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亚辉

作品数:32 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8篇小麦
  • 16篇冬小麦
  • 15篇高产
  • 13篇超高产
  • 9篇超高产冬小麦
  • 5篇栽培
  • 5篇教育
  • 3篇性状
  • 3篇栽培条件
  • 3篇生育
  • 3篇硫素
  • 3篇
  • 2篇冬小麦群体
  • 2篇营养
  • 2篇营养特点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远程教育
  • 2篇栽培措施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机构

  • 18篇河北农业大学
  • 12篇河北理工大学
  • 4篇河北省农林科...
  • 4篇唐山学院
  • 4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天津滨海职业...
  • 1篇唐山市交通运...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29篇孙亚辉
  • 17篇党红凯
  • 15篇张馨文
  • 15篇李瑞奇
  • 15篇李雁鸣
  • 6篇孟建
  • 4篇马春英
  • 4篇刘红彬
  • 4篇张建
  • 3篇李靖
  • 3篇肖藏岩
  • 2篇李慧玲
  • 2篇郭程瑾
  • 2篇郭君
  • 2篇郑志高
  • 1篇薛晓光
  • 1篇李云
  • 1篇胡焕焕
  • 1篇刘永新
  • 1篇李金霞

传媒

  • 5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唐山学院学报
  • 2篇中小企业管理...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农技服务
  • 1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煤炭工程
  • 1篇中小学电教(...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管理观察
  • 1篇商情
  • 1篇2008年全...
  • 1篇中国作物生理...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产冬小麦对锌的吸收、积累与分配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明确高产(9000kg·hm-2)冬小麦的锌素吸收、积累与分配特点,为确定锌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04—2006两年中各采用4个品种,于各生育时期在田间取植株样品,分器官测定锌的含量。结果小麦各生育时期各器官的含锌量为9.5—112.5mg·hm-2(干重),含锌量最高的器官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更替。生育前期叶片中锌的积累量最高,拔节前叶片中锌的分配率占全株总积累量的50%以上;生育后期籽粒中锌的积累量最高。小麦一生锌的总积累量为384.9—475.9g·hm-2,生产100kg籽粒吸收锌4.3—5.2g。籽粒由再分配获得的锌占籽粒总锌量的58.2%—60.3%,各器官对锌的净吸收积累量、转移量及对籽粒锌的贡献均为叶片>穗>叶鞘>茎秆。结论各器官生育前中期含锌量和积累量较高,后期籽粒锌的积累主要取决于各器官锌的再分配。根据锌的这些吸收积累特点,锌肥主要应作为播种前拌种或基肥施用,以促进小麦生育前期的生长和锌的吸收。
党红凯李瑞奇孙亚辉张馨文李雁鸣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
海河平原冬小麦节水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李雁鸣李瑞奇张月辰甄文超曹刚孟建李慧玲郭程瑾吴金华党红凯吕红毡马春英孙亚辉张馨文刘丽平胡焕焕赵雪飞王丽金李云李金霞
该项目明确了海河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两熟高产区不同种植方式下形成的冬小麦/夏玉米复合群体对两茬作物生长发育、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的影响,确定了冬小麦15厘米等行距种植、夏玉米平播的衔接型小麦/玉米全年产量较高,且有利...
关键词:
关键词:冬小麦
超高产冬小麦硫素营养特点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为明确超高产(9000 kg/ha左右)冬小麦的硫素营养特点,于2004-2006年冬小麦生长期间,在超高产田取样研究了超高产冬小麦硫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器官中的硫含量为0.27%-0.76%(干重)。不同器官比较,除拔节期以茎秆含硫量最高外,其他时期几乎均以叶片含硫量最高。同器官不同时期比较,各器官均以新发生时含硫量较高。叶片的含硫量从越冬期到孕穗期一直增加,孕穗期以后逐渐下降,其他器官从发生以后含硫量即逐渐下降,各器官均以成熟期含硫量最低。生育前中期不同器官硫的积累量均以叶片最高,生育后期以籽粒最高。冬小麦对硫的吸收强度为单峰趋势,拔节到孕穗期最高。小麦植株硫的吸收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起身期以前吸收较少,拔节到开花期稳定增加,开花后吸收减弱。不同品种的硫素积累量陆续在开花到灌浆中期达到最大值。硫的累积吸收量在越冬前、起身、拔节、孕穗、开花或开花后10 d及成熟期依次达到全生育期的10%、20%、40%、80%、100%左右和85%,即硫的阶段吸收量以生育中期(起身至开花)最高,前期(出苗至起身)次之,后期(开花至成熟)最低。小麦一生对硫的总积累量为62.49-79.09 kg/ha,冬前至拔节期主要分布在叶片和叶鞘中,尤以叶片中分配比例最高,孕穗至灌浆期在叶片和茎秆中分配较多,成熟期籽粒中分配比例最高。
党红凯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李瑞奇马春英孟建刘红彬
关键词:冬小麦超高产
深部大倾角煤层综放工作面岩移规律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为保证开滦赵各庄矿3237西上综放开采工作面生产安全,在工作面回风平巷设置观测站进行应力及岩移规律观测;通过数据观测和分析,研究掌握了3237西上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情况和顶煤、顶板破碎规律,为巷道超前支护范围和放顶煤参数确定以及煤柱留设提供了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顶煤裂隙随工作面不断推进、放煤而逐渐扩张,顶板位移总量和增量不断加大。
王福生肖藏岩孙亚辉郭君
关键词:综放工作面岩移规律顶板
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对磷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被引量:21
2012年
为明确超高产栽培条件下(≥9000 kg/hm2)冬小麦的磷素营养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研究依据,于2004~2006年冬小麦生长期间,通过田间取样,分器官测定磷素含量,研究了超高产冬小麦对磷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在产量水平为9000 kg/hm2左右的条件下,不同品种各器官中的含磷量及全生育期中磷的总积累量存在一定差异,但一般不显著,显示出不同品种磷素营养特点的共性特征。地上部不同器官的含磷量(P2O5,下同)为0.25%~2.32%(干重)。不同生育时期含磷量最高的器官随生育进程逐渐更替,生育早期为叶鞘,中期为茎秆和穗,后期为籽粒。不同品种小麦各器官对磷的积累量,生育前期一般以叶片中最高,生育后期以籽粒中最高。小麦吸收的磷在孕穗期前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多数品种在50%以上。成熟期磷在籽粒中的分配率最高,各品种均达到60%以上。在本研究的超高产栽培条件和产量水平下,冬小麦全生育期地上部器官中磷的最高积累量为110.8~151.4 kg/hm2,每生产100 kg籽粒吸收磷素1.25~1.66 kg。各品种对磷吸收量最高的阶段,一般都在起身到开花期之间,其次是在冬前的苗期。这表明,冬前和起身到开花期是冬小麦吸收磷的关键时期。根据上述磷的吸收积累特点,在确定施肥方案时,磷肥应以底肥为主,以促进小麦生长和对磷的吸收。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张馨文孙亚辉
关键词:超高产栽培冬小麦
生态环境及栽培措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2009年
国内外对有关品种改良和优质栽培影响小麦品质形成的研究很多,但就生态环境及栽培措施对小麦品质影响的研究并不多。就生态环境及栽培措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孙亚辉党红凯
关键词:生态环境栽培措施小麦品质
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构特点
近年来,山东、河南等地关于冬小麦的的超高产记录多见报道,并对超高产冬小麦的生育特性、超高产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往往是在较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进行的,而在限水条件下的超高产栽培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明确河北平原限水条件...
孙亚辉
关键词:冬小麦生育特性
文献传递
高产冬小麦的硼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被引量:4
2008年
2005~2006年冬小麦生长期间,通过大田取样研究了高产冬小麦(9000 kg/hm^2左右)硼素吸收、积累和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小麦地上部不同器官中硼的含量为1.15~9.56 mg/kg(干重),表现为叶片>穗部>叶鞘>茎秆>子粒。叶片和叶鞘中硼的含量从越冬期到拔节期增加,拔节到开花期下降,开花期到成熟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在成熟期与其他器官同时达到高峰。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硼的积累量均以叶片最高,孕穗期前叶片中硼的积累量逐渐增加,孕穗到成熟期逐渐降低。其他器官及全株硼的积累量基本上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小麦植株硼的累进吸收百分率在越冬前、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依次达到了全生育期的5%、10%、30%、40%、50%左右和100%,即全生育期硼的吸收强度以生育后期(开花至成熟)最高,生育中期(起身至开花)次之,生育前期(出苗-至起身)最低。小麦地上部器官一生对硼的总积累量为59.72~78.83 g/hm^2,从冬前到拔节期主要分布在叶片和叶鞘中,尤其是在叶片中的分配占绝对优势。孕穗期开始硼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下降,但全生育期硼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始终最高,这可能有利于保持生育中后期叶片的光合能力,为实现较高的子粒产量提供物质生产基础。
党红凯李瑞奇张馨文孙亚辉孟建刘红彬李雁鸣
关键词:冬小麦
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构特点被引量:66
2007年
为明确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规律及产量结构特点,在河北平原大田限水条件下,对产量为9 000 kg/hm2超高产小麦的群体和个体的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结合合理的栽培措施,在该地区更容易获得超高产。9 000 kg/hm2小麦的产量构成为:每公顷800万穗左右,穗粒数30-34粒,千粒重40 g以上;主要群体指标为:最高LAI8左右,开花后下降较慢;有较高的生物产量(一般在20 000 kg/hm2左右)和经济系数(0.42以上)。对植株的个体性状包括次生根数、单株茎数、穗部性状等也进行了分析,并与产量为7 500 kg/hm2高产田进行了讨论比较。超高产田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高产田。
孙亚辉李瑞奇党红凯张馨文李慧玲李雁鸣
关键词:冬小麦超高产
超高产冬小麦硫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的研究
为明确超高产冬小麦(9000kg/hm左右)的硫素营养特点,2004~2006年冬小麦生长期间,通过大田取样研究了超高产冬小麦硫素吸收、积累和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器官中硫的含量为0.27%~ 0.76%(干重)。...
党红凯孙亚辉张馨文李瑞奇马春英李雁鸣
关键词:冬小麦超高产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