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卞鲁晓

作品数:14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1篇列子
  • 8篇《列子》
  • 4篇境界
  • 4篇佛教
  • 4篇《列子注》
  • 3篇情感
  • 2篇东晋
  • 2篇心理
  • 2篇玄学
  • 2篇意识观
  • 2篇意象
  • 2篇音乐
  • 2篇审美
  • 1篇当下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原则
  • 1篇形而上
  • 1篇形而下
  • 1篇养成
  • 1篇意识养成

机构

  • 5篇安徽大学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5篇淮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作者

  • 14篇卞鲁晓
  • 2篇张允熠
  • 2篇王光照
  • 1篇赵卫东

传媒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界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商洛学院学报
  • 1篇武陵学刊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思政课教师审美意识养成
2015年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使学生确证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审美意识的养成与其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审美情感、审美鉴赏力以及审美心理的建构无不与其生命的悟解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随着人生的成长不断发生着变化,而美的本质又与人的终极追求不可分割,树立求真、求善、求美的审美理想,使自己由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受到心灵的净化,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目标。
卞鲁晓
关键词: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心理审美理想
“太虚”与“涅槃”:《列子注》融庄佛之人生境界
2011年
张湛注《列子》,建立了以"虚"为本体的"至虚"理论,其目的在于为东晋名士建立一种本体的体系,以便于追求一种理想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境界。这个精神境界被张湛规定为"太虚"之境,既有着庄子"逍遥游"的心灵维度,又与佛教的"涅槃"之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张湛赋予"太虚"宗主的地位,以此参悟死亡的真切含义,从终极关怀的意义上摆脱生与死的困惑,最终实现既符合本能的欲望,又不背离自然之道,达到形与神的和谐,成就人生的最高境界。
卞鲁晓
关键词:《列子注》精神境界
张湛《列子注》之佛教“无常”意被引量:1
2008年
东晋玄学家张湛,借鉴佛教思想以发展玄学理论。在《列子注》中,张湛援引"无常",对佛教的抽象思辨方法和深邃哲理进行了吸收和转化;对世间人生现象的存在进行考察,以世间的"无常"论本体的"有"、"无";试图融通玄佛,使士族认识到万有无常,从而更专注于他所营造的超脱生死的"无"的精神境界。
王光照卞鲁晓
关键词:佛教
张湛援佛入玄之“贵虚”论
2007年
东晋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加深了人们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张湛注《列子》以回应"生死解脱"这一时代课题,自觉地吸取佛教的抽象思辨方法和深邃哲理,提出了"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的基本命题,以本体界的永恒来消解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为士族营造了一个超脱生死的理想人生境界。
赵卫东卞鲁晓
关键词:佛教
20世纪《列子》及张湛注研究述略被引量:5
2008年
东晋玄学家张湛注《列子》以明己意,而《列子》真伪尚存争议。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列子》真伪争论颇多;至三四十年代以后学者始对《列子》及张湛注进行学理分析。随着魏晋玄学研究的深入,近20年学界对《列子》真伪的探讨涉及方方面面,张湛融通前代玄学及佛教思想的理论亦得到初步梳理。
王光照卞鲁晓
关键词:《列子》《列子注》玄学佛教东晋
《列子》音乐创作审美发现
2015年
《列子》以文学形式表达了对音乐创作的看法,以为音乐是源自于内在审美情感与外在物化形态的结合,音乐意象是音乐创作中具体个性的情感体验具象化的过程。《列子》描绘了与悲美审美心理相对应的高亢激昂、慷慨悲凉的曲风,充分展示了衰乱之世人们对现实生存的强烈不满,其音乐美学不拘泥于儒道关于音乐与政教的各自所持,从音乐自身出发,就音乐的创作进行了规律总结,对于现代音乐创作理论而言,仍有可供参考的价值。
卞鲁晓
关键词:《列子》音乐创作情感意象悲美
《列子》自然本体论的音乐欣赏审美
2015年
《列子》认为在音乐欣赏中人们可获得音乐美感,这种美感不仅仅是单纯的感官体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愉悦和知性的满足。它们既体现在音乐欣赏产生的审美心理效应上,也体现在明确音响感知、深度情感交流和想象联想之中,以及对音乐自然之道的理解。《列子》把音乐意象提升到境界的层面,使作为技艺的音乐艺术通过最初的感知达到虚实之间的领悟,这是深层的审美分析,也是对生存之娱的最根本看法,完成了在本体层面对音乐的最后界定。
卞鲁晓张允熠
关键词:列子音乐欣赏音乐情感境界
《列子》人生哲学研究
今本《列子》乃魏晋时期的伪书,系玄学著作。《列子》哲学以人生哲学为核心,其人生哲学主要包括生成论、生死观、意识观、人生价值观、道德观、处世观、养生论、人生理想等,内容广泛而且深刻。   《列子》以道为生死的本体,同时强...
卞鲁晓
关键词:《列子》人生哲学生死观意识观魏晋时期
《列子》的“化”:本体设定与具象过程
2016年
《列子》的"化"是由形而上抽象之根据向形而下之具象运化生成的哲学设定,是其解释宇宙现象、论人生形而上存在的核心概念。学界囿于《列子》文本问题,尚未对《列子》"化"展开深入研究。文章在两个层面多个维度展开对"化"的讨论。在形而上层面,《列子》以动态之"化"体现本体恒动的态势和作用机制,以"无"标识"化"的生化根据、以"气"为"无"至"有"的中介,是时间上超越一切无始无终的永恒,根本目的在于对人的超越存在进行说明。在形而下层面,《列子》运"化"为"几"自然流变于多样生物之间,成为居于有成毁的现实空间中有始有终的具体存在,突出人类学习不异生死幻化之能的可操作性。《列子》"化"区别于道家之"道"的抽象和纯粹,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层面自如运化,其目的在于实现《列子》超越的人生境界,这一思理路体现了中国哲学由"本"及"体"的思维特征。
卞鲁晓
关键词:《列子》形而上形而下具象境界
张湛之“虚”与佛教之“空”被引量:1
2011年
张湛《列子注》继承了玄学"有"和"无"关系问题的讨论,参同佛教之"空"以"虚"为"无",把"至虚"作为万有的宗主,建立了"贵虚"理论。其终极目的则是,神思凝寂、不为外扰以保全,忘怀解脱以入"至虚"之域,超越生死以达"水火可蹈"的类于佛教涅槃的境界。佛教通过对"空"的理解,否定现实客观物质世界,得出一切皆是虚幻的结论,目的是消除人们对于情世间和器世间的执著,从而解脱众生的烦恼。由此看来,佛教之"空"和张湛之"虚"在其哲学构建中处于相同的理论地位,起到相类似的作用,具有不可忽略的可比性。
卞鲁晓
关键词:佛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