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琢
- 作品数:24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猫丘脑腹后外侧核的超微结构
- 1996年
- 采用电镜技术观察了猫丘脑腹后外侧核的超微结构。该核内的神经元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大型直径在15—40μm,小型小于15μm,其胞质内容无明显差别。树突较多见,直径从1—10μm不等。轴突可分为三种类型:含圆形小泡的小终末、终末及扁平小泡的终末。突触类型主要为轴树突触,此外还可见到轴体、轴轴、轴轴树、树树突触以及以树突为中心的突触复合体。在树突之间、树突与胞体之间还存在有非突触的丝状连接。
- 贺家全孙文琢张孟良隋鸿锦张书琴宫瑾马晓凯王荣新
- 关键词:超微结构
- 积极发展学生智能 努力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
- 1991年
- 遵循党和国家关于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方针和原则,并在领导和同志们的指导、帮助下,我在传授人体解剖学知识中,比较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在发展学生智能中,强化知识传授的研究和实践,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提出以下诸方面作一探讨,求教同志。
- 孙文琢
-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局部解剖学临床课《人体解剖学》子宫动脉
- 教学质量评估表的评估效果分祈
- 1995年
- 课堂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评价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是衡量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用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从1988年开始基础部使用教学质量评估表对所属17个教研室的120名授课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基本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各位授课老师的教学效果。
- 孙文琢郑钦学刘文郁刘鹤瑞
-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估授课教学水平教学工作
- 胸骨最佳穿刺部位的应用解剖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确定胸骨穿刺的最佳部位。方法:在60 具尸体标本的胸骨上确定24 个穿刺点( 胸骨柄、胸骨角各3 个穿刺点,胸骨体为18 个穿刺点) ,用骨穿针、测力计及游标卡尺等进行测量。结果:胸骨柄的测试压为(31 .3 ±0 .9) ×103(11 .4 ×103 ~53 .2 ×103) kPa ,胸骨柄的穿刺深度为21 .4 ±0 .2(4 .7 ~30 .4) m m ;胸骨角的测试压为(33 .3 ±1 .2) ×103(13 .5 ×103 ~50 .5 ×103)kPa ,胸骨角的穿刺深度为21 .4 ±0 .1(11 .5 ~30 .6) m m ;胸骨体的平均测试压为(28 .5 ±2 .5) ×103(7 .5 ×103 ~57 .0 ×103)kPa ,胸骨体的平均穿刺深度为19 .5 ±0 .6(3 .0 ~31 .3) m m 。结论:从胸骨各穿刺点的压力大小及胸骨后方的毗邻关系等进行全面考虑,位于第3 、4 胸肋关节之间水平胸骨正中处为最佳穿刺部位,其次为胸骨角正中上、下各1 .0 ~1 .5 cm 处。
- 孙文琢曲立文张淑霞解霞战登高卢羽苗艳
- 关键词:胸骨穿刺部位
- 胸骨的应用解剖
- 成人干燥胸骨标本30例,通过各肋切迹中央的连线可引出5条横线,再通过以上各横线间的中点又可引出4条横线,在胸骨前正中及旁开5cm处可引出3条纵线,以上11条横线与3条纵线相交处为33个标志点,锯开胸骨可测得胸骨各标志点的...
- 孙文琢王滨曲立文陶然
- 关键词:胸骨角测试点
- 文献传递
- 腰椎的测量被引量:7
- 1989年
- 对151付成人干燥椎骨的755个腰椎骨作了椎管、椎体径值的测量。结果说明椎孔中矢径狭小对椎管狭窄有一定的诊断意义,计算椎管指数,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而椎孔横径小于正常对诊断椎管狭窄只有参考意义。腰椎的椎体是南端大,中间凹的形态,并且L_1、L_2、L_3椎体后高大于前高,或L_3的前、后高很接近,L_4、L_5的前高大于后高。乳副突间孔(或管)多见于L_5,其次是L_4,男女性无显著差异。
- 孙文琢易翼
- 关键词:椎骨腰椎椎管
- 胸骨最佳穿刺部位的研究
- 1999年
- 选择胸骨最佳穿刺部位,供临床使用时参考.方法:在胸骨上确定24个穿刺点(胸骨柄、胸骨角各3个穿刺点,胸骨体为18个穿刺点),用骨穿针、测力计及游标卡尺等在60具尸体上进行该项研究结果:胸骨柄的测试压为8.30±0.24kg(3.02~14.10),胸骨柄的穿刺深度为21.36±0.19mm(4.73~30.40)胸骨角的测试压为8.83±0.32kg(3.57~13.40),胸骨角的穿刺深度为21.38±0.08mm(11.53~30.57);胸骨体的平均测试压为7.57±0.66kg(2.00~15.13),胸骨体的平均穿刺深度为19.54±0.57mm(3.00~31.32)结论:从购骨各穿刺点的压力大小及胸骨后方的毗邻关系等进行全面考虑,位于第3、4胸肋关节之间水平胸骨正中处为最佳穿刺部位,其次为胸骨角正中上、下各1.0~1.5cm处.
- 孙文琢曲立文战登高卢羽张淑霞解霞苗彦
- 关键词:胸骨穿刺胸骨柄胸骨角胸骨体血液病诊断
- 胰器官内淋巴管的研究被引量:3
- 1995年
- 应用光镜和电镜的观察方法研究了新生儿尸体的胰器官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及超微结构.结果是在胰小叶间结缔组织内存在有丰富的毛细淋巴管及淋巴管,在胰被膜内有较多的淋巴管.而胰小叶内,胰岛内部及其周围均未见到毛细淋巴管,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胰的毛细淋巴管具有其他器官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特点.
- 孙文琢冯克俭刘长源李东启刘瑞丰
- 关键词:淋巴管
- 胆囊隔膜的观测
- 1990年
- 对110例尸体的胆囊进行观测,其中7例在胆囊体内有横隔,横隔将胆囊体分为前大后小的二个明显腔,二腔通过隔膜上的一个孔相通,胆囊内未发现结石、胆囊外形正常。胆囊隔膜是一种先天性异常,有时可引起临床症状和机能障碍。
- 孙文琢李国辉
- 关键词:胆囊
- 胸骨的厚度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4年
- 成人干燥胸骨30例,测量胸骨前、后皮质厚度,胸骨厚度并计算出骨髓腔厚度.胸骨柄前皮质厚为1.26±0.18mm(0.5~4.0),后皮质厚为0.99±0.06mm(0.4~2.5).骨髓腔厚9.07±1.75mm(4.6~15.2);胸骨角前皮质厚为1.75±0.25mm(0.6~6.2),后皮质厚为1.53±0.21mm(0.4~4.2),骨髓腔厚为8.08±0.40mm(3.0~13.0);胸骨体前皮质厚为1.13±0.09mm(0.5~3.1),后皮质厚为1.05±0.09mm(0.4~3.0),骨髓腔厚为6.39±1.37mm(2.6~13.0).除胸骨角前皮质太厚外,胸骨体、胸骨柄各部均可用头皮静脉针行胸骨骨髓穿刺,但以胸骨体为最佳穿刺部位.胸骨体、胸骨角及胸骨柄的前皮质较其后皮质均厚.
- 孙文琢冯克俭刘长源李东启
- 关键词:胸骨厚度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