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华
- 作品数:12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肿瘤标记物联合应用对大肠癌的诊断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72-4)联合应用对大肠癌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4月大肠癌患者、体检合格的健康志愿者和患有其他疾病但经检查确诊未患有大肠癌疾病患者,分别设为大肠癌组(n=116)、健康组(n=159)和其他疾病组(n=303),分析CEA、CA199和CA724相应水平。结果大肠癌组患者CEA、CA199、CA724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和其他疾病组,而后两组间肿瘤标记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72-4)联合评估能提高大肠癌诊断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周海华姜建国伏小阳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大肠癌CEACA199CA724
- MSCTA在保留LCA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保留LCA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直肠癌患者130例,根据术前是否利用MSCTA技术进行IMA成像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评价MSCTA技术在保留LCA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LCA保留成功率观察组83.3%,对照组14.3%;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为109.2±13.24 min,对照组为141.5±17.56 min;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为10.5±8.67 ml,对照组为24.3±15.21 ml;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平均为33.8±9.95 h,对照组平均为41.0±17.14 h;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平均为9.3±1.42 d,对照组平均为13.2±4.38 d;观察组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为5.7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6.5±3.79枚,对照组为17.1±4.86枚;观察组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6.7%(4/60),对照组为8.6%(6/70);观察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16.7%(10/60),对照组为21.4%(15/70);术后随访25个月(6~42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肿瘤转移发生率为1.7%(1/60),对照组为2.9%(2/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前应用MSCTA技术进行IMA三维成像,便于术前准确评估IMA的分型及解剖定位,减少术中LCA损伤及出血,提高LCA保留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且降低了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 周海华李迎春王小冬韩宁潘琳琳于晨
- 关键词: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 经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8—2012年经腹腔镜(腹腔镜组)及传统开腹(开放组)行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患者各7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腹腔感染和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均较开放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率较开放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恢复快、安全性好,且对腹腔脏器干扰小,值得推荐。
- 周海华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腹腔镜穿孔修补术
- 改良Karydakis皮瓣转移术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与传统一期中线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近期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比较改良Karydakis皮瓣转移术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与传统一期中线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8—2022-08泰州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54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改良Karydakis皮瓣转移术联合VSD治疗27例(观察组),行传统一期中线缝合术27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效果。结果2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皮肤及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伴肉芽组织形成,符合藏毛窦改变。其中5例送检组织内见有毛发。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获6个月随访,其间观察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复发1例,经再次手术后痊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Karydakis皮瓣转移术联合VSD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疗效确切,可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韩宁王小冬周海华潘琳琳于晨孙司正
- 关键词:藏毛窦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 常规较大量腹腔冲洗对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发生腹腔脓肿的预防作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较大量腹腔冲洗对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后发生腹腔脓肿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在该院行LA患者120例,按冲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冲洗组,各60例。常规组不冲洗或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冲洗量小于或等于200 mL;冲洗组用较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冲洗量大于500 mL。另选取同期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开腹组。比较各组患者术后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结果常规组腹腔脓肿发生率[15.0%(9/60)]显著高于冲洗组[3.3%(2/60)]及开腹组[5.0%(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在行LA术中用较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能显著减少术后腹腔残余脓肿的发生。
- 周海华姜建国
- 关键词:腹腔灌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囊肿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31例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采用楔形切除术15例,胃间质瘤外翻切除术10例,近端、远端胃次全切除术6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胃间质瘤,其中极低危险度、低危险度24例,中危险度4例,高危险度3例,切缘均阴性。楔形切除术手术时间(50±15min)、术中出血量(20±15m L)、术后通气时间(20±4h)与其他两种术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发生幽门梗阻,胃间质瘤位于胃窦附近,行3次胃镜下球囊扩张后梗阻症状缓解。术后2例发生反流性胃炎,术后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及调节胃肠动力治疗后缓解。结论: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应在保证阴性切缘、遵循无瘤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大小选取合适的方案。
- 徐宁王元杰刘贵远赵小军黄传江程之逸周海华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切除
- 胃贲门癌术后近端空肠肿瘤“洒落性”转移一例被引量:2
- 2017年
- 患者,男,60岁,因”胃癌术后一年,腹部疼痛一天”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入院后急查腹部CT提示:腹腔少许游离气体影,提示为消化道穿孔可能,腹腔多发轻度淋巴结肿大,胆囊壁增厚;肠系膜结构不清、模糊。查体:一般情况可,无恶液质,腹平,全腹部压痛、反跳痛,无明显肌卫。
- 周海华刘贵远张超逸
- 关键词:贲门癌术后空肠肿瘤近端腹部疼痛消化道穿孔
- 人结肠直肠癌组织中侧群细胞分选、鉴定及其化疗耐药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选人结肠直肠癌组织中侧群(SP)细胞,探讨其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Hoechst33342染色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技术分选SP细胞,非侧群(NSP)细胞作为对照。三维(TD)培养分选的SP细胞,分析其在裸鼠体内致瘤能力。无血清培养观察SP细胞与NSP细胞的成球能力,水溶性四唑盐试剂(WST)分析SP细胞与NSP细胞的耐药性差异。结果人结肠直肠癌组织中SP细胞的比例为(0.90±0.10)%。SP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悬浮细胞球的能力强于NSP细胞。在103、104、105、106个SP细胞接种裸鼠皮下时,其成瘤率分别为30.0%、50.0%、70.0%、100.0%,而NSP细胞的成瘤率分别为0%、0%、40.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实验中,SP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的耐药性显著高于NSP细胞(P<0.05)。结论人结肠直肠癌组织中有SP细胞,SP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SP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以细胞球的形态存在,SP细胞对5-FU有耐药性。
- 刘贵远周海华张超逸徐洁
- 关键词:侧群细胞致瘤性分选
- 精准理念下以膜为解剖标志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精准理念下以膜为解剖标志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开展的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80例患者文字及影像资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为传统TAPP;观察组为:精准TAPP(以膜为解剖标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液量、近期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出现慢性疼痛1例(2.5%),对照组8例(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APP中,以膜为解剖标志,能快速安全有效地建立腹膜外间隙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精准开展TAPP是安全的、可行的,值得推广。
- 刘贵远周海华
-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 极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分析极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以期为改善极低位直肠癌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泰州人民医院进行Lap-ISR手术的极低位直肠癌病人127例,术后对病人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用Wexner评分评估病人术后肛门功能,根据肛门失禁评分(Wexner)分为肛门功能良好组(106例)与肛门功能不良组(21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并分析病人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Nomogram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发生风险,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用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预测模型对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极低位直肠癌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发生率为16.54%(21/127)。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临床分期、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方式、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功能不良组肿瘤直径≥5 cm占比、新辅助化疗占比、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 cm、吻合口漏占比均高于肛门功能良好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OR=5.124)、新辅助化疗(OR=5.761)、吻合口漏(OR=6.881)是病人术后肛门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肿瘤直径≥5 cm病人Wexner评分高于肿瘤直径<5 cm病人,合并新辅助化疗Wexner评分高于无新辅助化疗病人,合并吻合口漏Wexner评分高于无吻合口漏病人(P<0.05)。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显示,C-index指数为0.785(95%CI:0.692~0.851)。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灵敏度为85.70%、特异性为88.70%,AUC为0.895(95%CI:0.795~0.984)。结论肿瘤直径、新辅助化疗、吻合口漏是极低位直肠癌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
- 韩宁王小冬李迎春周海华潘琳琳于晨
- 关键词:肛门功能影响因素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