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楠
- 作品数:60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
- 2018年
-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资本批判、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通过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分离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共同体的虚假本质,通过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解蔽了货币共同体的物象,通过剩余劳动批判了资本共同体的剥削本质,科学论证真正共同体代替虚假共同体的历史必然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载"真正共同体"的价值意蕴,批判西方垄断资本共同体操控的霸权主义国际秩序,积极倡导建立平等互惠的新秩序。
- 朱虹吴楠
- 关键词:共同体资本
- 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一、分化、和谐——从科学发展观视角来看
- 2010年
-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同时科学发展观又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单纯同一走向分化互动。科学发展观首先肯定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分化互动的历史进步性,然后又重点解决两者互动之后出现的社会结构不平衡问题,在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达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 吴楠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三重历史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背景
- 2010年
-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同时科学发展观又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单纯同一走向分化互动。科学发展观首先肯定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分化互动的历史进步性,然后又重点解决两者互动之后出现的社会结构不平衡问题,在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达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 吴楠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 社会治理的伦理分析
- 社会治理自身凸显合作共治的价值诉求,又彰显着公共服务至上的伦理精神,更蕴含着社会治理主体与客体对象之间的一种和谐伦理关系,因而社会治理具有最为核心和本质的伦理蕴涵。
- 朱虹吴楠
- 关键词:社会治理伦理精神价值诉求伦理关系
- 文献传递
- 马克思哲学革命视阈中的人本观
- 2011年
-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哲学革命的高度之上对人的本质进行全面分析,认为人的本质不再是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与社会物质生产相一致的历史生成过程;市民社会中人的历史本质在于分工基础之上的工业和竞争造成人的物役性和偶然性;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本质在于奴役性分工的消灭以及自主活动的实现。
- 吴楠
- 关键词:人本观社会哲学革命
- 马克思哲学革命视域下的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 2010年
-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详尽论述了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的科学基点、逻辑线索和具体内容,这是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之后首次科学地提出社会发展三形态——依靠共同体阶段、采取物的形式进行统治阶段和真正共同体阶段。
- 吴楠
-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形态
- 人与社会关系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引量:2
- 2014年
- 马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逻辑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彻底解蔽笼罩在商品、货币和资本外表的物象,直达背后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层面,并且在批判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逐渐生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当下中国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上,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对当下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起到牵引和驾驭的作用。
- 吴楠朱虹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马克思论市民社会的结构变迁
- 2011年
-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内在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对于私有财产的分析和批判、异化劳动理论的建构和扬弃、分工概念的使用和深化,都标志着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内在结构理解的逐步深入。基于新的历史观,马克思具体区分了广义与狭义市民社会,历史地分析了市民社会的内在结构,从而实现市民社会理论的彻底变革。
- 吴楠朱虹
- 关键词:市民社会私有财产异化劳动
- 从人与类的异化到人与社会的科学发展
- 2013年
-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人与类的统一、人与类的异化以及人向社会复归的三阶段。《资本论》把这种哲学思辨过程具体化为科学理论,基于异化劳动的人与类转变为基于剩余价值的人与社会,但扬弃异化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思想在当今时代的伟大理论创新,资本主义世界人与社会的异化并不在于对剩余价值的分割和占有,而在于剩余价值永远脱离劳动者和社会整体。把剩余价值向劳动者和社会整体复归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
- 吴楠朱虹
- 关键词:异化科学发展观
-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治理思想探析被引量:7
- 2014年
-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治理思想和资本批判逻辑、社会历史发展理论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解蔽了笼罩在资本主义国家治理身上的物的外衣,直达物压迫人的价值层面。在批判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以物为本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国家治理机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其根本目的在于运用社会主义国家力量规范和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道路。
- 吴楠朱虹
- 关键词:资本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