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小娟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文化
  • 3篇文学
  • 2篇网络文学
  • 2篇文类
  • 1篇导言
  • 1篇新诗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 1篇叙事
  • 1篇亚文化
  • 1篇言说
  • 1篇言说方式
  • 1篇移动互联网时...
  • 1篇易卜生
  • 1篇意象
  • 1篇在线式
  • 1篇遮蔽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生态

机构

  • 10篇湖北大学

作者

  • 10篇唐小娟
  • 1篇申利锋
  • 1篇邓菡彬

传媒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2篇理论界
  • 2篇中文论坛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肇庆学院学报
  • 1篇湖北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析在线式网络文学批评被引量:2
2017年
在线式网络文学批评是原生于网络时代的全新批评模式,呈现出同传统批评截然不同的面貌。它的批评主体由生长于后喻文化时代、被称为"数字土著"的青少年读者构成,这个群体自有的话语体系和价值判断直接影响到网络文学批评的立场、方法和言说方式。它采取对话式的批评姿态,作为创作主体的网络文学作家和作为阅读接受主体的批评者摒弃了"批评"与"被批评"的既定模式,借助新媒体平台直接便利地实现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它秉持多元的价值标准,呈现出去中心、去经典、分众传播和小范围交流的特征,在作者和原生读者之间实现深度有效的交流。同时,在线式批评的话语主观个性,充斥着很多流行于新媒体场域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同网络文学一道构成复杂多变的文学新生态。
唐小娟
关键词:后喻文化网络文学批评
被遮蔽的成长叙事——另一种解读《沉沦》的方式
2014年
本文从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入手,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了小说中贯穿的情感线索,认为小说着力表现的是青年在成长过程当中经历的青春期特有的苦闷和挣扎,但是在启蒙思维主导的阅读和阐释中,它所蕴涵的个体经验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成长叙事被置换为带有浓重意识形态色彩的爱国主义和个性解放。论文通过对《沉沦》中表现出的自我建构危机、人际交往危机和情感寄托方式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揭示出其被遮蔽的成长叙事的特征。
唐小娟
关键词:成长叙事
辛弃疾非酒神精神的诗酒人生范式被引量:2
2003年
辛弃疾的词作中一半以上与酒有关,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固有的诗酒情结。这种诗酒传统源于中国文化中的非酒神型特征。辛弃疾的“四位一体”诗酒人生范式正是中国精英知识分子诗酒人生的典型代表,具有强烈的悲剧意味。
邓菡彬唐小娟
关键词:辛弃疾词学研究词人
新诗规范化过程中诗人的身份认同困境
2012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致力于摧毁传统中国文化经典,传播西方的民主科学自由的新思想,开创适合新思想的新文学,长期受到传统文化浸染又处在这个文化转型期的诗人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陷入到知识者身份认同的焦虑,并且艰难地探寻着自我身份定位的可能性。诗人身份认同的焦虑表现在诗歌内容上是对现实完整性的怀疑和消解,内心诗意世界的深情建构;表现在形式上则是对西洋化的自由体诗歌的尽力格律化整合,使之最大限度地符合我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标准。这种探索客观上使早期表现得浅俗直白的白话新诗获得了相对深邃蕴藉的审美风格,使它的整体美学品格得到提升。
唐小娟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新诗身份认同
曹禺戏剧比较研究概述---《曹禺比较研究》导言曹禺戏剧比较研究概述
2021年
曹禺的戏剧创作深受欧美戏剧特别是古希腊戏剧及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等作家的影响。受学术视野和历史语境的影响,我国文学批评界关于曹禺戏剧的比较研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曹禺比较研究以感悟式的短篇评论居多,但系统性的、学理式的探究稍显不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曹禺戏剧的比较研究成果主要以刘绍铭的《曹禺论》为代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术界在以比较文学的视角观照曹禺戏剧时,既更为客观地认可其所受欧美戏剧的多方面影响,又多方位发掘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性,从而更深入地探讨了曹禺在中国现代剧坛的独特价值与意义;21世纪以来,曹禺戏剧的比较研究获得了新的学术生长,在跨学科研究、阐发研究、流传学研究等方面均有拓展,呈现出多元开放、纵深发展的趋向。
申利锋唐小娟
关键词:古希腊戏剧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曹禺研究
2021年
20世纪30年代,曹禺凭借《雷雨》《日出》《原野》等作品一举成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耀眼的明星,引起了戏剧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一些在华的欧美学者敏锐地介入演出批评现场,贡献出敏锐而中肯的媒体批评和学术研究成果;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曹禺本人的海外访问及其剧作的对外交流和广泛传播,曹禺剧作的艺术魅力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外戏剧研究者的关注,成为他们研究中国现代戏剧、编撰中国现代文学史时难以忽视的研究对象。这一时期相继召开的关于曹禺剧作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学者参与研讨,涌现出大量视野开阔的优秀研究成果。同时,港澳台地区的曹禺研究者由于学术背景的差异,在研究中更多地使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贡献出许多见解独特的成果。海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曹禺研究者提供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比较视域,长期以来同大陆曹禺研究互为参照,共同构成曹禺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唐小娟
关键词:多元文化曹禺研究比较文学
历史·地方·生态——《城堡之外》空间意象的多重表征
2023年
《城堡之外》聚焦于家族史的表述,作品呈现出多种解读路径。从作品中大量出现的空间意象来看,这些空间意象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还呈现着地方性经验,同时也引发了生态反思。在作品的家族历史和时代叙事中,古罗村楸树坡城堡、辽阳沐家大院和枫城清水湾工业区分别见证了古罗村的起源、中国的近现代史和新中国的建设史;在承载思乡之情和表现地方性经验方面,古罗村、麦家祠堂、罗水湖、辽阳、文庙等都为作品增添了地方风情;此外,作者在清水湾工业区破坏生态环境和古罗村村史馆保护传统文化的对比中展现出了对于生态话题的高度关注。
唐小娟
关键词:空间意象
新文类与亚文化
2009年
新媒体和文学的结合催生出一批迥然有别于传统纸媒文学的新文类作品,而被流行化的亚文化构成了它们的重要话语资源,新文类中最常见的亚文化种类有同性恋亚文化、神秘亚文化和游戏动漫亚文化等,这些亚文化中蕴涵的抵抗和边缘因素在消费时代成为商业文化的卖点,被流行化快餐化之后作为一种"奇观"投合了都市青少年群体追求新奇刺激的猎奇心态,因而在新媒体平台上成为新的时尚和潮流。
唐小娟
关键词:话语资源亚文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图景
网络文学由20世纪90年代末发韧以来,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至今,其同传统文坛交流加强,而且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新的文学生态,同时全新文类层出不穷,“泛文学”写作不可忽视,其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学创作理念,建构了“公共话语空...
唐小娟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体类型公共话语空间
文献传递
新文类的互文策略被引量:2
2010年
新媒体在可操作层面上为新文类写作提供了文本的相互关联,这就使得新文类文本较之传统书写具备了普遍的互文性言说方式,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在文本内容上,通过拼贴、引用、戏拟、用典等手法实现两个、甚至多个文本的借鉴和融合,产生出新的互文文本,在新文类的手机段子、同人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另一种表现在文本形式上,比如在博客写作中出现读者留言与正文相互补充说明的"对话状态",图像与文字有机结合的"手绘博客",大量图片与文字融合的"美食博客"、"旅游博客"等等,这些都是新媒体条件下的全新的言说方式。
唐小娟
关键词:互文性言说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