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吊式免气腹单孔与传统腹腔镜妇科手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悬吊式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对妇科手术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60例妇科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行悬吊式单孔腹腔镜手术(A组),30例行传统腹腔镜手术(B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式免气腹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具有更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值得推广。
- 张阳张金伟叶佳张俊吕蓓
- 关键词:妇科外科手术腹腔镜检查免气腹单孔疗效比较研究
-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致病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手术组(33例)与药物组(1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33例手术治疗患者治愈32例;12例药物治疗患者治愈7例,手术治愈率(96.97%)明显高于药物治愈率(5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必须使手术切口整齐,注意保护腹部切口,及时清洗伤口,以预防产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 张跃吕蓓张林周江花
- 关键词:剖宫产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 宫内宫外同时妊娠2例报道
- 2011年
- 宫内宫外同时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是指宫腔内妊娠与异位妊娠同时存在,这种病理妊娠极其罕见,发生率为1/1万~1/3万。随着促排卵药物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HP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无锡人民医院妇产科2009~2010年共收治2例HP病例,现报告如下。
- 徐娜刘振亚吕蓓
- 关键词:宫内宫外同时妊娠
- 宫腔镜与阴道超声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究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53例,进行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测,观测患者病变类型以及病变部位,比较术后患者临床资料与术前阴道超声以及宫腔镜的检测结果,对阴道超声及宫腔镜的准确率、敏感性、阳性预测率以及阴性预测率等进行比较。结果:阴道超声检测内膜增生漏诊3例、内膜息肉误诊3例、粘膜下肌瘤误诊2例、内膜炎漏诊2例、内膜癌漏诊1例;宫腔镜检测内膜息肉误诊1例、黏膜下肌层误诊2例、内膜炎漏诊1例;与病理活检结果的符合率比较,宫腔镜的总符合率显著高于阴道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敏感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显著优于阴道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均可检测子宫内膜病变,前者操作简单、创伤小,后者操作复杂,但检出率、准确率及敏感度均较高,可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的发生率。
- 曹迎九吕蓓王倩黄劲松王玉东
- 关键词:阴道超声宫腔镜子宫内膜病变病理活检
- 以脐部转移癌为首发症状的卵巢癌两例并文献复习
- 2018年
- 例1:患者,女,55岁,以"发现脐部肿物伴溢液1月余"于2017-03-19在本院外科住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发现脐部有一肿块,约2 cm大小,呈半球形,无疼痛,伴渗出溢液,曾中药外敷效果不佳。住院后体格检查:脐部可见一2 cm×2 cm肿块,质软,少许渗液,左下腹可扪及6 cm×5 cm肿块,活动度差,周围界限不清。
- 张阳汪惠芳吕蓓
- 关键词:文献复习首发症状卵巢癌外科住院中药外敷体格检查
- 妊娠、产褥期脑卒中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孕产妇急性脑血管意外是妊娠、产褥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虽然临床发病率较低,但若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我们回顾性分析38例妊娠、产褥期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 朱蕾芳房文峰吕蓓张林毛旭强
- 关键词:产褥期妊娠急性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严重并发症孕产妇
-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64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LEEP进行治疗;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56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为研究组,予以LEEP联合干扰素栓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追踪随访,并组织患者定期来院复查,根据其临床症状及改善程度判定疗效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治愈36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82,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1,P>0.05)。结论 LEEP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疗效确切,可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张跃吕蓓张林
-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干扰素栓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抗生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及复发率的影响被引量:44
- 2015年
- 目的:观察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11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甲硝唑及青霉素常规西医抗生素治疗,1次/d;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胶囊内服治疗,3粒/次,3次/d,1w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患者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统计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痛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价,观察痛感的缓解情况;检测2组患者炎性细胞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情况;治疗后随访半年,统计患者复发率。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等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以观察组缓解程度更为明显,观察组的有效率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痛感有所缓解,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以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尤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炎性细胞指标CRP、IL-2、TNF-α均有所改善,以观察组的变化程度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23.7%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8.5%,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抗生素能有效缓解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痛感,降低患者的炎性细胞水平,有良好的抗炎作用,疗效确切,是中西医结合论治妇科病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 吴伟燕汪惠芳吕蓓
- 关键词:桂枝茯苓胶囊抗生素慢性盆腔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复发率
- 子宫B-Lynch缝合处理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子宫B-Lynch缝合在处理不同原因导致的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有效性。方法产后出血34例产妇采用B-Lynch缝合,无效者合并子宫动脉缝扎或髂内动脉结扎。结果34例中,子宫B-Lynch缝合控制产后出血有效26例(76.5%),捆绑缝合无效者加用子宫动脉缝扎或髂内动脉结扎8例(23.5%)。而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26例中,使用子宫B-Lynch缝合有效者21例,有效率为80.7%。结论子宫B-Lynch缝合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的优点,对于难治性产后大出血可合并应用子宫动脉缝扎或髂内动脉结扎而达到保全子宫、挽救产妇生命的目的。
- 马锦琪荣琴英陈建英吕蓓高涛
- 关键词:产后出血宫缩乏力
- 妇科盆腔恶性肿瘤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了解妇科盆腔恶性肿瘤血常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无锡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243例确诊为盆腔良性病变或妊娠状态的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选取同期717名接受体检的成年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良性对照组和病例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水平(HGB)、淋巴细胞百分比(LY)、淋巴细胞计数(LY#)、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计数(RBC)水平降低,单核细胞计数(MO#)、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中性粒细胞计数(NE#)、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升高;病例组患者EO、EO#、LY、LY#、MO#、MPV水平低于良性对照组,HCT、HBG、MCHC、PDW、NE、NE#、RDW水平高于良性对照组,同时,病例组患者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的MCH、MCV水平高于良性对照组,良性对照组患者的单核细胞百分比(MO)、血小板压积(PC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的MO、PCT水平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Y#、MO#、MCHC、RDW、MCH、MCV与盆腔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各项血常规指标中,MCV诊断妇产科盆腔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683。结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常规指标与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人群均存在差异,部分指标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
- 邹应芬崔玉宝吕蓓叶佳贾浩源马锦琪
- 关键词:血常规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