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龙

作品数:17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天津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诗经
  • 6篇英译
  • 6篇口译
  • 6篇《诗经》
  • 5篇语料
  • 5篇语料库
  • 5篇语言
  • 4篇语言学
  • 4篇文体
  • 3篇译本
  • 3篇英译研究
  • 3篇平行语料
  • 3篇平行语料库
  • 3篇文体研究
  • 3篇基于语料
  • 3篇基于语料库
  • 2篇英译本
  • 2篇语料库语言学
  • 2篇功能语言学
  • 2篇笔记

机构

  • 17篇天津科技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7篇吴晓龙
  • 4篇高博
  • 2篇丁峻
  • 1篇顾毅

传媒

  • 2篇北京第二外国...
  • 2篇中国轻工教育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广播电视...
  • 1篇语言与翻译
  • 1篇长春大学学报
  • 1篇海外英语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疯狂英语(教...
  • 1篇科技信息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外国语言与文...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思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口译课程设置
2011年
口译课是英语专业本科阶段高年级的必修课。本文以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和Anderson的"认知能力发展模式理论"为理论基础,对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口译课程设置进行了反思,并针对目前国内口译课程设置现状,根据仲伟合提出的译员知识结构公式,就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口译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听说训练,加强口译技能训练,加强百科知识课程建设。笔者相信,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设置口译课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专业口译人才。
吴晓龙
关键词:口译课程设置
《诗经》多译本平行语料库的创建被引量:2
2017年
介绍《诗经》多译本平行语料库的创建过程,重点探讨中英文语料的选择,语料的分词、标注以及对齐等操作的具体方案,力求为《诗经》的英译研究拓展出全新的视角和途径,以期促进《诗经》英译的多维研究,进一步推动《诗经》在世界的传播,同时为其他诗歌典籍翻译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吴晓龙高博
关键词:《诗经》平行语料库
英汉口译中的笔记语言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口译任务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译笔记。本文以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天津科技大学本科三年级英语专业口笔译方向的学生进行的实证研究,讨论了笔记的语言选择对英汉口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英汉口译中,译者分别使用源语(英文)和目的语(中文)记笔记,口译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着显著差异:采用源语(英文)记笔记对译者口译质量的影响是正面的,然而,采用目的语(中文)记笔记使译者口译质量明显下降。
吴晓龙
关键词:笔记语言选择英汉口译实证研究
文体学视域下的《墓园挽歌》多译本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墓园挽歌》是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最著名的诗篇。本文借助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WordSmith4.0,从文体学的角度对《墓园挽歌》三个中译本的词汇特征进行量化描述,分析和解释。同时,对三个译本的修辞特征从词汇和句法两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
丁峻吴晓龙
关键词:文体学《墓园挽歌》词汇特征修辞特征
《诗经》英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以《东门之墠》的经验功能分析为例
2016年
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经验纯理功能为理论框架,对《诗经·郑风》中《东门之墠》一诗五个英文译本做初步探讨,旨在从语言功能角度对不同译本进行评析,揭示翻译过程,同时验证利用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古典诗词英文译本的可行性。
高博吴晓龙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
基于语料库的赵彦春《英韵〈诗经〉》文体研究
2020年
基于已建成的《诗经》中英文平行语料库,以赵彦春的《英韵〈诗经〉》为研究对象,参照汪榕培和许渊冲的译本,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WordSmith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考察了赵彦春《英韵〈诗经〉》的文体特点。研究发现,赵彦春《英韵〈诗经〉》倾向于使用简单的词汇,"以诗译诗",尽可能做到形神兼备。
吴晓龙
关键词:平行语料库文体
释意理论对口译过程中无意语码转换现象的解构被引量:1
2015年
分析口译学习者尤其是双语能力不平衡的口译初学者在口译过程中常犯的"无意语码转换"错误,以释意理论为基础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高博吴晓龙
关键词:释意理论口译过程
汪榕培翻译风格的语料库考察——以《诗经》的英译本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汪榕培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典籍翻译家,一生翻译了60多部典籍作品,其中包括《诗经》在内的8部译作入选“大中华文库”,为中国典籍英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基于已建成的《诗经》中英文平行语料库,以汪榕培的《诗经》译本为研究对象,参照理雅各、庞德和许渊冲的译本,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WordSmith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考察了汪榕培的翻译风格。本研究兼顾T型和S型两种维度的译者风格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译者风格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读。在借助语料库的统计数据直观体现译者风格的同时,兼顾源文本,探讨译者风格,有助于客观、全面地揭示翻译本质。
吴晓龙
关键词:《诗经》平行语料库翻译风格译者风格
《诗经》中“帝”字的英译研究——以《诗经》的四个英译本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帝"是《诗经》中重要的宗教色彩词,承载着中国古代社会原始的宗教文化。以"帝"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诗经》四译本中"帝"字翻译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帝"字的文化内涵基础,根据翻译目的论比较四个译本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翻译风格差异的内在成因,并最终建议"帝"字音译,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语文化。
吴晓龙
关键词:《诗经》英译目的论
《诗经》英译中植物意象的传递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对比植物意象在《诗经》四个译本中的传递情况,探讨《诗经》植物意象的翻译方法,以期为中华典籍中的意象翻译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对于单纯的植物意象,译者要确保对意象概念意义的准确转换及审美表现;对于植物隐喻意象,译者不仅需要在译文中再现原作的意象,而且更重要的是传达其中蕴寓的文化内涵,实现跨语言的文化沟通。中国本土的从事典籍翻译的实践者要具备文化自觉,重视翻译的读者接受,可以在译文中采用副文本注释的形式,帮助西方读者准确理解原作意象蕴含的文化信息。
吴晓龙
关键词:《诗经》植物意象英译副文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