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兴邦
- 作品数:1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化私为官”:《南部档案》所见清末硝磺政策转变及其在地效应被引量:5
- 2019年
- 梳理新近发掘的《南部档案》并结合已出材料,得见清末硝磺领域发生了一次微妙却重要的改革。光绪中叶以降,随着洋产入侵、朝廷括财及地方自筹自支趋势日盛,贵州和四川接连以机巧的"化私为官"策略,先期获得禁品硝磺的商业开采和贩销权,并逐步结合地情推行"官运商销""局运商销"等体制,取代了旧有军政型限产采买制。就卷入新政的南部县而言,由于市场有限及价格管制,硝磺官卖未达当局经济预期。以官店为代表的新利益主体的引入,强化了缉私氛围,激起更多缉私行为,客观上达致改革的"禁私"目标。但同时却致发了更多诬告性"贩私"案,对地方社会秩序造成冲击。领域内利益格局也发生变化。营汛系统已基本被排除在利益圈外。南部县衙则各方周旋,疲于应付,对新政态度趋于谨慎。承商虽有"威势"但不获实利。炮房、药铺等民商与贫弱小民一样,处于被动承受地位,愈发无意且无力参与"走私"。当局"刀尖上跳舞"式的革新总体上得不偿失。
- 吕兴邦
- 垸的生成——以清至民国时期的湖北省松滋县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通过对松滋县系统民国档案和其它材料的分析,发现:以姓氏冠名的垸可能是最初形态的垸。为降低维护成本,单垸间逐步组合成复合型大垸,后者的最终成型受限于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合垸是垸际关系的主要趋势。垸级水利机构的成立标志着垸与各级行政组织初次权责接榫的完成。垸的生成过程表明其既是地理变迁的产物,又是社会关系再结构的结果。
- 吕兴邦
- 关键词:分合
- 在县官与“蚁民”之间——《清代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管理》评介
- 2022年
- 通过爬梳巨量系统原始档案,苟德仪教授的新著《清代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管理》以南部县为中心,直面保甲、里甲(排)、乡约、团练等清代乡村社会中的各类基层组织,对其人员构成、制度来源、经费筹集、运作流程等做了精深讨论。全书考证详致、持论平正、个案与宏观有机结合,较大程度推进了对相关旧论题的认知,同时还掘发了新课题,但在分类及某些论证细节上仍有改进余地。在学界日益重视中国自身历史资源的当下,该书的出版可能会有学科超越的意义。
- 吕兴邦
- 关键词:县官
- 从互生到共兴:民国晚期江汉平原的垸与市镇——以湖北省松滋县为考察中心
- 2019年
- 从微观视角考察垸与市镇的关系或为学界所略。本文依据系统的民国原始档案,发现市镇为垸的内部核心构件,两者互生。垸为市镇的繁荣提供了农产基础,市镇则是垸与外界的物资交换媒介。垸在维持频年的水利运作时,常因市镇占据堤身与之产生纠葛,突出表现在街心过低影响防洪、房主与从商租户相互推诿水利责任等方面。商业的流动性也无法减弱市镇与垸在洪水压力下的共同体本质。
- 吕兴邦
- 关键词:市镇互生
- 叠合抑或并行:堤垸水利行政与乡保行政之关系——以民国晚期湖北省松滋县为考察中心
- 2020年
- 松滋县民国末期的系统原始档案为复原江汉平原垸区基层社会的细致图景提供了可能。地理传统下,垸界一般与乡保边界对应。以修防处为中心的水利行政体制与代表国家意志的乡保行政系统形式上呈并行状态。在垸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获得权势的强宗大族是水利机构的中坚,他们在遇到困境时既会彰显“水利”话语,又可利用乡保制度来达到预期利益。很多时候,修防处和乡公所的利益侧重并不一致。但在共同的防洪压力下,两个系统时常叠合一体,相互协作,努力维持垸的水利功能。
- 吕兴邦
- 关键词:水利行政
- 近代广西对外贸易条件分析(1877年~1931年)——基于海关贸易报告的考察
- 2011年
- 通过对海关原始数据的整理,首次厘清了近代广西对外贸易条件及其变动趋势。其中有9类出口商品占有优势,而绝大部分进口商品更拥有长期的发展性优势;两相作用,直至1915年广西在整个对外贸易中仍处较为有利地位,此后贸易条件则不断恶化。
- 吕兴邦宋永忠
- 关键词:对外贸易
- 清代《南部档案》“兵房”资料整理概言被引量:1
- 2021年
- 在1965—2002年间先后四次整理的基础上,本次对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的"分房"整理自2011年10月正式开始,其中精选了1597件"兵房"资料。以具体内容为据,对现存件数做了增减,并尽力保留了档案中罕见的文种、戳记、印章等细节。从现有材料看,"兵房"通过文书书写、收发、批阅与知县发生直接关联,继而影响其判断与决策,职能范围包括办理军务、非军事应役、维持治安、经管驿递系统、管控衙役系统、管制乡村社会代理人、管理武科、审处相关讼案、房内管控等9大类31小项。
- 吕兴邦
- 关键词:清代
- "化私为官":清末硝磺新政与县域效应--以四川省南部县为考察中心
- 光绪中叶以降,借朝廷提倡开矿之机,贵州以"化私为官"名义,率先获得硝磺开采的特许权,逐步推行商业开发型的"官运商销"体制,以取代旧有的军政型采买制。黔产硝磺很快对四川的市场造成冲击。约十年后,川省起而仿效,全面停止黔产入...
- 吕兴邦
- 以“抗战”为名:民国湖北公松长庚堤案述论
- 2015年
- 借助新近发现的档案,本文对一宗民国湖北垸区持续二十余年的堤案进行解读。行政区划与水利行为的不谐是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水利冲突已呈一种常态。外界条件偶然的变化可轻易打破来之不易的水利平衡。当国家控制能力孱弱,基层民众甚至能通过微妙的文献编造,将宏大的抗日语境转换为获取利益的有力资源,纠纷因而陷入僵局。
- 吕兴邦
- 关键词:抗日战争
- 江汉平原的堤垸水利与基层社会(1942—1949)——以湖北省松滋县三合垸为中心被引量:8
- 2011年
- 借助大量三合垸民堤修防处的档案及其他材料,文章试图对民国末年江汉平原的"民垸"做一细致解剖。水利运作有赖于垸内基层精英的自我组织———修防处,"土方"、"土费"的征收、挪垫是岁修与防汛的制度与物质保障。士绅在水利事务甚至乡保行政中拥有决定性影响。垸内的行政和水利组织架构在表面上虽各成体系,但往往前者必须借重于后者才能在很多事务的解决中发挥实际效应。县级政府充当垸内水利类反抗者的惩罚人。垸在总体上的自治程度较高。地理环境、频繁的修防及其仪式化倾向、寺庙的存在为共同体的稳定提供了基础。
- 吕兴邦
- 关键词:士绅权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