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俊

作品数:22 被引量:98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年度重点科研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切除
  • 8篇切除术
  • 7篇肿瘤
  • 7篇肝切除
  • 6篇肝切除术
  • 5篇肝血
  • 4篇血流
  • 4篇血流阻断
  • 4篇阻断
  • 4篇细胞
  • 4篇腹腔
  • 4篇肝癌
  • 4篇肝血流
  • 4篇肝血流阻断
  • 3篇信号
  • 3篇氧合酶
  • 3篇激酶
  • 3篇合酶
  • 2篇胆道
  • 2篇蛋白

机构

  • 2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安徽省总...
  • 1篇合肥市第三人...
  • 1篇庐江县人民医...

作者

  • 22篇夏俊
  • 14篇熊奇如
  • 9篇贾冉
  • 7篇钱叶本
  • 7篇俞广进
  • 7篇许业传
  • 6篇余宏铸
  • 5篇戴伟
  • 5篇张超
  • 3篇耿小平
  • 3篇卢灿亮
  • 2篇李方跃
  • 2篇姜海涛
  • 2篇岳犇
  • 2篇沈杭
  • 1篇童清平
  • 1篇郑慧
  • 1篇盛华嵩
  • 1篇姜小鹰
  • 1篇许晓勇

传媒

  • 8篇肝胆外科杂志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恶性肿瘤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两种不同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恶性肿瘤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评估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一病区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接受肝切除术的111例原发性肝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LH组患者37例,开腹肝切除术患者(OH组)74例,配对条件为年龄、病灶位置、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术中情况及术后禁食时间、肝功能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腹腔镜左外叶切除的手术时间及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P<0.01).禁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LH组明显小(少)于OH组(P<0.01);术后第一天LH组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好于OH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H组谷丙转氨酶(ALT)好于LH组,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四天LH组的AST、ALT和TBIL均好于OH组,但仅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七天LH组的AST、ALT和TBIL均好于OH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术后胸腔积液3例,腹腔积液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5/37);OH组发生胸腔积液6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腹腔积液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57%(13/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熟练掌握腔镜手术操作技术的前提下,LH治疗原发性肝恶性肿瘤是安全可行和值得推广的.特别是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可取代传统开腹手术,可作为肝左外叶病变手术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
俞广进贾冉张超戴伟夏俊徐徽
关键词:肝切除术腹腔镜微创治疗
ω-3鱼油脂肪乳在胃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是近年来研究较多且被公认有效的免疫调理营养素,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辅助治疗。现就ω-3鱼油脂肪乳在胃癌患者术后应用展开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其结果报道如下。
夏俊熊奇如钱叶本余宏铸李方跃许业传张超
关键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术后应用脂肪乳肠外营养免疫调理
术中多极射频消融在肝脏恶性肿瘤治疗中诊疗体会(附20例病例报告)
2013年
目的探讨术中多极射频消融(RFA)在肝脏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脏转移肿瘤)中的作用、适应症及其安全性。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收治应用术中RFA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20例。术前影像学发现20例患者的肝脏共有37个病灶;对于直径≤5cm的病灶采用“一针穿刺,多极消融”的空间布针方案,对于直径〉5cm的病灶采用“多针穿刺,盐水增强消融”的空间布针射频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RFA治疗,所有患者术后7天复查肝脏增强CT,所有消融病灶均显示为低密度液暗区,19例患者肝脏组织毁损范围超过术前病灶体积。其中直径≤5cm的肝脏单个射频消融病灶患者13例术后随访2~7个月,肝脏未发现复发病灶。术中针道出血2例,予以缝合止血,余病例未发生腹腔内出血、胆道损伤、针道种植转移、肝功能衰竭等射频消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术联合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应症广。其远期疗效、与肝脏恶性肿瘤其他治疗方案疗效的比较尚待进一步观察。
俞广进熊奇如钱叶本李方跃夏俊
关键词:肝脏肿瘤肝切除射频消融
Y-box结合蛋白1过表达对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Y-box结合蛋白(YB)1过表达与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辅助术后化疗的58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石蜡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内胆管癌组织中YB-1表达情况,使用噻唑蓝方法检测YB-1质粒转染肝内胆管癌细胞对吉西他滨药物敏感性的改变。q PCR检测YB-1质粒转染肝内胆管癌细胞后多药耐受基因表达改变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58例患者中44例(75.9%)患者YB-1在肝内胆管癌组织细胞胞浆中呈高表达(YB-1胞浆阳性组),14例(24.1%)YB-1胞浆阴性(YB-1胞浆阴性组);44例YB-1胞浆阳性患者中有18例(40.9%)癌组织的细胞中出现YB-1核染色阳性(YB-1胞核阳性组),其余40例为YB-1胞核阴性组。YB-1胞核阴性组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生存时间显著长于YB-1胞核阳性组患者(63个月vs 28个月,χ~2=17.99,P<0.05)。对照质粒组HCCC-9810对吉西他滨的半数抑制量(IC_(50))为0.054μmol,YB-1过表达后p SG5-YB-1质粒转染组IC_(50)增加至0.460μmol,较前者升高近1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 SG5-YB-1质粒转染HCCC-9810细胞后,YB-1转录水平明显升高(t=19.02,P<0.05)。HCCC-9810细胞在过表达YB-1之后多药耐受蛋白(MDR)1、多药耐受相关蛋白(MRP)1转录水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34、11.35,P值均<0.05)。结论 YB-1在大多数肝内胆管癌组织中呈过表达,其中YB-1胞核阳性表达可能预示术后辅助化疗效果不佳,与MDR1、MRP1多药耐受基因表达后多药耐受性的增加有关。
刘衡姜莉许晓勇夏俊宋育林
关键词:胆道肿瘤药物耐受性预后
保留十二指肠横升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横升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8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某治疗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软件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0. 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保留十二指肠横升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持续时间明显缩短(217±35min vs 251±32min,P <0. 05),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胆瘘、胰瘘、腹腔出血)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保留十二指肠横升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简便,能明显缩短手术持续时间。
夏俊许业传戴伟卢灿亮沈杭贾冉
关键词:十二指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
胰腺囊性肿瘤外科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2013年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32例胰腺囊性肿瘤(PC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影像学检查诊断正确率90%;胰头十二指肠切除7例、肿瘤摘除3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4例、胰体尾切除及脾切除9例、胰腺中段切除+胰空肠Roux-en-y吻合9例;主要并发症有胰瘘4例(12.50%)、出血1例(3.13%)、胆瘘1例(3.13%)。胰腺囊腺肿瘤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较好。
许业传吴德全余宏铸钱业本夏俊熊奇如
关键词:胰腺囊性肿瘤
胰腺移植动物模型新选择——门静脉回流胰腺腹腔移植小鼠模型
2020年
目的胰腺移植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推荐治疗方法。在胰腺移植术式中,移植胰腺静脉血经门静脉回流对患者预后有益存在争议。因此,需要一种符合门静脉回流的胰腺动物模型来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小鼠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在胰腺免疫损伤和内分泌研究方面具有优势,但至今没有经门静脉回流的小鼠胰腺移植模型。建立经门静脉回流的胰腺移植小鼠模型。方法供体胰腺保留含有肠系膜上动脉与腹腔动脉的一段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受体游离脾静脉和腹主动脉,采用插管技术连接移植胰腺和受体的血管。结果我们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成功建立了一种新的经门静脉回流胰腺移植小鼠模型。通过30组小鼠验证,移植后生存率为93.3%(28/30),胰腺有功能率为92.9%(26/28),模型的其他相关指标(生存时间、手术时间、冷/热缺血时间、移植胰腺功能)也令人满意。结论该模型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可用于对门静脉回流胰腺移植手术探讨、胰腺灌注保存、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胰腺免疫损伤的研究。
史惠中夏俊陈云娇贾冉俞广进熊奇如
关键词:小鼠动物模型胰腺移植门静脉回流
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和传统留置T管外引流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完成的60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处理方式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种胆总管切口处理方式均安全有效,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留置T管组,留置T管组患者术后谷丙转氨酶水平高于一期缝合组患者,其余的资料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对胆道刺激小,对患者加速康复有积极作用。
贾冉钱叶本张超戴伟夏俊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T管引流
基于授权理论护理措施在胆道结石留置T管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授权理论的护理措施在胆道结石留置T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8月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留置T管的胆道结石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基于授权理论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当天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和自我护理行为依从性量表评价两组出院准备度和自我护理行为依从性,入院当天、出院当天、出院1个月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价两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比较两组T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完成该研究。干预后,试验组出院准备度和T管自我护理行为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T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T管留置时间、术后3个月再入院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当天和出院1个月试验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逐渐下降,两组存在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P<0.05)。结论基于授权理论护理措施能提高胆道结石留置T管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依从性和出院准备度,减少T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任春霞刘付宝方颖江明媚赵欣婉宣雅君江莎夏俊卢灿亮姜小鹰
关键词:胆道结石护理
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术中大出血是肝切除术的主要危险因素。肝血流阻断方法的运用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促进了肝外科的发展。然而,全肝血流阻断特别是肝上下腔静脉阻断技术要求高,游离肝上下腔静脉时风险大,有可能发生大出血。当肝脏巨大肿瘤累及第二肝门、膈肌、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有癌栓时,常规方法游离第二肝门有可能导致大出血和肿瘤播散。我们根据心包内下腔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对全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改良,克服了某些情况下常规全肝血流阻断的不足,现报告如下。
夏俊熊奇如钱叶本耿小平
关键词:肝血流阻断技术肝切除术全肝血流阻断术中大出血第二肝门解剖学特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