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文涛

作品数:27 被引量:161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视网膜
  • 13篇网膜
  • 10篇玻璃体
  • 8篇血管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8篇注射
  • 7篇视网膜病
  • 7篇黄斑
  • 6篇视网膜病变
  • 6篇体腔
  • 6篇病变
  • 6篇玻璃体腔
  • 4篇新生血管
  • 4篇血管内皮
  • 4篇血管内皮生长...
  • 4篇腔注射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生长因子
  • 4篇BEVACI...

机构

  • 25篇西安市第四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海宁市人民医...

作者

  • 27篇孙文涛
  • 16篇雷春灵
  • 10篇王睿
  • 9篇毕春潮
  • 5篇宋虎平
  • 4篇柴芳
  • 3篇王丽萍
  • 2篇李晓玲
  • 2篇张璐
  • 2篇郑波
  • 2篇张文莉
  • 2篇龚珂
  • 2篇张小玲
  • 1篇刘蓓
  • 1篇屈超义
  • 1篇王文军
  • 1篇郝安平
  • 1篇邱曙东
  • 1篇张小玲
  • 1篇王双梅

传媒

  • 8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曲安奈德眼内注射在硅油眼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曲安奈德眼内注射在硅油眼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中的疗效.方法 13例13只眼患者,其中5例有外伤史;手术史:2例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术后视网膜脱离伴PVR,3例取出硅油后视网膜脱离伴PVR,...
雷春灵孙文涛宋虎平
改良四氧嘧啶制作兔糖尿病模型的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改变四氧嘧啶给药次数探索改良制作兔糖尿病模型的方法。方法:选取健康大耳白兔36只,体质量为2~2.5kg,注射四氧嘧啶剂量均为150mg/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一次给药组(A组),分两次给药组(B组)和分三次给药组(C组)。观测各组空腹血糖值,计算各组成模率和死亡率。结果:B组兔糖尿病模型成模率显著高于A组(P<0.01),死亡率显著低于A组(P<0.01);C组兔糖尿病模型成模率显著高于B组(P<0.01),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四氧嘧啶分次给药能提高制作兔糖尿病模型的成模率,降低死亡率并且可以保持模型的稳定。
孙文涛雷春灵赵四海毕春潮张璐
关键词:四氧嘧啶糖尿病死亡率
玻璃体腔重复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对眼压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不仅是治疗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伴发的黄斑水肿(ME)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雷春灵王睿孙文涛李晓玲张文莉
关键词:眼内压
不同位置切口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 研究不同位置切口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渭南市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154例(172只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纳入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按不同位置切口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51例,于颞上方角巩膜缘做手术切口;B组51例,于颞上方巩膜做切口;C组52例,手术切口于角巩膜缘上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并做一穿透性切口于对侧180°角膜缘内。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手术源散光度、眼压、裸眼视力等指标变化。结果 C组52例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均明显优于A、B两组(P<0.05)。A、B、C三组术后7d、1个月、3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均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2.5±0.8)D、(2.3±0.9)D、(2.3±0.6)D比(3.2±0.6)D;(2.4±0.9)D、(2.3±1.0)D、(2.1±0.8)D比(3.3±0.5)D;(1.9±0.8)D、(1.9±0.9)D、(1.7±0.7)D比(3.2±0.5)D],且C组下降速度最快,B组其次,三组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7d、1个月、3个月眼压水平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巩膜缘上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作为手术主切口,再做一辅助切口,可改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降低手术源性散光且手术安全性高。
姚辉徐兆宏孙文涛朱萍
关键词:小切口切口位置白内障摘除术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不同次数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beyacizumab)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occlusion,CRVO)伴黄斑水肿(macularedema,M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4/2009-10我院就诊,经眼底检查、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捕(OCT)检查确诊的CRVO伴ME患者72例75眼,A组38例39眼,其中A1组20例21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1.25mg(0.05mL);A2组18例18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1.25mg后间隔4wk再次重复治疗。B组34例36眼,其中B1组16例16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2.0mg(0.08mL);B2组18例20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2.0mg后间隔4wk再次重复治疗。对比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2,4wk的视力、眼压、眼底,治疗前和治疗后4wk的FFA表现和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结果:72例75眼中有58例61眼视力和黄斑水肿改善,A2组与A1组、B2组与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可改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和黄斑水肿高度,重复治疗效果更明显,但增加剂量并不会明显改善黄斑水肿高度。
孙文涛雷春灵毕春潮王睿
关键词:AVASTIN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一种细胞光损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胞光损伤装置,涉及生物实验领域,包括光照箱,光照箱的下端设有若干进气孔,光照箱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光照箱分为第一暗室和第二暗室,第一暗室和第二暗室内分别设有RGB灯和卤素灯,光照箱的外壁上设有定时开关...
李娟雷春灵孙文涛王睿
文献传递
视网膜内界膜平铺覆盖与内界膜剥除治疗巨大型黄斑裂孔疗效的比较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par plana vitrectomy,PPV)+视网膜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平铺覆盖+玻璃体腔消毒空气填充术与PPV+ILM剥除+玻璃体腔消毒空气填充术治疗巨大型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hole,IMH)和高度近视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巨大型IMH 40眼,巨大型高度近视性MH 4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对照研究。20眼巨大型IMH患者行传统ILM剥除(A1组),余20眼行ILM平铺覆盖(A2组); 20眼巨大型高度近视性MH行传统ILM剥除(B1组),余20眼行ILM平铺覆盖(B2组)。术后随诊6mo以上,对比分析MH的闭合率、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改善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前后BCVA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6. 193,P时间<0. 01,F组间=4. 971,P组间=0. 03,F交互=18. 772,P交互<0. 01);对不同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前和术后1、3、6mo之间,术后1mo与3、6mo,术后3mo与术后6mo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比较不同时间两组之间的t检验结果显示,A1和A2在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3、6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患者手术前后BCVA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36. 150,P时间<0. 01,F组间=5. 179,P组间=0. 029,F交互=7. 079,P交互=0. 001);对不同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前和术后1、3、6mo之间,术后1mo与3、6mo,术后3mo与术后6mo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比较不同时间两组之间的t检验结果显示,B1和B2在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3、6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6mo,A1组裂孔闭合16眼(80%),4眼(20%)贴附,A2组裂孔闭合20眼(100%); B1组裂孔闭合14眼(70%),6眼(30%)贴附,B2组中裂孔闭合18眼(90%),2眼(10%)贴附。A1组和A2组组间在黄斑裂孔闭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B1组和B2组组间在黄斑裂孔闭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邓瑾孙文涛雷春灵柴芳王双梅王丽萍
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的临床指导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T细胞(Treg细胞)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DR)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玻璃体积血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42例(PDR组)和2型糖尿病无PDR患者30例(糖尿病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同时检测各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PDR组、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Hb A1c、TG、BUN分别为(8.02±2.53)%、(2.01±1.04)mmol/L和(7.88±1.43)m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92±1.38)%、(0.94±0.24)mmol/L和(3.45±1.2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TC、LDL-C和Scr分别为(5.44±1.21)mmol/L、(3.78±1.06)mmol/L和(118.63±34.16)μmol/L,明显高于糖尿病组的(4.47±1.33)mmol/L、(2.91±1.18)mmol/L和(88.63±23.21)μmol/L及正常对照组的(3.08±1.12)mmol/L、(1.60±0.82)mmol/L和(61.32±17.2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DL-C为(1.22±0.34)mmol/L,低于正常对照组的(4.26±1.3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为(18.21±5.34)%,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24.07±4.11)%和(28.76±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reg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龚珂孙文涛吕伯昌王欣荣陈涛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CD4+CD25+T细胞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中VEGF与IGF-1的定量测定及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与房水中VEGF、IGF-1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44例,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B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DR组)(C组),其中C组又分为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BDR组)(C1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PDR组)(C2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收集房水标本。对标本均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进行人VEGF和人IGF-1定量ELISA测定。结果:随着糖尿病的进展及DR的逐渐加重,房水中VEGF浓度呈明显增加趋势。房水IGF-1:对照组(A组)、NDR组(B组)、DR组(C组)各组间P<0.01,呈明显增高趋势。BDR组(C1组)与PDR组(C2组)间P<0.01,呈明显增高趋势。房水VEGF与房水IGF-1二者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VEGF是影响糖尿病眼底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刺激因子;眼内IGF-1参与了DR进展的病理进程;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IGF-1与VEGF有协同作用。
张小玲孙文涛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9
2005年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R的病理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BRB破坏,它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高血糖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最终如何导致DR发病的机制十分复杂。长期的高血糖症导致氧化酶损伤,微血栓形成,细胞粘附分子活化,白细胞郁积和细胞因子活化,继之,缺氧调节的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在这个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子为VEGF、IGF-1、TNF-α、IL-1β、FGF等。多种因子相互作用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血—视网膜屏障(BRB)破坏在DR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综述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小玲邱曙东陈艳炯孙文涛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