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一霄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醉
  • 4篇手术
  • 2篇异丙酚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手术患者
  • 2篇气管
  • 2篇气管镜
  • 2篇清醒
  • 2篇清醒镇静
  • 2篇全身麻醉
  • 2篇椎管
  • 2篇椎管内
  • 2篇椎管内麻醉
  • 2篇靶控
  • 2篇靶控输注
  • 2篇丙酚
  • 2篇病人
  • 1篇单肺
  • 1篇单肺通气

机构

  • 12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宁波大学

作者

  • 12篇吴一霄
  • 9篇陈骏萍
  • 6篇吴国荣
  • 5篇胡序凯
  • 4篇王靖
  • 2篇吴超双
  • 2篇施忠华
  • 2篇甘林光
  • 2篇葛鹬雯
  • 2篇王瑞春
  • 1篇陈芸
  • 1篇彭洁
  • 1篇傅丹霞
  • 1篇沈颖娜
  • 1篇沈华春
  • 1篇陈慧
  • 1篇秦金玲

传媒

  • 3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病人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用量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上腹部手术30例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切皮前氯诺西康组经外周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对照组输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手术后2、8、12、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静息疼痛程度,记录第1次bolus时间,术后24h bolus次数及24h舒芬太尼总量;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诺昔康组术后首次bolus时间延长,bolus次数减少,舒芬太尼总量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氯诺昔康16mg超前镇痛可以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的满意度。
吴一霄甘林光吴国荣陈骏萍
关键词:氯诺昔康超前镇痛舒芬太尼
椎管内麻醉中丙泊酚靶控输注清醒镇静的脑功能状态指数监测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椎管内麻醉下行丙泊酚清醒镇静时所需的靶控血药浓度,并探讨其与脑功能状态指数(CSI)的相关性。方法30例在椎管内麻醉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以血浆效应室为靶控目标,予以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清醒镇静。靶控血药浓度最初设定为0.5μg/ml,在与效应室丙泊酚浓度达平衡后3min,以0.1μg/ml递增,直至警觉/镇静评分法(OAA/S)评分降至3分,确定不同OAA/S评分时对应靶控血药浓度及其与CSI相关性。结果清醒镇静深度OAA/S评分3分时所需的丙泊酚靶控血药浓度为1.45±0.24μg/ml,CSI为69.2±4.2。清醒镇静期间CSI与TCI血药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51,P<0.01),TCI血药浓度、CSI与OAA/S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855、0.805(P<0.01)。结论CSI用于监测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椎管内麻醉病人清醒镇静,能较好地反映镇静深度的动态变化,对临床麻醉用药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国荣胡序凯陈骏萍吴一霄王靖施忠华
关键词:二异丙酚清醒镇静麻醉硬膜外靶控输注系统
一种全麻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气管导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麻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气管导管接头,包括内部中空的椭圆柱体本体,本体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平行分布的上接口,本体一侧设置有侧接口,本体底部设置有锥形器,锥形器底部设置有下接口;所述的上接口外圈设置有第四凸起...
章海鹰王瑞春陈骏萍秦金玲胡雪莲沈华春陈芸吴一霄
文献传递
视可尼喉镜在颈椎手术中气管插管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视可尼喉镜(SOS)在颈椎手术患者中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按麻醉插管方法的不同分为SOS组(S组)和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各25例。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开始时(T2)、气管导管置入时(T3)及气管导管置入后5 min(T4)的心率(HR)、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值,记录操作时间(T2~T3)(不包括插管次数之间面罩吸氧去氮的时间)及次数,并随访患者咽痛及声音嘶哑情况。结果与F组相比,S组T3时点HR及DBP均显著减小,T4时点HR也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其余时点两组HR、SBP、DBP及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各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S组插管操作时间明显短于F组(<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颈椎手术中采用SOS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插管时间短,价格便宜,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吴一霄甘林光陈骏萍
关键词:视可尼喉镜纤维支气管镜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围术期保温预防胸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7
2015年
围术期由于各种原因常使患者处于轻度低体温(核心温度34-36.4℃)的状态,进而可能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率增加、麻醉苏醒延迟、凝血功能异常等,直接影响手术整体效果[1]。为预防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我们采取了预防性护理及干预措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洪飞燕吴一霄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患者保温护理
空气胃张力测定用于评估危重病人预后的研究
陈骏萍葛鹬雯胡序凯王靖吴国荣彭洁陈慧吴一霄吴超双沈颖娜
该课题“空气胃张力测定用于评估危重病人预后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循环功能不全危险而需用儿茶酚胺类升压药治疗的10例病人pHi明显低于不需用儿茶酚胺类升压药治疗的14例病人,前者PiCO_2、P(i-a)CO_2明显高于后者,...
关键词:
关键词:危重病人预后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宁波市第二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20-65岁,随机分3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5 min,L组静注地佐辛0.1 mg/kg、H组静注地佐辛0.2 mg/kg、C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麻醉诱导前(T_0)、拔管即刻(T_1)、拔管后5 min(T_2)、15 min(T_3)和30 min(T_4)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及口述痛觉评分(verbal rating scales,VRS).结果 L组和H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H组患者嗜睡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 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3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T_0时比较,C组患者T_1时MAP、HR均明显升高,各组患者T_1-T_4各时点VRS评分均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L组和H组患者各时点MAP、HR均无明显变化,V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术毕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能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少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且不良反应更少.
吴一霄吴超双洪飞燕
关键词:地佐辛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苏醒
脑功能状态指数用于椎管内麻醉清醒镇静的监测
目的:探讨脑功能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用于椎管内麻醉清醒镇静的监测的可行性及异丙酚的靶控血药浓度与 CSI 的相关性。方法:30例在椎管内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以血浆效应室为...
吴国荣胡序凯陈骏萍吴一霄王靖施忠华
关键词:异丙酚清醒镇静椎管内麻醉靶控输注
体外循环中空气法胃粘膜pH值与氧供 氧耗的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中空气法胃粘膜pH值与氧供、氧耗的变化了解体外循环期间胃粘膜的血流灌注。方法选择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30例,麻醉后置入TONO胃管通过空气法胃粘膜张力模块自动持续监测胃粘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在监护仪中输入麻醉诱导后30min、体外循环30min、60min、停体外循环后30min和60min时间点的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结果,计算获得各时点的胃粘膜pH值(pHi)、氧供(DO2)和氧耗(VO2)等数据。结果PgCO2在CPB期间明显低于术前(P<0.01),停CPB后恢复到术前水平;pHi的变化体外环循期间显著升高(P<0.01),停CPB后恢复术前水平;DO2和VO2变化:CPB期间明显低于术前(P<0.01),停CPB后明显高于CPB期间(P<0.01),停CPB60min后明显高于术前(P<0.01)。结论本研究中的病例在低温体外循环期间未存在胃肠粘膜血流灌注不足。
胡序凯吴国荣吴一霄陈骏萍
关键词:体外循环胃粘膜PH值氧供氧耗
双次呼吸暂停法对支气管封堵导管用于单肺通气时肺萎陷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双次呼吸暂停法对支气管封堵导管(BB)用于单肺通气(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胸腔镜下单侧肺大泡修补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暂停组(D组)、双次呼吸暂停组(B组)和持续负压吸引组(S组),每组20例。D组于OLV前,BB导管气囊抽气并暂停呼吸60s;B组于OLV前和胸膜打开即刻,行两次呼吸暂停,方法同D组。S组以-30cm H2O压力行持续负压吸引。记录OLV开始后3、6和9min时的肺萎陷质量评分;开始OLV至胸膜打开所消耗的时间;开始OLV至完全肺萎陷所消耗的时间。记录术中发生低氧血症及BB导管移位的例数。结果 OLV开始3min时,B组肺萎陷评分高于D组(P<0.05),S组低于D组和B组(P<0.05或0.01);6、9min时,B组和S组均高于D组(P<0.05或0.01),S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从开始OLV到胸膜打开所消耗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开始OLV到完全肺萎陷所消耗的时间,B组和S组均少于D组(P<0.05或0.01);B组和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的低氧血症、使用持续正压通气及导管移位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BB导管应用于OLV时,双次呼吸暂停法与持续负压吸引法在改善肺萎陷质量和加速肺萎陷方面效果相当,且均优于单次呼吸暂停法。
吴一霄刘荣君徐芳杨婧陈骏萍
关键词:肺萎陷单肺通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