋...
  • 3篇吡格列酮
  • 3篇小鼠

机构

  • 12篇大理学院附属...
  • 10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大理医学院
  • 1篇大理学院临床...
  • 1篇云南大理医学...
  • 1篇西澳大学

作者

  • 20篇孙曙光
  • 13篇李才锐
  • 7篇周智广
  • 5篇姜德咏
  • 4篇洪卫
  • 3篇罗建华
  • 2篇蒋铁建
  • 2篇李霞
  • 2篇何凌
  • 2篇裴剑浩
  • 1篇李祖芳
  • 1篇马海智
  • 1篇余淑芳
  • 1篇张松
  • 1篇吴锐锋
  • 1篇孙意
  • 1篇赵微
  • 1篇马麦聪
  • 1篇张晓坤
  • 1篇张翼

传媒

  • 8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OD鼠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水平变化与吡格列酮的干预效应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含0.02%吡格列酮的饲料对NOD鼠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分析巨噬细胞在吡格列酮预防NOD鼠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2005-01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动物实验室及中心实验室完成。4周龄NOD雌鼠5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吡格列酮组(n=25)和对照组(n=26),分别摄食含0.02%吡格列酮的混合饲料和普通营养饲料。自10周龄开始,每周测尿糖1次,尿糖阳性后用血糖仪测血糖,连续两次血糖≥16.7mmol/L即诊断为糖尿病。两组各取12周龄NOD雌鼠15只,处死前4d腹腔注射30g/L的硫代乙醇酸钠2mL,麻醉后摘除眼球法处死小鼠后腹腔灌洗收集巨噬细胞,加入脂多糖共同培养24d后收集上清,ELISA法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小鼠56只全部进入糖尿病发病率分析;进入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结果分析20只。①30周龄时,对照组25只小鼠有20只发生了糖尿病,发病率80.0%,平均发病时间为(139.2±38.2)d;吡格列酮组26只中有14只发生了糖尿病,发病率为53.8%,平均发病时间为(153.0±28.1)d,与对照组相比,吡格列酮组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②12周龄时对照组NOD鼠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吡格列酮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37.4±112.49),(448.9±92.18)ng/L;(551.2±108.23),(461.7±80.49)ng/L,P>0.05]。结论:吡格列酮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延缓NOD鼠糖尿病的发生;吡格列酮对NOD鼠糖尿病和胰岛炎的预防作用可能与巨噬细胞无明显关系。
孙曙光周智广
关键词:糖尿病噻唑烷二酮类巨噬细胞
IL-6、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4年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80%是2型糖尿病,已经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其中家族遗传和环境因素是导致糖尿病的共同病因。为了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延缓其各种并发症的进展,2型糖尿病发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过程成为了目前关注的焦点。炎症过程被相关研究证实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IL-6、C反应蛋白(CRP)又是炎症各环节中非常重要的因子。所以若了解了IL-6及CRP的生理功能及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阻断这一环节,那么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将会有很大的进展。本文旨在具体介绍IL-6、CRP的生理功能及其如何参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进展过程。
张晓坤孙曙光
关键词:2型糖尿病IL-6炎症
PPARγ与1型糖尿病被引量:2
2005年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s)是受体型转录因子,属于核受体超家族。近年研究表明,在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上有PPARγ的表达;PPARγ可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及分泌,抑制巨噬细胞促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变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参与炎症和免疫调节过程。PPARγ激动剂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如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及1型糖尿病有效。因此,PPARγ激动剂对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可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孙曙光周智广
关键词:1型糖尿病PPARΓ激动剂辅助性T细胞超家族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
以视物变形为首诊的视网膜脱离
2011年
目的:分析以视物变形为首诊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67例以视物变形首诊的患者。进行详细病史再询问、详细眼底检查、B超或造影后得出最后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67例(67眼)以视物变形首诊患者中视网膜脱离8例(8眼,11.9%),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29例(29眼,43.3%),黄斑水肿(10眼,14.9%),老年性黄斑变性(20眼,29.9%)。8例视网膜脱离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n=4,50%),视网膜色素变性(n=2,25%),黄斑水肿(n=2,25%)。8例视网膜脱离均进行了视网膜手术,术后B超复查视网膜平坦,术后矫正视力均好转(100%,P<0.01)。结论:症状不典型的视网膜脱离容易被误诊,系统的眼部检查和详细鉴别诊断可减少误诊。
李才锐孙曙光马麦聪吴锐锋马海智赵微
关键词:视物变形视网膜脱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他汀类药物与免疫调节
2010年
目的:综述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学习他汀类药物研究的文献。结果: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的抑制HMG-CoA还原酶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作为降脂药由于它的安全有效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他汀类对自身免疫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糖尿病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他汀类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应用前景好。
孙曙光李才锐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抗炎免疫调节
吡格列酮对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非肥胖性糖尿病(NOD)雌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吡格列酮干预组(n=10)。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干预组用加入0.02%吡格列酮的饲料喂养。2组分别在4周时和12周处死小鼠,摘除眼球并制作组织切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电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干预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皮细胞凋亡数目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抑制NOD雌鼠视网膜细胞凋亡,对视网膜的神经元病变和微血管病变有治疗作用。
孙曙光李才锐周智广姜德咏
关键词:吡格列酮糖尿病视网膜凋亡小鼠
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的早期视网膜病变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小鼠模型。方法:NO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12wk组,n=8)和糖尿病组(4,12wk组,n=12),每组取4wk和12wk处死小鼠,光镜和电镜观察视网膜结构的改变。结果:糖尿病组4wk时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可见内皮细胞、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改变。12wk时基底膜明显增厚,内皮细胞、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凋亡增加。结论:在糖尿病早期发生了视网膜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病变和微血管病变。
李才锐姜德咏孙曙光洪卫
关键词:NOD小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影响小鼠视网膜检查的突发性可逆性晶状体混浊(英文)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氯胺酮/甲苯噻嗪麻醉对小鼠晶状体的影响。方法:用氯胺酮(60mg/kg)/甲苯噻嗪(10mg/kg)腹腔注射,分别麻醉4,8,12和16wk的Kimba小鼠(n=10)和野鼠(n=8)。托吡卡胺眼液(25g/L)扩大瞳孔后用HRA+OCT检查晶状体状态和视网膜病变。结果:所有的Kimba小鼠和野鼠都出现严重的眼球突出,眨眼反射消失,角膜干燥和晶状体混浊。最早的晶状体混浊发生在麻醉后的21±6min,晶状体混浊可持续150±24min。结论:氯胺酮/甲苯噻嗪麻醉可导致暂时性晶状体混浊,晶状体混浊与氯胺酮/甲苯噻嗪的副作用有关。
李才锐孙曙光Ireni Ali RahmanChooi May Lai
关键词:氯胺酮眼球突出晶状体混浊小鼠
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的影响(英文)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评估术前1wk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手术(PPV)的效果。方法:对46例PDR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46例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手术(PPV)组(n=28)和IVB组(n=18,PPV术前注射贝伐单抗)。玻璃体术前1wk注射贝伐单抗,比较两组间视力,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术中和术后出血情况。结果:术后1mo,PPV组和IVB组视力都明显提高(82.1%对88.9%)(P<0.01),两组间并无明显差异。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PPV组18例,IVB组4例(64.3%对22.2%)(P<0.05)。术中出血PPV组28例,IVB组7例(100%对39%)(P<0.01),术后出血PPV组9例,IVB组0例(32.1%对0)(P<0.01)。结论:术前注射贝伐单抗可以减少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发生率。
李才锐孙曙光洪卫
关键词:贝伐单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手术
人谷氨酸脱羧酶65 DNA疫苗预防非肥胖糖尿病小鼠糖尿病的机制探讨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人谷氨酸脱羧酶 6 5 (GAD6 5 )DNA疫苗预防非肥胖糖尿病 (NOD)小鼠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1) 6 2只 4周龄NOD雌鼠分为PBS(2 1只 )、PcDNA(2 0只 )、GAD6 5 (2 1只 ) 3组 ,由胫前肌分别注射PBS、质粒PcDNA3 1、人GAD6 5DNA疫苗 5 0 μg ,1周后重复 1次。观察 30周龄的累积糖尿病发病率。 (2 )各组取 12周龄未发病NOD鼠 (n =10 )胰腺HE染色观察胰岛炎 ;并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法 (TUNEL)加SABC法检测胰岛 β细胞凋亡 ;ELISA法测定血清、脾细胞培养上清干扰素γ(IFN γ)和白细胞介素 4 (IL 4 )水平 ;RT PCR半定量检测脾脏IL 4、IFN γ和核因子NF ATc、NF ATpmRNA表达水平。结果  (1) 30周龄时 ,PBS、PcDNA、GAD6 5组发病率分别为 95 2 %、80 0 %、6 1 9%。GAD6 5组发病率低于PBS组 (P =0 0 0 8)。 (2 ) 12周龄时GAD6 5组胰岛炎积分 (0 99± 0 71)和胰岛 β细胞凋亡率 (0 75 % )均低于PBS组 (2 16± 0 78,P =0 0 0 1;8 97% ,P=0 0 14 )和PcDNA组 (1 72± 0 5 9,P =0 0 2 7;2 6 5 % ,P =0 0 2 3)。GAD6 5组脾脏NF ATc、IL 4mRNA相对吸光度值及血清IL 4水平分别为 1 93± 0 34、0 70± 0 16、36 pg/ml± 8pg/ml,显著高于PBS组 (0 79± 0 15、0 4 9± 0 11。
罗建华周智广蒋铁建裴剑浩李霞何凌孙曙光
关键词:GAD非肥胖糖尿病胰岛炎谷氨酸脱羧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