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瑾

作品数:36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化科学
  • 11篇历史地理
  • 10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外宣
  • 5篇媒体
  • 4篇新闻
  • 4篇委员
  • 4篇记者
  • 3篇政协
  • 3篇政协委员
  • 3篇直播
  • 3篇视频
  • 3篇视频直播
  • 3篇平面媒体
  • 3篇全国政协
  • 3篇全国政协委员
  • 2篇新闻发布
  • 2篇中共
  • 2篇专访
  • 2篇两会
  • 2篇节目
  • 2篇机场
  • 2篇广播

作者

  • 36篇周瑾
  • 2篇翟淑蓉
  • 2篇申宏磊
  • 1篇朱静
  • 1篇雷向晴
  • 1篇薛华克
  • 1篇谭震

传媒

  • 36篇对外大传播

年份

  • 20篇2007
  • 1篇2006
  • 10篇2005
  • 5篇200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极目楚天舒——访湖北省委外宣办主任周艺平被引量:1
2007年
为呈现地方外宣亮点,加强地方外宣报道,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2006年7月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读者反响热烈。本刊记者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栏目开办以来,河南、内蒙古、陕西、河北、广东、江西、西藏等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文章已相继在此栏目中刊载。请其他省(区、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感谢各地外宣干部关注这个栏目。在我们的努力和读者的期盼下,此栏目越来越朝着大家预期的目标发展下去。
周瑾崔斌箴
关键词:视频直播平面媒体
重现50年前西藏历史——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导吴海悦谈《西藏往事》创作
2007年
今天的西藏,每天都有大量的报道,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报道了解今日的西藏。然而50多年前的西藏到底是什么样子?
张莹周瑾
关键词:西藏历史电影制片厂编导新闻
初遇苏州
2004年
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有园林昆曲诗画。这里,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是中国第一个举办世界遗产大会的东道主。在热情似火的夏季,古朴、沉静、温柔的苏州古城,迎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有人称,这是一程"圆梦"之旅。
周瑾
关键词: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建筑艺术园林
中国优秀报刊走向海外
2004年
中央外宣工作会议的帷幕刚刚落下,由国图公司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报刊海外发行研讨会”于前日在山东青岛开幕。研讨会围绕如何不断加强和改进我国报刊的对外发行工作,努力使我国的对外宣传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适应等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翟淑蓉周瑾
关键词:报刊对外宣传工作文化交流营销策略
“历史的记忆”牵动两个大国的情感
2005年
看过《珍珠港》影片的人都会记得片中的一个细节:1941年12月日本突袭珍珠港,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促使美国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4月18日,由美国陆军航空队中校詹姆斯·杜利特尔率领的16架B-25轰炸机,对日本东京地区的战略目标进行了猛烈轰炸。然而,轰炸机队在返航途中,却因为飞行员们不熟悉地形,以及油耗殆尽等原因无法降落到中国境内原定的机场……60年过去了,中国人并没有忘记“二战”时盟军对我们的帮助。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室副主任李冰说的那样,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过去的敌方,今天已不再是敌人;过去的朋友,今天仍然是朋友。那难忘的岁月和友情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记忆,一个民族的记忆,它不但写在历史书上,还刻在人们的心里。在美国举办的《历史的记忆》大型展览就让人们重温了这样一段难忘的记忆……虽然这个展览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外宣案例,我们认为有必要在此进行一个回顾和总结。
周瑾雷向晴
关键词:记忆情感机场
“欢迎您五年以后再回来看看”——与人民中国杂志社副社长王众一面对面
2005年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s,译成中文,便是“我心中有猛虎细嗅蔷薇”。外宣事业原是战场,心中有猛虎才能在逆流中立定脚跟,而有细嗅蔷薇的功力才能看到暮色潜动,春草萌芽。一个人如果到了这种境界,能动也能静,能微笑也能痛苦,一句话,才能品尝到事业中的诸般快乐。
周瑾
关键词:社长杂志社功力能动
当代中国对外出版人的追求与梦想被引量:2
2007年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阅读世界的"狂欢时代"。中国出版业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世界当代文学被大规模和系统地翻译引进出版,而今天,对世界名著的翻译很难再超越那个时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如何让世界通过引进书籍这种最常见、最大众化的文化传播方式,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当代中国?中国对外出版人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从法兰克福书展到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还有连续两年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简称"中国外文局",下文同)主办的出版选题策划会,都可以看到中国出版人对外出版的追求与梦想一直像火一样燃烧。为此,在2007年7月29日~8月5日,本刊一路追踪"国际出版选题策划会",亲身感受到外国出版商正在怀着渴望"阅读中国",而中国出版人也带着追求与梦想,积极了解国际出版界的需求。为此,本刊采访了近十位国际出版业专家和学者,以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总编辑黄友义,以其鲜活的互动内容奉献给读者。
黄友义周瑾
关键词:出版人世界名著文化传播方式
中国不再是大洋彼岸遥远的陆地——访新西兰驻华大使包逸之(Mr.Tony Browne)
2007年
1997年,新西兰第一个与中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署双边协议。2004年4月14日,新西兰正式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是第一个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待遇的发达国家。同年12月,中国和新西兰进行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在北京启动,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第一个FTA(自由贸易区)谈判,被认为有重大意义。2007年6月初,双方在中国举行第十二轮谈判,谈判有"重大进展",有望在2008年4月结束。新西兰,将成为第一个和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今年也是新西兰与中国建交35周年。自3月份起,由新西兰政府举办的"新西兰新思维"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4个城市巡展。
张莹周瑾
关键词:驻华大使自由贸易协定大洋市场经济地位
架起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
2005年
一年一度的“两会”本来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但近二十年,外国媒体对中国“两会”给予了超乎以往的关注,进行了大量报道。他们希望通过中国“两会”来及时了解中国的最新政策变化发展。“两会”已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在“两会”召开之际,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作为1998年那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最年轻的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对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进行了预测,并就“两会”与中国民主进程,民主党派在“两会”中如何参政议政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在两个半小时的谈话中,许嘉璐直爽与坦荡的性格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把采访记录刊发,以飨读者。
朱静翟淑蓉周瑾
关键词:沟通外国人媒体
冯骥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被引量:2
2005年
对冯骥才先生的采访,是在天津小白楼他的工作室里进行的。在约见冯先生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觉到冯先生太忙了。据冯骥才说,他几乎每天凌晨一两点才入睡。可每次笔者打电话到工作室时,在电话那头,总能听见他宽厚、响亮的声音。“在我发表的小说中,大概以《三寸金莲》争议最为激烈。”但是这部小说被翻译成七种文字,有英文,有越南文,有俄文。冯骥才的书为什么总是被国外出版界所关注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跟我的小说背景有关,我的小说都有中国文化和地域的背景,外国人看你中国的小说看什么?他看的是你的味道,属于中国的味道。《三寸金莲》当年引起争议的内容中,最主要的就是有读者认为我在宣扬与赞美‘三寸金莲’,实际上这是读者对小说的误读。《三寸金莲》不是那种以暴露中国历史传统上落后的东西来博得外国人眼球的东西。日本有文学评论家认为《三寸金莲》是讲文化的束缚力,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三寸金莲》写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儿,可我认为,小脚里藏着一部中国历史,但是现在被裹着得可能是眼睛,也可能是脑袋。”“除去《三寸金莲》,我还写过一本小说,叫《感谢生活》,这本书也被翻译成不少种文字《,感谢生活》写了一个做陶瓷的艺术家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他的个人命运和爱情经历,书强调了中国民间文化的美。因此,我觉得是因为我的书里有了文化内涵,才有了它受外国读者的喜欢。第二呢,是我的小说里有中国人的特点《,俗世奇人》里就介绍了很多有性格的人,这本书被翻译成法文、俄文、日本,它和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不同,这些人只能存在在天津码头上。即使这些人可能不在了,但是文化会留存下来,他们的气质还在,依旧个性鲜明地活在读者的心里。”
周瑾
关键词:人物访谈作家文学创作传统文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