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勤文
- 作品数:24 被引量:137H指数:8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轻苯磺酸钙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昔脂钠对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2周。对照组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IL-6和MCP-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MDNS评分及MNSI评分分别为(13.09±5.38)分和(2.53±1.19)分,较对照组[(18.31±6.13)分、(4.19±1.05)分]明显降低(t=2.036、2.365,均P<0.05);同时观察组MDNS评分及MNSI评分较治疗前[(21.26±4.28)分、(5.40±0.89)分]也明显降低(t=3.251、3.698,均P<0.05)。治疗1周后及2周后观察组的VAS-PI评分[(6.24±1.25)分、(4.13±1.69)分]均较对照组[(7.26±1.28)分、(6.34±2.65)分]明显降低(t=3.265、5.395,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IL-6、MCP-1含量[(15.16±0.88)ng/L、(157.19±11.22)ng/L]较对照组[(17.87±1.19)ng/L、(198.21±12.07)ng/L]均明显降低(t=2.152、1.365,均P<0.05);且观察组血清IL-6、MCP-1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20.26±1.05)ng/L、(260.44±13.63)ng/L](t=1.235、0.965,均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用药可缓解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异常及疼痛,这一机制可能通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实现。
- 申潇竹田昌荣王新董燕龚晨汪玲玲包勤文高鹏翔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厄贝沙坦联合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42例疗效观察
- 2009年
- 包勤文
- 关键词:厄贝沙坦心力衰竭
-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干预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及对照组。小剂量组(38例):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5mg,1次/d;常规剂量组(37例):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1次/d;对照组(28例):仅予基础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检测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及Crouse积分,比较治疗6个月后3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治疗后TC、LDL-C、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Crouse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P<0.01)。常规剂量组治疗后颈动脉IMT[(1.26±0.25)mmvs(1.44±0.27)mm]、斑块面积[(0.50±0.27)cm2 vs(0.70±0.25)cm2]、Crouse积分[(3.42±0.26)mmvs(4.04±0.26)mm]明显减小(P<0.01)。常规剂量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8.1%vs 15.8%,25.0%,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逆转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防止或减少老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事件。
- 王新王康琪包勤文申潇竹董燕
- 关键词:降血脂药颈动脉疾病C反应蛋白质血管内膜干预性研究
- 糖尿病肾病患者晨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包勤文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晨尿微量白蛋白
- 鲑鱼降钙素联合依帕司他对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骨质疏松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联合依帕司他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伴骨质疏松疼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骨质疏松疼痛患者78例,经过应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与密歇根...
- 包勤文申潇竹龚晨董燕
- CRP/AIb、NLR及CD64%对老年肺部感染预后的意义
- 2022年
-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CD64%对老年肺部感染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老年肺部感染患者55例,于入院1 d内检测CRP/Alb、NLR及CD64%水平,并根据生存情况分为死亡者和生存者。比较两者一般资料及CRP/Alb、NLR、CD64%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评估CRP/Alb、NLR及CD64%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55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生存40例(72.73%),死亡15例(27.27%);两者性别、年龄、BMI、合并症、实验室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吸烟10例(66.66%)、CPIS评分(9.10±1.87)、APACHEⅡ评分(19.71±2.39)、CRP/Alb(1.82±0.42)mg/g、NLR(7.41±1.72)、CD64%(3.18±0.79),高于生存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抽烟、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CRP/Alb、NLR、CD64%为老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显示,CRP/Alb、NLR、CD64%预测老年肺部感染预后的Cut⁃off值为1.628 mg/g、6.574、2.879,AUC值为0.845、0.873、0.910。结论CRP/Alb、NLR、CD64%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具有意义。
- 汪玲玲申潇竹贾嵘包勤文
- 阻抗训练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阻抗训练对老年卒中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初诊卒中患者50例(试验组)进行阻抗训练(包括伸腿、屈腿、上举等12个动作的训练),并与卒中对照组38例比较,观察两组6个月后的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L1、L2、L3、L4、颈、Wards三角及大粗隆骨密度值均明显高于照组(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无骨折、肌肉拉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阻抗训练对老年卒中患者防治骨质疏松具有积极的作用。
- 申潇竹张玲田昌荣董燕包勤文
- 关键词:卒中骨密度骨质疏松老年
- 广泛性脑萎缩者血浆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浆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p-tau)蛋白与广泛性脑萎缩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100名中、重度广泛性脑萎缩者,记录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一般情况,按认知功能不同分为两组:正常组(n=50例)和痴呆组(n=50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au蛋白、p-tau蛋白含量,分析两组患者血浆tau蛋白、p-tau蛋白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痴呆组血浆tau蛋白、p-tau蛋白水平[(210.92±43.79)pg/m L、(81.15±16.85)pg/m L]较正常组[(210.92±43.79)pg/m L、(81.15±16.85)pg/m L]明显升高(P<0.05),tau蛋白、p-tau蛋白水平均与MMSE评分值呈负相关(均P<0.05),与脑萎缩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广泛性脑萎缩患者出现认知损害可能与tau蛋白水平升高有关。
- 申潇竹董燕汪玲玲龚晨高鹏翔包勤文王新田昌荣
- 关键词:TAU蛋白痴呆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的影响及与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符合Bennett BD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BD组)血Hcy等生化指标,并与42例健康患者(对照组)比较,分析血Hcy与BD及其Coto分型之间的关系。BD诊断符合Bennett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根据头脑磁共振成像按Coto以病变部位及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D组血Hcy平均水平为(19.46±6.5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8.47±4.36)μmol/L(P<0.01),轻、中、重三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随BD严重程度而增高。结论 Hcy浓度与BD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判断BD病情轻重、估计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 王新包勤文董燕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骨密度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水平的关系,为CKD不同分期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相关的理论及临床指导。方法以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CKD非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老人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腰椎骨和股骨区的骨密度水平(BMD),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情况;应用SPSS18.0软件包,统计分析骨密度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CKD患者骨密度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2.4SD±0.18比-0.8SD±0.24,P<0.01);在非透析CKD患者中,肾小球滤过率(GFR)与骨密度水平呈现正相关,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K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78±0.21比0.71±0.24 mm,P<0.01)及斑块形成(66.6%比36%,P<0.01)、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66.6%比36%,P<0.01)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骨密度水平与hs CRP、TG、血磷、i PTH、血红蛋白(Hb)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GFR、血钙、血白蛋白(SAlb)、IMT、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呈负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吸烟、药物以及BMD是CKD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CKD患者IMT比对照组显著增厚(P<0.01),其颈动脉粥样斑块总检出率66%,对照组的总检出率仅为36%(P<0.01),CKD中晚期患者的颈动脉IMT增厚和粥样斑块的阳性率更为明显(P<0.05)。结论各期CKD患者骨密度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与颈动脉病变相关,骨质疏松可能是CKD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患者的年龄、血脂、CKD不同分期及骨密度均有显著相关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与之亦有共同点。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高度相关,二者互为因果。
- 包勤文高健龚晨董燕白学玲
- 关键词:老年骨密度颈动脉I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