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 作品数:49 被引量:196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MaxEnt模型的鄱阳湖白鹤生境适宜性评价
- 2023年
- 利用MaxEnt模型对鄱阳湖白鹤5个越冬期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ROC检测的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结果达到优秀或者良好水平。不同年份主要的环境特征变量对MaxEnt模型的贡献率有差异,影响白鹤生境适宜性的因子主要为亮度指数、湿度指数、绿度指数和海拔,这4项环境特征因子对模型预测的平均累积贡献率超过90%。白鹤的适宜生境划分为最适宜、适宜、不适宜3个等级,模型对最适宜生境的预测十分准确,白鹤栖息热点湖泊如大汊湖、大湖池、蚕豆湖、林充湖、企湖多次预测为最适宜生境。适宜生境面积广泛,多与最适宜生境呈连续分布。历年最适宜生境面积的比例均小于3%,但对白鹤栖息意义重大,2017年最适宜生境的缺失是当年大量白鹤转移到周边农田觅食栖息的重要原因。
- 孙志勇孔凡前缪泸君严员英刘鹏余定坤
- 关键词:鄱阳湖白鹤生境适宜性评价
- 一起野生山斑鸠绦虫病的救护
- 2019年
- 2017年8月13日,江西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救护接收197只成年野生山斑鸠。对10只已死亡个体进行病理剖检,在肠道内共发现有13条虫体,长80—120 mm,宽1—4 mm,有的虫体聚集在一起,堵塞肠管。综合动物接收情况和病理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山斑鸠绦虫病。通过药物治疗以及加强饲养管理水平,救治成活率达到51.09%,救护结果放飞142只山斑鸠。
- 况绍祥缪泸君刘鹏舒惠理黄秒根汪志如
- 关键词:山斑鸠绦虫救护
- 油茶对胁迫因子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油茶为中国特有油料植物,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国内外学者在油茶对胁迫因子响应机制上开展了大量研究,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油茶胁迫因子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胁迫因子对油茶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油茶自身也可对胁迫因子产生协同响应以缓解不利影响,且不同油茶品种间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建议未来油茶胁迫因子的研究可着眼于:油茶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不同地区油茶品种间的抗性差异、多因子协同耦合机制及模拟不同因子间的变动趋势、油茶胁迫因子调控基因机制等。
- 刘鹏吴巧花舒惠理周莉荫王小东
- 关键词:油茶胁迫因子木本油料
- 人工饲养条件下苍鹭育雏期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为了阐明人工饲养条件下苍鹭育雏期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选择40只日龄相近、体格健壮的苍鹭雏苗,分别研究了体重、翼长、跗蹠、趾长、爪长、喙长、口裂、体斜长的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率。试验采用Logistic模型对体重、翼长和跗蹠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3个指标拟合度(R2)均较高,体重拐点周龄晚于翼长及跗蹠拐点周龄;3个指标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较接近。
- 汪志如刘鹏韩卫杰黄晓凤涂翔宇
- 关键词:LOGISTIC模型
- 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野生动物位置标记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野生动物位置标记装置,涉及野生动物标记装置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红外摄像仪本体、卡紧装置,包括该种基于红外感应的野生动物位置标记装置,通过直接将连接有卡紧装置的红外摄像仪本体对...
- 冯莹莹况绍祥刘斌缪泸君刘鹏孙志勇黄晓凤韩卫杰刘俊张壹萱张天祥
- 文献传递
- 一种根际分泌物收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根际分泌物收集装置,包括上部开口的储物箱、隔板和尼龙布;储物箱一对侧边中部分别开设有两道安装槽,安装槽由上而下设置,其上侧贯穿储物箱顶侧面,其下端抵达储物箱内底;隔板及尼龙布均设置有两块,两块隔板分别...
- 王小东周莉荫甘然狄岚赵攀刘鹏黄慧余能富王玉贺磊
- 文献传递
- 官山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季节性生境选择被引量:15
- 2017年
- 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2015年7月至11月在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繁殖期、育雏期、繁殖后期)生境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调查了6条样线上的126个样方,选取与其生境相关的17个因子进行了观察与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史阶段各生境选择样方负荷绝对值较大的因子在各主成分中的序位不尽相同,即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随生活史阶段而变化。卡方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生活史阶段,白颈长尾雉对林型、坡向、坡度、灌木高度、草本高度和水源距离6个生态因子上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11个生态因子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典则判别结果显示,白颈长尾雉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在生境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又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逐步判别表明,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白颈长尾雉生境选择差异上有一系列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草本数量、落叶层盖度、乔木盖度、海拔和乔木数量,由这5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生境选择差异的正确区分率为80.3%。繁殖期和越冬期食物条件是影响白颈长尾雉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而育雏期则为隐蔽条件。
- 刘鹏张微微
- 关键词:白颈长尾雉生境选择
- 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和保护对策被引量:1
- 2022年
- 2019年4-9月和2020年4-9月,采用样带法对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系统分析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群落结构、丰富度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现有两栖动物1目6科11种,其中虎纹蛙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种4种,包括大树蛙、镇海林蛙、金线侧褶蛙和无斑雨蛙。2)保护区两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0.804,均匀度指数为0.890;在地理区系上,东洋界9种,广布种2种。结果表明,南矶湿地具有丰富的两栖动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根据两栖动物群落特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开展两栖动物保护。
- 缪泸君万松贤况绍祥刘鹏孙志勇
- 关键词:两栖动物多样性
- 鄱阳湖越冬中期水鸟群落多样性研究
- 2024年
- 鄱阳湖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水鸟越冬地,长江中下游及东亚地区最大和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和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采用定点直接计数法对鄱阳湖越冬中期水鸟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鄱阳湖越冬中期水鸟有7目12科63种,以雁形目和鸻形目的鸟种占绝对优势(69.84%),优势种有豆雁(29.22%)、白额雁(17.96%)和鸿雁(14.54%),雁鸭类数量占总数量的75.62%;在区系组成和居留型上,古北界物种和冬候鸟是鄱阳湖越冬中期主要分布的鸟种,分别占调查种数的76.19%、60.32%,调查还发现有部分夏候鸟在鄱阳湖越冬。调查的水鸟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列入中日候鸟协定、中澳候鸟协定的鸟类分别44种、15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近危等级以上有14种。通过与长江中下游几个重要的越冬湿地水鸟群落相似度比较,发现本次调查的越冬水鸟与东洞庭湖相似度最高(相同种44种),为0.8000。
- 刘鹏冯莹莹章密韩卫杰张壹萱张天祥张曼玉黄晓凤
- 关键词:鄱阳湖水鸟群落多样性
- 1例白鹇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 2015年
- 白鹇球虫病是由球虫寄生在白鹇肠道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以消瘦、贫血、血痢、生长发育受阻为特征。以3月龄内的白鹇最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发生最多。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和实验室诊断,采用药物治疗,及时控制住疫情,为防治白鹇球虫病提供参考。
- 汪志如刘鹏况绍祥舒慧理黄妙根
- 关键词:白鹇球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