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朔育
-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气象局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区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四川盆地土壤湿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基于四川盆地24个农业气象站1996-2012年浅层10cm的旬土壤湿度、温度、降水和日照等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盆地四季多年土壤湿度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土壤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浅层土壤湿度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多北少的态势,其大小为春、冬两季偏低;夏、秋相对较高,其中以秋季为一年内最高。时间变化趋势则表现为春夏有微弱的降低趋势,而秋冬呈现微弱上升趋势。小波分析表明,各季节普遍存在4-6年的准周期。从倾向率分析来看,在不同季节表现出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及东北部地区,四川盆地其余各地呈现不同程度增加趋势,以绵阳地区变化较为显著,夏、秋两季均达到了1.4%/a。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中得出,在相对偏干的盆地西北部,浅层土壤湿度变化受降水的影响最大,而在较为湿润的南部和东北部受日照影响最大。
- 陈东东廖捷陈功向朔育
- 关键词:土壤湿度小波分析倾向率
- 基于FY-4卫星资料分析暴雨云系特征被引量:10
- 2020年
- 本文利用FY-4气象卫星单通道云图和多通道组合,以2019年7月28日四川省眉山市的一次暴雨过程为例,分析暴雨云系的演变和微观物理性质等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中出现两次对流云团的合并,云团的合并造成了暴雨区域和强度增大,属于多个对流云团多次合并,暴雨云团中有强烈的大尺度垂直上升运动,整层大气水汽充足,为强降雨提供了较好的水汽输送和动力条件。多通道RGB合成图能以色彩的形式有针对性地突出对流系统、冷暖气团、云粒子相态等属性,造成此次暴雨过程的对流云团主要为伴随强烈上升气流的由冰粒子组成的高层积雨云。FY-4气象卫星在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监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补充了常规天气资料分析的不足,为短时天气预报提供一种思路。
- 王雪芹徐卫红向朔育方敏
- 关键词:暴雨
- 高原低涡研究和TRMM卫星资料应用的相关进展被引量:9
- 2011年
- 高原天气系统对青藏高原及其下游地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高原低涡是活动于高原主体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TRMM卫星的应用为研究高原天气系统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回顾了部分关于高原低涡和TRMM卫星资料应用的研究成果,包括高原低涡的定性认识、结构及其和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TRMM卫星的基本资料、其在非高原地区和高原地区的应用。
- 向朔育李跃清
- 关键词:高原低涡TRMM卫星
- 一次西南低涡及其降水的结构特征分析
- 西南低涡这一中尺度天气系统,其强烈发展和移动能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本文利用四川自动站雨量资料、NECP1°×1°再分析资料、SWAN系统雷达拼图产品和TRMM卫星资料,结合天气学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分析研...
- 向朔育
- 关键词:西南低涡暴雨天气TRMM卫星动力结构热力结构降水结构
- 文献传递
- 一次西南低涡演变过程的雷达拼图特征
- 低涡(简称西南涡)是指在青藏高原特殊地形和大气环流相互作用下,形成于我国西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的闭合性气旋环流,四川作为西南低涡的源地,受西南低涡的影响发生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几率更大.加强对西南低涡的研究不仅能丰富对西南低...
- 向朔育李跃清
- 关键词:西南低涡雷达拼图
- 基于TRMM卫星资料对四川盆地降水的三维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利用TRMM卫星多种探测仪器得到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2010年7月15~18日由西南低涡引发的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重点揭示了该次过程降水的三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红外和微波亮温数据均能从一定侧面反映低涡云系的降水特征;西南低涡引发的降水属于中尺度系统降水,层云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率超过90%,存在明显的亮带结构;大范围降水区内包含一条主雨带和若干独立的对流性雨团,表现为大范围层云降水围绕对流降水的结构特征,对流性降水云顶最高能发展到17km,局部最大降水率出现在2~5km高度;降水凸起部分为独立的对流降水云团,呈塔状立体结构。
- 向朔育李跃清卢萍
- 关键词:TRMM西南低涡暴雨
- 两次持续性低涡过程降水云结构特征分析
- 本文主要利用TRMM卫星上微波探测仪(TMI)资料,分析了2010年7月14-18日西南低涡过程和2010年7月21-26日高原低涡过程中降水云的发展演变与低涡发展演变的联系,得到以下的一些结果:①两次低涡过程均为持续性...
- 向朔育李跃清李典
- 关键词:TRMM卫星
- 基于CloudSat探测的西南低涡对流云垂直结构特征被引量:4
- 2019年
- 基于CloudSat卫星数据,结合多源常规和遥感等气象资料,研究分析了2013年8月6~7日的一次受西南低涡向西北方向移动发展影响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对流云发展的三维结构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南低涡发展有利于受其影响的对流云团发展为深厚对流云。西南低涡发展和成熟阶段低涡中心与强对流中心均不一致,强对流中心位于低涡中心以南。西南低涡不同发展阶段对流云团发展均符合“撒播-供水”机制。低涡发展成熟阶段对流云内部存在高温高湿中心。
- 向朔育李跃清闵文彬王雪芹
- 关键词:西南低涡CLOUDSAT
- TRMM对“10.7”四川盆地暴雨降水的三维结构分析
- 西南低涡作为我国最强烈的中尺度暴雨系统之一,其形成、发展及其带来的暴雨灾害的研究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少数东移发展的西南低涡的影响范围很广,常常能引发源地下游地区大范围的暴雨、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天气。西南低涡降水结构方面的研...
- 向朔育李跃清
- 关键词:西南低涡暴雨降水结构
- TRMM对“10.7”四川盆地暴雨降水的三维结构分析
- 西南低涡作为我国最强烈的中尺度暴雨系统之一,其形成、发展及其带来的暴雨灾害的研究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少数东移发展的西南低涡的影响范围很广,常常能引发源地下游地区大范围的暴雨、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天气。西南低涡降水结构方面的研...
- 向朔育李跃清
- 关键词:TRMM西南低涡暴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