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 作品数:13 被引量:94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分析
-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栓塞或联合灌注化疗治疗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临床效果,初步探讨介入治疗的时机和效果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01~2014.12经治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病例50例,分析其血管造影表现...
- 刘鹏
-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系统治疗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22年
- 我国肝癌患者诊断时分期较晚,病史较长,5年生存率较低。国内外指南关于晚期肝癌局部治疗指征不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应用给晚期肝癌患者带来治疗新机会。原发性肝癌肝内复发病灶和肝外转移病灶存在肿瘤异质性,导致对免疫治疗反应存在差异,所以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全身系统治疗,更有益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笔者报道1例晚期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及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放疗及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的临床经验。其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短期内肿瘤得到控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徐亮曹广王晓东朱旭王宏伟朱向高陈辉刘鹏徐海峰郭建海
- 关键词:肝肿瘤靶向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复发淋巴结转移
- 肝动脉灌注化疗在胃癌肝转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8年
- 胃癌晚期可发生肝转移,此时患者多已丧失手术机会。目前临床对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外科手术及微创介入治疗。肝动脉灌注(HAI)化疗通过动脉给药,使病灶局部血药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外周血药浓度较低,具有全身不良反应少、肿瘤局部控制率高等优点。本文主要就HAI化疗对胃癌肝转移的疗效及预后因素进行综述。
- 刘宝将朱旭刘鹏
-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转移肝动脉灌注
- 胃癌肝转移化疗进展后介入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 目的:初步探讨以肝动脉灌注化疗为主的介入治疗在胃癌肝转移治疗中的作用,并简要分析具体实施方法与预后相关的要素及关系.方法:系统回顾2006年6月至2011年8月之间确诊胃癌肝转移后化疗后进展的资料完整的病例72人.采用统...
- 刘鹏朱旭陈辉徐海峰高嵩朱林忠王晓东杨仁杰
- 关键词:肝动脉灌注化疗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中C臂CT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转移瘤中C臂CT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8月--2013年8月行PKP治疗的伴有不同程度胸、腰背部疼痛的椎体转移瘤患者69例。所有患者行PKP前均行C臂CT检查,指导制订椎体穿刺计划;术中结合X线透视和C臂CT保证椎体穿刺及活检准确性;术后立即使用C臂CT检查评估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3—5d根据WHO标准疼痛疗效评价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评估PKP镇痛疗效。对VAS评分变化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SPSSl9统计学软件)。结果①共对154个骨转移椎体进行治疗,穿刺均获成功。②对50例患者的93个椎体行椎体穿刺活检,59个椎体获得阳性病理诊断,椎体活检阳性率63.4%。③术后C臂CT检查共发现67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发生率为43.5%。④据WHO标准疼痛疗效评价,有效率为76.8%;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为6.9±1.6分,术后VAS疼痛评分为3.0±2.3分。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臂CT在PKP前可指导制订椎体转移瘤穿刺计划,术中可引导准确穿刺及活检,术后可及时、可靠地评估骨水泥渗漏。
- 高嵩朱旭张宏志郭建海陈辉王晓东曹广徐海峰刘鹏杨仁杰
- 关键词:C臂CT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转移瘤疼痛
- 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时胆心反射的防治被引量:13
- 2013年
- 在梗阻性黄疸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等胆心反射现象,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57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在接受PTCD治疗中并发胆心反射的临床资料。
- 朱林忠赵永军朱旭陈辉王晓东刘鹏徐海峰曹广高嵩郭建海
- 关键词:恶性胆道梗阻胆心反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梗阻性黄疸心率减慢心跳骤停
- 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在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 朱旭杨仁杰高嵩朱林忠郭建海张朋军刘鹏徐海
- 肝癌是世界范围发生率第五、死亡率第二的肿瘤疾病。肝转移肿瘤的发生率在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中仅次于淋巴途径转移,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癌根治性治疗的首选是切除术,但只有约15-25%初诊患者具备手术条...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脏恶性肿瘤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药物治疗
- 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PN)后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以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15例因PN后出血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DSA图像及介入治疗情况,归纳总结其DSA表现、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预后。结果15例患者中,10例临床表现为腹腔出血,2例为腹腔出血同时伴血尿,3例为血尿,发生出血时间为术后6 h至7 d。DSA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局部动脉管壁不光整、局部动脉分支扩张、假性动脉瘤形成、肾动静脉瘘。14例存活病例,随访6~12个月,未再出现出血。接受介入治疗的14例患者操作全部成功(14/14),止血全部成功(14/14)。1例因术中恶心呕吐窒息死亡。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酐水平分别为(76.0±11.0)、(80.0±9.0)、(76.0±9.0)μmol/L。三组间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71,P=0.058)。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尿素氮水平分别为(6.80±1.04)、(7.13±0.89)、(6.81±0.79)μmol/L,三组间尿素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2,P=0.024)。术后1个月尿素氮水平比术后1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形成、肾动静脉瘘为PN后出血的DSA主要表现。介入治疗在本组病例中安全有效,可以考虑在PN后出血情况下使用。
- 徐海峰朱旭陈辉刘鹏高钦宗
- 关键词:肾切除术出血血管造影介入治疗
- 72例胃癌肝转移化疗后进展的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对肝动脉灌注化疗为主的介入治疗在胃癌肝转移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作为化疗后进展的二线治疗手段,介入治疗的实施注意事项及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系统回顾2006年6月至2011年8月胃癌肝转移化疗后进展而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72例,收集介入治疗的方法、动脉灌注的化疗方案等具体资料,对定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定性资料则采用x^2检验,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并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人组的胃癌肝转移患者介入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0个月、中位生存期8.0个月,有效率40.3%(29/72),疾病控制率77.8%(56/72),与治疗效果相关的因素有肿瘤血供及染色情况、是否使用含OXA的化疗方案。在使用相同方案情况下,静脉化疗进展后的患者经介入治疗仍取得CR1例(3.8%,1/26).PR12例(46.2%,12,26),SD9例(34.6%,9/26)的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介入治疗胃癌肝转移的方法安全有效,但仍需进一步探究规范介入治疗的方法,以完善介入治疗在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
- 刘鹏朱旭杨仁杰陈辉徐海峰高嵩朱林忠王晓东
- 关键词:胃癌肝转移肝动脉灌注化疗
- 肝细胞癌动脉化疗栓塞后的影像学疗效评价被引量:4
- 2008年
- 介入治疗尤其是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常常通过临床资料判定,现在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判定。本文就X线平片、数字减影、CT、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技术判断动脉化疗栓塞后疗效的进展作一综述。
- 刘鹏杨仁杰
- 关键词:肝肿瘤栓塞治疗性